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学生“短期支教”向“乡村夏令营”理念转型

2019-09-23徐敬驰刘元龙桂芳

智富时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精准定位大学生

徐敬驰 刘元 龙桂芳

【摘 要】相对于国家号召的“西部计划”,即招募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西部基层开展为期1-3年的长期支教志愿服务。社会大众对在校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乡村开展不到两个月的短期支教的评价往往褒贬不一。本文将以江苏大学大眼睛公益社团为分析案例,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研究其在“乡村夏令营”志愿活动的实践过程,客观的分析其发展现状和改进发展的需要,为大学生精准定位短期支教、开展“乡村夏令营”提供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大学生;短期支教;乡村夏令营;精准定位

一、短期支教的现状分析

1.短期支教的定义

支教,顾名思义,即支援教育。在我国有官方和非官方两种支教途径。大学生支教是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毕业前的实习时间,或者应届毕业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参加国家支持贫困山区教育计划,到贫困地区的支援教育的行为。根据支教期限长短可分为长期支教和短期支教。短期支教往往指由学校部门、社团或志愿服务团队有序组织,由大学生主体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前往落后地区支教的行为。不同于长期支教往往由政府官方大力宣传和资助,短期支教资金主要来源于公益基金扶持、企业赞助、社会募捐、义卖等活动。近年来,短期支教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对短期支教的观点也褒贬不一,认为其给受教地区和孩子带来的利弊观点也层出不穷。本文将分析江苏大学大眼睛公益团队,对其目前“乡村夏令营”支教模式进行剖析,为大学生的短期支教转型提供理论与实践知识借鉴和指导。

2.短期支教的突出问题分析

效果不明显,负面影响大。短期支教因为时间过于短暂,不可能教授孩子系统完整的知识,也不可能在孩子的教学成绩上有明显的提升效果,而且由于授课大学生本身教学系统知识有限,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学能力训练和培养,因此自身教学实力令人质疑。支教者没充分考虑被支教地区的现实状况,未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授课,加上每年的志愿者在更换,没有留下教学纪律,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容易使受教学校接受的知识没有系统性。[1]不仅如此,按照支教者本身设计的没有一定考察标准的课程,支教者对其课程的后期也没有及时成体系的反馈标准,也不能证明支教者设计课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最重要的是,支教者上课内容和方式为了各种需要,往往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但是一旦短期支教结束,孩子又回到正常传统的教学模式,自然而然的就会把支教者和自己的老师相比较,因传统课程具有严肃性和灌输性而感到枯燥和厌倦,认为自己的老师无趣。因此,尽管支教者设计课程的初衷是为了吸引孩子而增加乐趣,却带来了本末倒置的影响。

二、短期支教教学内容转变

1.乡村夏令营的发展

(1)定义与内涵

“乡村夏令营”的概念最早是于2014年由心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伍松和北京益微青年公益发展中心提出来的。包括三个关键词:连接、灵性、对话。

连接在这里连接更侧重的是大学生志愿者和孩子心灵和心理的連接对话,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灵性更强调大学生对孩子带来学习专业知识之外的影响,需要志愿者持之以恒的爱和真诚,而非一时的新奇吸引。对话的方法,通过平等自由的方式,来启发孩子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总结。

乡村夏令营以“教育即生长”为理念,主张以人为本,突出两个主体:大学生志愿者和学生。通过主题课程设计的方式,真正将学生素质教育融入到乡村夏令营创新课程设计中。在活动开展方面,乡村夏令营寓教于乐,挖掘儿童天性,在精心设计的课程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创造及批判性思维。

2.“短期支教”向“乡村夏令营”转变

(1)传统短期支教的教学侧重点

传统的短期支教聚焦点更侧重语数外科学知识的教授,也要考虑家长和学校的补课要求而开展课程,反而增加受教地区孩子的负担,因此社会公众对其褒贬不一。而且由于支教大学生自身水平有限,往往不能够发现隐藏其中的问题,等短短支教时间结束后,留给当地学校和老师的又会是学生无法回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来。

(2)两者教学理念对比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短期支教更注重于传统教学,教授学习知识,乡村夏令营则以“主题+”的课程设计,倡导多元化的内容与形式;从参与主体上看,乡村夏令营的意义在于它既是乡村孩子的夏令营,也是大学生服务乡村的成长营。[2]短期支教更强调对学生的奉献,不主张志愿者的回报,乡村夏令营以大学生志愿者为中心,奉行大学生青年和支教地区儿童共同成长,双方受益;从延续性角度来看,短期支教是间断性的,而乡村夏令营更主张持续性,如:大眼睛团队,奉行扎根一个地方,利用暑期进行夏令营活动,在当地小学正常教学时间,每周也通过专门设立的线上云教室与学生保持正常的教学联系,队员还和当地学生保持网络交流。因此,受到夏令营活动开展当地的学校和家长的价值认同和大力支持。

三、学生志愿者团队的建设与培训

1.志愿者招募体系

(1)大眼睛团队志愿者选拔流程分析

大眼睛公益团队志愿者主要通过前期选拔,中期考核培训,后期前往支教地点进行“乡村夏令营”开展的流程。组织者要选拔适合的人才,应当全面地考察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人品修养的同时也要判断其是否具备从事支教活动的能力。[3]

前期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并开办宣讲会活动来吸引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参加。在此过程中,由社团队员和往期志愿者一起协助乡村夏令营的宣传工作,加大活动造势规模。中期通过三轮考核的形式来选拔队员:一轮主要是对志愿者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初衷及个人基本理念价值观的判断,筛选符合团队理念的志愿者队员;二轮考核开展破冰见面会、打卡等各种主题活动,考察每位志愿者的参与情况,将活动中各种表现状况记录打分,由此对志愿者持之以恒等个人素质进行基本判断;三轮考核通过课程模拟:绘本表演、无领导小组讨论等环节考察志愿者对夏令营模式的思想创新、个人理解及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等诸多能力。三轮考核确定最终名单后,对志愿者进行夏令营课程设计的培训,根据本期夏令营的主题设计相关的各种课程,并通过试讲等方式来考核志愿者成果。后期进行实践活动,前往小学开展“乡村夏令营活动”。并在乡村夏令营开展过程中收集资料和调研反馈信息,在结营后总结本期乡村夏令营的经验和学生、学校、家长各主体的教学反馈情况。

(2)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改进机制研究

在高校公益团队志愿者招募并选拔培训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而且在志愿者考核选拔与教学培训的两阶段,因为时间、资源等问题而顾此失彼,出现重考核轻培训或重培训轻考核的失衡问题。因此,需要对志愿者培训机制做出一定的改进,以适应乡村夏令营成功高效开展的需要。

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首先,由相关的公益组织应牵头各高校根据短期支教出现的各种问题、考核与培训志愿者的相关实战经验来统一明确制定乡村夏令营志愿者选拔与培训体系。并且每期对各高校乡村夏令营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进行宣传和培训。

专业培训,科学考核。其次,在志愿者的课程教学培训的过程中,应该请专业的老师和资深的夏令营课程负责人向志愿者教授主题课程的开展形式、内容、教学侧重点,并且对志愿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反馈,以量化的成绩计入志愿者考核体系中。

实战试讲,专业评价。最后,每位志愿者都需有一定的教学课堂实战经验,联系高校附近的小学进行试讲或在校内试讲并请专业的老师对授课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设计要科学合理,符合乡村夏令营课程的实际需要。

四、“乡村夏令营”的儿童成长教育

1.参加“乡村夏令营”儿童需求分析

大学生支教者可以提前与受教学校取得联系,进行相应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受教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及需求,并根据受教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行分班授课。[4]不仅如此,志愿者还应根据乡村夏令营的主题教育结合价值目标,通过户外教育、课程活动的开展,培养孩子相应的素质能力、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等。并且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 开设不同的青春童年教育课程,如性教育、卫生安全教育等系列主题课程。

五、总结

总体来说,从“大学生短期支教”到“乡村夏令营”理念转化的可行性和科學性是从批判性地继承大学生短期支教模式的角度出发的。“乡村夏令营”理念秉持学生与大学生志愿者共同成长的理念,将素质教育真正的融入到课程设计中。

【参考文献】

[1]熊兰瑛.论大学生短期支教的课程设置[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6-7.

[2]顾志辉,李洁.乡村夏令营的SWOT分析及其发展策略——基于《大学生暑期支教现状及乡村夏令营调查研究报告》的解读[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7(04):86-89.

[3]周志豪,冯钰婷,徐大双,白雨薇,袁星宇.大学生短期支教新模式的构建[J].科技经济导刊,2016(25):105+104.

[4]李晓露,吴美茹,华方园,李拴王.大学生短期支教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及改进策略探析——以陕西省为例[J].教育评论,2014(10):75-78.

猜你喜欢

精准定位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郫县:“精准定位”协作模式 整合派驻机构审查力量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