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中人文精神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2019-09-24何军华

教育界·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融合

何军华

【摘要】开设小学科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可以在科学课上学习科学探究,了解适合认知水平的基础科学知识。而在科学课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应更多地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科学态度目标和新增加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的落实,承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关键词】低年级科学;融合;人文精神

2017年教育部新颁布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课程总目标指出,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基本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关爱生命与自然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从科学课程标准可以看出,科学教育应积极适应素质教育推广的需要,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坚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为目标,根据学生生活经验,以探索活动为重点,突出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2017年秋季开始,广州市开始全面在一年级开展科学课程。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也就是让孩子们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作为科学启蒙课程的小学科学,不仅要让学生學会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还应更多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下面着重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科学学习习惯等分析人文精神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引领与融合。

一、小学一至六年级科学教材体现人文精神融合的进阶性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的教材内容分为植物与比较测量两个单元,下册分为动物和我们周围的物体两个单元;三年级科学上册内容分为植物、动物、我们周边的材料、水和空气四个单元,下册内容分为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温度计、磁铁四个单元。把这些教材内容综合分析,发现有不少是重叠的。如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和下册的动物单元,与三年级上册的植物和动物单元内容有重叠,是同一主题的学习,但三年级的内容探究深度和广度增加,具有进阶的特点。同一概念,不同年级学习的具体内涵也是不同的。在小学科学的起始年级,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保护珍惜动植物的重要性。三年级上册的动植物单元和下册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重点是要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共同特点,通过种植植物和饲养小动物,进一步培养学生爱护动植物、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六年级下册的环境和我们单元,通过不断地深入高阶学习,培养学生对核心概念的领悟,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了解科学的概念,认识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让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在一年级的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优美的儿童诗歌、谚语、一年级的语文课本等内容,充分展示科学与文学的交融柔美,表达科学中的人文之美。进阶学习到三至六年级科学课堂,教师可以通过课外书籍、BBC的动植物纪录片、电影视频、曾经学过的语文教材等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种植植物和饲养小动物,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以及人类的关系,逐步渗透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二、追求课堂教学本真,重视人文教育的体验性

新课改下的科学课堂应该是真实的、扎实的、实在的。“科学本真”才是科学课堂的真谛,才是追逐新课程实施的方向。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敢于质疑,敢于批判,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一年级的科学课堂,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也在每一次的探究活动中逐渐得到培养。《给动物分类》一课,需要把实验材料的动物卡片剪下来进行分类,每个小组只有一把剪刀,如何快速地完成任务呢?小组成员在一番讨论后,决定把两张卡片叠整齐,其他三个人抓紧卡片,一个人用剪刀,很快就把剪卡片任务完成了。孩子们节省了剪卡片的时间,把更多时间投入动物的分类活动中,看到学生的创意,我也学到了孩子们处理事情的方法,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

在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到南京的游府西街小学跟岗学习时,我听了一节二年级苏教版的研讨课《认识工具》,任教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利用手上的简单工具,完成不同的任务:量长度、做记号;钉钉子,拔钉子;夹断铁丝、连接铁丝。通过讨论和制作小组组号牌,选择适合的工具并正确使用,完成组号牌的制作,学生的探究热情顿时被激发起来,整个课堂非常活跃,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在制作组号牌的合作探究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能最终出色完成任务的小组,都是整组组员的智慧凝聚和通力合作的结果。最后的汇报环节,学生通过分享与展示,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不少同学采用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方法完成了科学探究,老师也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发现了不一样的儿童思维和方法,这个就是真实的“儿童的科学”。

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不断上课研讨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一名科学老师工作任务的繁重,探究活动课要准备器材,准备课件,设计教案等,如何更高效轻负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一位科学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在设计低年级探究活动时,经常会思考这两个问题:第一,有更好的随手可得的身边材料来完成这个探究任务吗?尽量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缩减准备材料的时间和精力;第二,这个探究活动可以改进,让学生更容易实施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吗?这些思考无不考验着科学教师的教学智慧。在与学生一起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给我带来新思路、新设想,可以说,教师在课堂上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

三、时刻关注社会动态,融入人文教育的生活关联性

今年的贺岁大片《流浪地球》大热播出后,在一年级开学第一课上,我鼓励同学们去看这部科幻电影并简单介绍了电影的大致内容。已经看完这部电影的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提出了不少的科学问题,如在地底5000米下生存,地球上的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无法生长,就没有食物,那人们吃什么呢?在电影中,地球的表面温度已经达到零下八十多度,这样的酷寒环境,动物和植物都不能生存,那是否动植物都灭绝了?种种问题,可见孩子们对地球的异常、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等表现出极大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随后,在动物单元中,我让学生们根据查阅了解到《流浪地球》的相关科学知识,一一解答他们之前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课堂上总结:人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当灾难来临之时,中国人选择了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坚持真理,中国人对家园和土地的深厚情感,在太空中展现无遗;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将来同学们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来改善人们的生活,同时也要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基于“从生活到科学,从科学到社会”的教学理念,在教育和教学中,教师应及时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故事、自然现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科学主题去创造问题情景,增强学生与学习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为科学学习既有趣又实用,从而积极参与到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中来,进而培养学生注重自然、注重科学和社会的习惯和品质。

四、从小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渗透人文教育中对他人的尊重

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主动探究的习惯、动手动脑的习惯、合作交流与倾听的习惯、运用批评性思维大胆质疑的习惯等等。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没有养成乐于倾听、尊重悦纳他人的习惯。学生乐于倾听的习惯养成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勇敢,课堂也变得活跃起来。但是,学生在热烈讨论、回答问题时,往往就会出现混乱的局面:一个学生还没有回答完,旁边的同学就迫不及待地搶着回答;当教师只能指定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的同学会齐声叹息,根本无法听讲;发言的学生讲得生动形象,别的学生却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在科学课上,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课堂上学生只向老师说自己的观点,对同学的观点漠不关心,这样的互动不是真正的互动。只听老师的意见而不听同学的意见,这样的倾听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倾听,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更好地在科学起始年级的科学课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呢?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课题研究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以身作则,树立倾听的榜样

一方面,教师的倾听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倾听,不仅达到了课堂内外相互交流的目的,而且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教师认真听取学生说话的习惯,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树立了倾听的榜样。

2.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倾听能力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重复或小结老师的要求,并经常用“你听得真仔细”“你小结得真到位”等具体语言激励学生,强调学会倾听的孩子会更有智慧,更是一个人良好修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有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补充和思考老师没有说完的话语,训练和强化学生的倾听能力。

3.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

小组活动结束后,有学生发言小结的,我要求其他的学生要仔细倾听,取长补短,补充自己的见解。在倾听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明白了倾听的意义,从而产生了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他们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灵感也得到了激发,进而他们学会了相互接受、相互欣赏、互帮互助。小组活动结束后,我还要求学生对其他小组的活动得出的结果和小组成员的发言给予点评,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4.每月评出“倾听小明星”,并给予奖励

这个年纪的学生对奖励、表彰之类的都很有追求,能得到奖励,能得以表彰,他们都会倍感光荣和珍惜,他们的良好倾听习惯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表彰和鼓励当中得到巩固加强。

如果说科学探索的是外在的世界,那么人文则体察的是内在的人情。科学是理性的,人文是感性的。通过科学,人类加深了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提高了他们改变和创造客观世界的能力;通过人文精神,人类则体会了为人处世,做人之道。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创造人类幸福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致命的风险,只有人文精神与科学教育完美结合,才能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也是每一个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履行的责任。在小学科学的起始年级,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有助于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恩山.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胡月华. 小学科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J]. 新课程(上),2010(5).

[3]杨利娜.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 中华少年,2017(23).

[4]陈晓霞.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 教书育人,2017(28).

[5]刘丽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J]. 学周刊, 2017(20).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