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铜陵路径

2019-09-24胡磊

决策 2019年8期
关键词:铜陵市铜陵职教

胡磊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当前,培育壮大新动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流,由此带来产业结构、就业岗位的深刻调整。面对新形势下技能型人才短缺的新问题,办好高质量职业教育迫在眉睫。

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铜陵在过去的几大传统主导产业下,企业的用工需求尚可满足,但随着资源的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加速,对劳动力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老一代产业工人逐渐与时代脱轨,蜕变中蓄势待发的铜陵迫切呼唤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铜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职业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就职教改革问题提出要求。市委书记李猛强调,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供给水平,适应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需求,推动职教人才与产业需求相匹配。

此前,铜陵在普通教育改革中擎旗引路,而在打造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探索中,铜陵又将走出一条怎样的路径?

“错位”之痛

建市之初,铜陵便着上工业城市的浓厚色彩,产业结构中工业占比长期高达70%以上。可以说,工业立市始终是铜陵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遵循,但有限的地域面积和人口数量决定了人力资源规模相对有限,同时也制约了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地方政府在吸引外地年轻劳动力上绞尽脑汁,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上投入巨大,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仍未能从根本上得以扭转。

城市扩张与产业发展一荣俱荣、一颓俱颓,这盘棋局之上,哪里才是落一子而满盘皆活的关键?铜陵的有识之士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发展地方职业教育之上。

事实上,职业教育在铜陵很早就受到关注,铜陵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之初,就配套规划了职教园区,实现了将校区建在园区上,但此后几年,职业教育与地方发展的“错位”,仍是困扰铜陵市職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性障碍。

据统计,铜陵市高职院校每年只有约15%的毕业生留在铜陵,中职院校比例略高,但同样不容乐观。政府财政投入上,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投入达12000元,中职学生为6000到8000元不等,对于政府而言,这是一笔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经济账。

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没有得到释放,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前置培养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学校和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上的合力没有形成……

尽管铜陵在职业教育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但始终难以找到破解问题症结的突破口。铜陵市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谷越认为,作为职业教育主体的学校对改革缺乏热情,内生动力不足,是职业教育改革浮于表面的直接原因,而背后的深层次症结,还在于职教管理的体制机制不畅。

此前,铜陵市职教学校管理层薪酬由财政全额保障,考核体系参照基础教育建立,教职工在招生及就业方面的工作绩效与薪酬待遇没有形成正向关联。由于生源不足,在铜陵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心,曾出现教职工与学生数一比三的畸形比例,学校接收财政拨款数额与在校生数量挂钩,生源的下滑严重制约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方面的投入。

面对难解的问题,铜陵如何才能走出一条新路?

体制之变

早在2015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高职中职衔接,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铜陵已开展多年,职业教育集团也并非新生事物,但企业深度融入职业教育,共同组建市场化、现代化的职教集团,放眼全国也没有可资借鉴的样本。彼时,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文件,都没有对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如何建立提出明确方向。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短短几行字让人眼前一亮,这意味着职教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改革有了政策依据。

铜陵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改革伊始,首要目标是要倒逼学校向企业靠拢对接,促进校企融合。为达到这一目标,铜陵市教育局顶着巨大压力,与各职业院校反复沟通,统一校方思想,出台了铜陵市职业教育服务现代企业发展考核办法。办法与过去的考核有较大变动,从“招生、本地就业率、产教融合及为本地企业提供服务、办学成果、企业满意度调查”五个维度对公办职业院校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

为了搭建职教改革创新实践的平台,铜陵市将1所中职学校、1所研学基地、1所高等职业院校和1座现代化体育中心组合在一起,成立了安徽省大江教育集团,种下了一方改革的“试验田”。

大江教育集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校长负责制,由市国资委和市建投公司控股,同时预留10%的股份向社会资本开放。目前,集团成功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资金1.1亿,有效搭建起社会多元化办学格局。

改革前,集团下属四家单位管理体制不一,如何有效整合才能实现真正的一体化运作?起初,教育主管部门和集团管理层心里并没有十足的底气。为了支持集团发展,铜陵市政府通盘考虑后出台政策文件,在集团成立后的制度并轨期内,保持各组成单位性质不变,职工身份不变,经费供给渠道不变。“三个不变”在改革初期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与此同时,集团成立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发展规划、资本运作等数个中心,逐步将各家单位统筹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

校企共舞

时值暑假,身兼安徽大江教育集团董事长和校长职务的杨益民却无暇休闲。最近,他正忙于参加政府招商工作。“在会见企业家时,我们要拿出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开空头支票,这样招商引资企业才会放心来铜投资。”杨益民说道。

有了绩效考核,职业院校从管理层到教师都“动”了起来。过去,职业院校的教职工往往只专注自己课程教学的“一亩三分地”,在学校招生、企业实训等工作中,还需以网格化的形式分配任务到每个人身上。改革为普通教职工搭建起施展能力的平台,在绩效考核的激活效应下,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铜陵的职教改革一方面在学校层面发力,另一方面也在驱动着企业相向而行。

此前,铜陵职业院校与企业直接交流沟通的机会相对缺乏,这也导致在教育实训等校企合作方面难以协调。国家教育部曾做出规定,职业院校教师每年需到企业培训一个月,但企业对此项工作多半积极性不高。职业学校师生来到企业,对企业生产流程不熟悉,工作不能上手,还会对正常生产造成影响。实际上,过去这种校企合作多半还是依靠“人情维系”,而不是“制度保障”。

为形成更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让改革在短期内形成正向循环,达到多方共赢,铜陵市适时出台了《大国工匠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专业遴选、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保障、招生就业”五个统一的模式推进基地建设,引导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更加贴近企业。2019年,基地首批设立机电一体化、模具加工、PCB印制电路板、数控加工、铜艺产品设计、电子商务等6个试点专业,每期每专业招收40名学员。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共同编制教材和教学方案,采取订单式培养,做到招生与招工同步,毕业与就业同步,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充分结合。该项目计划到2025年完成培养5000名复合型技能人才,形成“铜陵大国工匠基地”品牌。铜陵市财政对每个大国工匠基地建设给予50万元资助,在各个领域配合产业转型方向。

“铜陵的职教改革促使了校企合作从单方面供给向面向企业需求转变,从学校本位向校企合作转变,教学层面更加注重学生职业实践,真正实现了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宗旨。”铜陵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宋伟表示,“大国工匠”基地成熟运作后,下一步配合产业转型方向,可以为培养相应急需型人才提供范式,形成长效机制。

人才“栖息地”

如何拴心留人,让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扎根本地?是铜陵职业教育改革下一步面临的新课题。除了做好职业教育本身工作外,还要营造适宜职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的“栖息地”,这需要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企业的多方合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观念多元多变,年轻一代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少因为岗位不适症在短时间离职,这一方面不利于个人技能素养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

大江教育集团发挥体制优势,率先开展探索,组建了集团人力资源中心,通过中心平台,校方与毕业生保持常态化联系,在就业方面提供指导和服务。“我们将服务延伸到了教育链条的最后一公里,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引导学生留在铜陵,实现职业教育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杨益民说道。

与此同时,政府在政策保障和财政投入上也动作频频。铜陵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铜都英才计划”全面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支撑工程,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在落户、购房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此外,积极支持职业院校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引进人才,并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开辟绿色通道,逐步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向流动,探索建设“双师型”人才资源库。

除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营造有利于职教发展的社会环境亦至关重要。铜陵市高标准建设职教园区,基础设施水平对标地方普通高校,有效提升了职业教育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此外,铜陵市常态化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周活动,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职业教育也能成就出彩人生的观念正慢慢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将职业教育视作实现人生梦想的阶梯。在铜陵市职业教育发展暨2018年省技能大赛颁奖仪式上,铜陵市市长胡启生勉励大家,希望同学们树立“不唯学历凭能力”“行行出状元”的自信,将“我的梦”与“中国梦”有机融合,用技能报国的理想追求雕塑自己的精彩人生。恳切的言语道出了对铜陵年轻一代“大国工匠”的殷切期待。

一千多年前,诗人梅尧臣途径铜陵曾留下“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的诗句,生动展现了古代铜陵人民劳动场景。从古铜都到现代化铜工业基地,铜陵是一代代工人勞动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设起来的,可以说,工匠精神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基因。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在这里找到适宜生长的土壤,相信未来,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必将得到赓续和发扬。

猜你喜欢

铜陵市铜陵职教
亲亲的鸟
铜陵市大通古镇防洪墙设计
其实冬天不可怕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铜陵市公务人员体育消费调查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大众阅览点对青年之影响——以安徽省铜陵市全民阅览点为例
我的星际之旅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