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引领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019-09-23刘秀敏

教育与职业(上) 2019年8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高职教育制度,是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突破口”,是学生正式就业前的“有效过渡”,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提出构建基于项目引领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以项目作为牵引,实施培训项目,创建学习资源,试岗顶岗实战,并对培训项目进行评价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基于项目引领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實施路径:精心策划项目,创立项目引领的模块课程;构建专业级导师团队,充分盘活校企资源;发掘专业特色,激发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竞争力;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现代学徒制  项目引领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刘秀敏(1979- ),女,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河南  商丘  476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职业教育中项目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SKL-2018-2075)和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物流管理”(项目编号:XM-01骨干专业,项目主持人:王海英)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5-0061-05

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劳动力市场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基于项目引领的现代学徒制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为企业和高职院校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架起了“桥梁”,促进了学校现有基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的知识灌输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零距离对接。

一、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分析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高职教育制度,它融合了学校和企业的双重优势,在政府的引导下各行业广泛参与,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校企合作共赢,是产教融合的有效实现形式。当前,建设适合我国高职教育特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突破口”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面临劳动力市场结构性人才短缺的困境,就业难遭遇用工荒,企业技术工人一将难求。很多企业单位用高薪诚聘英才,提供了很好的福利待遇,但符合企业要求的技术工人几乎没有,特别是在制造企业,这一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近几年,很多企业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专业型和技术型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作为培养职业型、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虽然招生人数持续增加,但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对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预测缺乏精准把握,使得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仍然需要企业再培训才能就业上岗,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高职教育的本质功能属性难以发挥。而现代学徒制是校企高度融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以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作为出发点,根据工作需要安排相应的人员岗位,强调学习的同时就是工作,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突出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严格把控人才的培养质量,经过培训后的学员可以直接上岗,使学员顺利实现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工作人员的过渡,可以说是有效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这种结构性难题的首要选择。

(二)学生正式就业的“有效过渡”

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由企业导师根据实际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员进行培训,很好地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在实操过程中,学生必须对所学知识和操作方法进行反复多次地练习,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从始到终,学生都处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企业导师可以对学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或者开展一对一辅导,学生可以在企业导师和其他学员的操作过程中耳濡目染,无形中塑造较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并且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有利于更好地融入新的工作岗位。对企业而言,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可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从而快速创造经济效益,同时也大大削减了培养新员工的开支。同时,学生是由企业培养出来的,企业对这些学生了如指掌,从而避免招聘员工带来的甄别误差。国外学徒制的成功案例也有力地证明了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性,现代学徒制实行较好的国家,其失业率普遍较低,处于一个可控的范围内。现代学徒制契合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是与高职教育相吻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减少学生就业初期的种种不适,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的平缓过渡,从而有效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实训教学。虽然企业和学校作为独立的主体,有自主合作的自由,但目前校企合作大多流于形式,合作不够深入,合作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政府的干预。有些国家的高职教育体系相对比较成熟,有成功的学徒制应用模式可以借鉴。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开展广泛,企业和学校作为校企合作中的“二元”参与度高,双方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重任,学生作为现代学徒制中的学徒,其大部分时间是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完成实践教学,只有很少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另外,还有澳大利亚的TAFE制、英国的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现代学徒制、美国的社区学院等,这些国家的职业学校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指出职业院校要“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学徒制合作,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由此可见,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要实行以学徒制为主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学徒制作为一种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强化和肯定,同时对学徒制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实行现代学徒制已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项目引领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基于项目引领的现代学徒制由行业、企业和学校深度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以项目为基准,合理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项目引领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从评价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入手,根据企业工作岗位技能需求,由行业大师、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制订项目培训计划,采用绩效技术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实行弹性学习方式,结合专业特色,采用灵活多样的试岗训练和顶岗实战,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贯穿项目培训的始终。以项目为引领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见下图。

(一)以项目作为牵引

根据企业工作需求,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要以项目驱动来进行,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的真实情景中,以项目引领的方式设计课程模块。在整个项目课程模块中,项目的设计必须紧扣学习目标,设计有效的驱动问题,毕竟项目驱动任务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科学合理的任务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成功的渴望,从而提升教学实效性。

(二)实施培训项目,创建学习资源

在学习开始时就提供给学生评价量表,让学生在项目培训中清楚所要达成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制定培训线路图或思维导图,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行业大师引导、企业导师指导和学校教师辅导的三级导师教学指导形式,将弹性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的自由度。

(三)试岗顶岗实战

行业大师进行总的引导和规划,企业导师给学员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让学生认清自己岗位的工作职责,在学校教师、企业导师、行业大师三级导师团队的指导下,尝试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以便学生在后续工作中做得更好。通过试岗训练和顶岗实战,学生真正由一名在校生过渡到职场人,熟练完成工作任务。

(四)培训项目的评价和反思

培训项目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形成性评价阶段,学员可以在岗前的项目认识培训中进行自我评定,同时企业导师、学校教师适时进行评价,项目小组之间进行一定的互评。形成性评价贯穿学徒制项目培训的始终,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另外,为确定最终效果,还需要对培训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和有效性进行评定。

三、基于项目引领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基于项目引领的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企业与行业共同参与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以项目任务展开课程模块的学习,整个过程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来进行,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基于项目引领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策划项目,创立项目引领的模块课程

高职院校在开展基于项目引领的现代学徒制过程中,要对教学大纲、学习者特征和学习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精心策划项目任务。鉴于不同专业的就业岗位和岗位群是有差异的,学生的职业意向也因人而异,因此在策划项目任务时,三级导师团队要对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明确和细化,确认各工作岗位的具体任务,并列出相应的工作任务表;学习目标的设定要以职业活动为中心,自始至终围绕就业、创业展开,全方位地收集企业用人需求信息,行业大师、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三级导师教学团队共同参考,并投入项目开发;按照市场人才供给状况,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生产标准和技术标准与课程设计紧密联系起来,把企业元素融入项目模块化课程设计,依据企业实际需要的核心技能岗位,设计相应的课程模块,研发课程体系和教材、教辅产品,并把课程内容以项目任务驱动的形式呈现出来。总之,实训项目的设计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又要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鉴于项目模块课程开发和教学组织的需要,各专业项目工作任务难度要适中,数量一般不超过10个。通过模块化课程项目的设计,解决学校知识学习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脱节的难题,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技术型、创新型人才,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构建专业级导师团队,充分盘活校企资源

以项目为引领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往的学习模式不同,其教学资源的调度和对学徒学生的企业式管理,需要院校各级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并建立具有企业工作场景的实训室,从项目需求分析到项目设计、项目实施、试岗、顶岗,整个过程都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高职院校一般都配有较好的实习实训基地,而且这些基地很多就在学校里面,这无疑是高职院校最有利的独特资源。高职院校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校现有资源,邀请行业大师、聘请企业师傅,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内容的实施,要由行业大师、企业导师、学校教师组成的三级导师教学团队进行专项指导。行业大师可以邀请该行业的领军人物或名校名师担任;企业导师可以聘请企业的技术能手来担当,指导学生掌握岗位技能,主要对实操技能、职业职责、操作流程、职业素养等进行培训;学校导师则由专业课程教师担任,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为学生辅导。通过三级导师教学团队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使其具备相应工作岗位能力。事实上,校企合作程度是衡量高职类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基本指标,也是现代学徒制得以实施的保障。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充分听取教育主管部門和企业的意见,制订科学合理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确定详细的培训任务,注重选人、用人和育人的人才培养过程,由三级导师团队培训、指导学生岗位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企业而言,要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共同培养符合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于教育主管部门而言,可以建立云信息服务平台,更好地协助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引导社会广泛关注,让现代学徒制深入人心。

(三)发掘专业特色,激发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实行项目引领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虽具有通用性,但试岗顶岗的方式各不相同,当应用于不同专业时,还需要结合本专业的特征,选择和编排项目课程模块,模拟、复制企业的工作场景,从而实现与本专业教学的高度吻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要将学校教学和行业企业培训相结合,利用行业企业资源优势提升学校教育,激发培养主体的创造性。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专业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是重中之重,必须注重专业的特色建设和竞争优势,激发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竞争力。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该专业技能性较强,非常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开展以项目为引领的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学校可以与公司进行合作,采取行业大师、企业导师、学校教师三级导师团队共同指导合作培养的方式,由行业大师进行引领式的宏观指导,由专业教师教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等理论知识,理论课程进行一阶段后,由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认知学习,带领学生组成项目小组,进行顶岗和试岗实践,设计案例,开发产品,并最终完成项目任务。整个实践过程依托现实工作场景,学生在企业导师、行业大师和学校教师的指导下“边做边学”,通过大量反复操练和企业化场景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明确工作角色分工和专业价值,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通过电子商务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培养实践,可以看出在专业遴选过程中,要选择行业优势突出、企业需求迫切、就业竞争力强的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这样有利于凸显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展示专业特色,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办学优势。

(四)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高职院校的考核评价方式也要随之变革。在基于项目引领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灵活、人性化的学习环境,以弹性学习作为有效的辅助学习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机会和学习条件,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地方、方式。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将弹性学习与项目引领的模块化课程学习有效整合,设置开放的教学资源,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所有的学习活动都要围绕项目来进行,行业大师进行引领性的宏观引导,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学生可以选择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师傅“一对一”的个性化学习、弹性学习、碎片化学习等,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并对学习项目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和反思。在评价过程中,对学徒即学生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学员既是学生又是学徒,既是在学习,又是在工作,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任务。因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细则,实现学生学习评价全程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鉴于此,评价标准的制定要由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导师、行业大师共同参与,高职院校教师负责学员专业知识层面的考核,企业导师负责学员实践技能的测评,行业大师则参与并进行行业层面的指导和考评,有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让过程性评价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使学生工学交替地进行学习,专业技能不断螺旋式上升,最终实现由学徒向职场人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吴全全.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为何国际上受青睐[J].职业技术,2014(10).

[3]杨楠,滕勇,邹星.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顶岗实习工作实践与思考——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技术,2017(11).

[4]刘如兵,钱军,朱星.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7(19).

[5]常丽平,安宏宇,霍占茂.现代学徒制下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6]桂占吉,刘来权.基于“三级导师学徒制”的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17(36).

[7]陈宝玲,戴夕然.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课程标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24).

[8]张明明,孙百鸣,姜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成人教育,2018(12).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