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输尿管结石中三种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
2019-09-24吴耀宝孙文明
吴耀宝 孙文明
(五莲县人民医院,山东 日照 262300)
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临床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且疗效不一。近几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输尿管上段结石中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确切[1]。本文为了来分析输尿管镜取石术、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特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所选4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来源于我院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输尿管上段结石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经医学理论会同意。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妊娠期妇女;糖尿病;精神病。随机分为A组(15例)、B组(15例)、C组(16例),A组: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1.78±5.34)岁;病程0.3~7年,平均病程(4.34±1.56)年;B组: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52.23±5.17)岁;病程0.3~8年,平均病程(4.56±1.02)年;C组: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52.45±5.67)岁;病程0.5~7年,平均病程(4.45±1.23)年。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三组临床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三组临床手术指标比较
images/BZ_11_175_1283_2304_1329.pngA组(n=15) 56.78±11.23 43.23±15.45 4.12±0.45 B组(n=15) 57.78±12.37 80.67±15.23 5.23±0.23 C组(n=16) 81.23±15.34 44.63±15.23 3.13±0.67
表2 三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n(%)]
1.2 方法。A组:给予输尿管镜取石术,行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在斑马导丝引导下,将输尿管镜经尿道置入患侧输尿管,到结石位,采用钬激光碎石,粉碎结石后,小石块随水流出,较大石块采用取石钳夹出,常规留置5F双J管。
B组:给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行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输尿管逆行插管后改俯卧位;于B超引导下穿刺肾中盏,沿导丝行皮肾通道扩张到18F,经通道置入输尿管镜,寻找输尿管结石,采用钬激光碎石,粉碎结石后,采用取石钳夹出及灌注冲洗法取出碎石,常规留置5F双J管。
C组:给予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行气管插管全麻,取健侧卧位;于三点法置入腹腔镜,保持气腹压力在13 mm Hg;于约平肾下极处找到输尿管结石,用腔内尖刀片纵向切开输尿管1.0 cm,由分离钳取出结石。置入F6双J管到膀胱后,将斑马导丝拔出,向上移动双J管并插入到肾盂。采用可吸收线缝合输尿管切口,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用均数表示计量,采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用卡方检验。以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临床指标比较:C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组、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A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三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C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且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由于输尿管位置的特殊性,使得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微创技术已逐渐取代传统开放取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URSL)、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PLU)是较常见的微创手术[2]。本次研究表明:后腹腔镜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时间长于其他两种微创手术,但微创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可准确定位结石位置,明确结石大小,提高结石清除率[3]。RPLU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URSL、MPCNL,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URSL、MPCNL。
综上所述,后腹腔镜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