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识图能力的培养

2019-09-24陈华英

教师·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识图能力数学语言数学思维

陈华英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作为一项重要元素而存在,很多抽象的或是复杂的数学问题只有结合图形才会显得更加直观与具体。教材编者之所以在图形的呈现上遵循从直观到抽象的原则,主要是由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所决定。文章理性分析小学生数学识图能力的现状,并从四个方面探索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有效策略,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读图兴趣;问题导向,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图;提供时空,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图;设置冲突,启发学生用数学的思维识图。

关键词:识图能力;数学眼光;数学语言;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1-0068-02

一、小學生数学识图能力现状

现状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导致学生识图能力的缺失。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往往直接把主题图内容分析得淋漓尽致,也有让学生从主题图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但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主题图则没有落实。还有一些教师常常出示一下主题图,就直奔解决问题,而没有引导学生怎样观察主题图,怎样透过主题图搜集相关有用的数学信息等。大多教师早已习惯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怎样做,而很少会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重在问题的解决,而对问题分析有失偏颇,因此也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现状二:学生自身思维特点导致数学识图能力的薄弱。

纵观我们的教材,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材,总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并分析主题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数学信息,也一定程度上渗透了思想人文教育。然而小学生的思维还处在直观形象阶段,因此常常会被主题图或图中的非数学信息干扰,无法成功读懂图形背后隐含的重要数学信息,而造成解决问题的失败。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识图能力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读图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有极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能集中注意力并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创设一个能激起他们乐此不疲的教学情境,从而激起他们对图形的浓厚兴趣。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1~5数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建构起“1~5”各数概念的认知,再让学生观察珠子图。学生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没有什么可观察的,因此兴致不高。这时教师可以进行有趣的启发:“这是一幅图,但你们可以把这幅图看成动起来的样子。”于是有的学生马上举手:“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这里有箭头标注,所以可以动的。”另一学生抢着说:“老师,第一幅图只有一颗珠子,是1;第二幅图又拨来一颗,就变成了2;第三幅图又拨来一颗,就变成了3; 第四幅图又拨来一颗,就变成了4;第五幅图又拨来一颗,就变成了5。”其中一位男生又迫不及待地说:“我还发现珠子一颗一颗地增加,下面的圆片也是一个一个地加。”另一位学生不举手干脆直接大声说道:“珠子、圆片和上面的数字都是一样的。”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情境,启发学生把静态的图形看成了动态变化的图形,使学生对教材中的图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正是基于这样的兴致,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理解来解说教材这种“数形结合”的编排意图,学生对“数不但可以表示基数意义,还可以表示序数意义”的思想有了初步的感受。

小学生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比较弱,因此我们还可以借助实物和多媒体动态资源来分解学生识图的难度,尤其是一些学生不熟悉的、比较难理解的图画,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认识时间”一课时,我们可以制作简单的钟表,还可以用课件动态展示钟表,展示时间变化的过程,让学生能直观感受钟表的特点,从而有效激起学生识图的兴趣。

(二)问题导向,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图

观察能力也是学生要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而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尚弱,而且观察持久性不长,看图比较随意,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并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要有一定的问题导向。这个问题导向要求表述简练、清晰,让学生有明晰的方向,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识图,并能从图形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进行析图。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一课时,教师要通过有一定导向的问题来启发他们准确观察与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主题图。如果教师出示主题图之后,进行没有问题导向的提问:“同学们,请认真观察这幅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你会提出什么问题?”那么务必会造成离题千里。低年级的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他们可能会说:“游乐园里真热闹呀,很多小朋友在玩各种游戏。”还可能会说“公园里也有一家便利店”“公园里有一棵大树”等,活生生地把数学课视作看图说话的语文课。为了能突出“乘法”的本质意义,让学生把目光指向数学观察,我们的问题导向十分重要。我们应该进行这样的导向性提问:“图上有几类游戏?每种游戏各有多少人在一起玩?”并引导学生分类提出数学问题:“坐小飞机的有多少人?”“坐小火车的有多少人?”“坐过山车的有多少人?”从而让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主题图,得出“坐飞机的人数是4个3,坐小火车的人数是4个6,坐过山车的人数是7个2”,突出“几个几”,也直接揭示了“乘法”的本质意义。像这样具有导向性的问题,直接指向数学本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图形,从而学生的识图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三)提供时空,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图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思维总是先于语言。因此,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图能力,我们就要注重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数学图形里的意思,用数学的语言分析图形里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析图,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很多情况下,学生在读图后都能搜集到一些数学信息,但常常不懂得用数学语言进行完整准确的表述。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因此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说图步骤,慢慢地让学生模仿老师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理解与表达图意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一课时,我先是出示“小丑拿气球的画面”,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跟同桌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中的意思。接着,又进行全班交流。有个学生说:“小丑拿的3个红色气球加上1个蓝色气球,一共等于4个气球。”教师故意把目光投向其他学生,问道:“他說得对吗?你们都同意他说的吗?”“如果都同意,那你们仿照他的说法,跟同桌也这样说一下。”在学生充分表达之后,教师继续追问:“这里为什么要用加法呢?”于是有的学生很自信地说:“原来小丑手里拿着3个红色的气球,又拿来1个蓝色的气球,所以合起来一共有4个。”至此,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理解加法的本质(即两个部分量的合并关系)意义。在其他课堂上,只要经常这样反复不断地练习,鼓励学生逐步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图意,表达图形背后的数量关系,那么不仅会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可加强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

(四)设置冲突,启发学生用数学的思维识图

识图能力的培养不应只是在低年级进行渗透,而应该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随着年级的不断上升,学生思维能力也会不断提高,那么其识图能力的培养重点也将有所不同。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常常会接触到一些较为复杂的图形,而这些图形数量关系的呈现较为隐蔽,因而我们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一定的认识冲突,让学生能运用数学的思维进行识图与析图。

如在教学下图时,出示问题“面积比较: S △AOD ( )S △BOC”。学生总是习惯于凭直觉进行观察,因而会认为 △AOD 的面积比较大。当学生处于这样的认知冲突之时,教师先不急着进行作答,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数学里转化的方法进行看图呢?认真观察一下△ABD与△ABC的面积,你能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推理,发现什么奥秘吗?”很多学生就会开始动用数学里的转化思想进行数学推理,结合三角形同底等高的性质,从而推理得出△ABD与△ABC的面积相等,再运用等量消去策略,得出了“S △AOD =S △BOC”的结论。此教学过程则是重在引导学生调用数学方法,用数学的思维通过读图与析图,有效地解决问题。

三、结语

一言以蔽之,不管是主题图,还是图示,都是一种数学语言,而识图的过程就是读出图形所传递的数学信息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并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图,用数学的语言读图,学会灵活运用数学的思维析图,从而有效地提升识图能力,乃至提高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申丽艳.小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的重要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133.

[2]李纯纯.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7(51):228.

猜你喜欢

识图能力数学语言数学思维
高职院校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试论在拖动电路安装实训中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方法
学好数学,从数学语言开始
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认识实习的课程改革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改革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