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锻炼对于脑梗死后期患者的作用效果
2019-09-23王珂
王珂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锻炼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患者的作用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后期患者(100例),观察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使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以往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多加了康复锻炼。观察两组患者于护理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的护理结果明显比实验组的情况差,两组患者有效率、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存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死后期患者采用康复锻炼的方式进行护理,效果更突出,值得大规模投入应用。
【关键词】康复锻炼;脑梗死后期;作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19)17-0010-02
神经内科常见的多发病之一便为脑梗死,是脑血液供应障碍使脑组织缺氧而导致的脑组织坏死、软化的病变。脑梗死后期患者大多肢体功能不健全,生活质量普遍较低。为了使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临床护理中的康复锻炼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此次试验分析研究康复锻炼对脑梗死后期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针对实验组采用康复锻炼的方式使其恢复一部分功能,观察其应用效果和价值,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脑梗死后期患者(100例),男48例,女52例,观察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使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男女患者比例为23/27,年龄处于48~73岁间,平均年龄(62.82±3.18)岁,病程1~4个月;实验组50例,男女患者比为1/1,年龄处于47~75岁间,平均年龄(61.25±4.73)岁,病程1~3个月。诊断标准:(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上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通过头颅CT检查无出血患者;(3)无严重的全身并发症的患者。两组脑梗死后期患者中,一般资料相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加用康复锻炼。具体方法:①康复锻炼宣传指导:医生需要与患者沟通与讲解上肢功能恢复的好处,让患者了解康复锻炼;②成立康复小组:一位医师对少数几位脑梗死患者,医生根据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与患者改善程度进行个性化锻炼;③康复锻炼内容:医生实施个性化安排后,指导患者规范的锻炼动作。完成后进行穴位点按,以点按方式按压风池风府、肩井、曲池、内关及鱼际合谷3~5min;④康复锻炼结束前:医生告知患者下次锻炼内容,使患者多作预习。康复锻炼治疗每日1次,每次40min,每周锻炼治疗6d,共8个疗程。
1_3观察标准(1)观察两组不同的护理方式起的作用的例数,包括肢体功能的恢复,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以统计有效率;(2)肢体功能的恢复:患者的协调运动功能、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恢复,以分数的形式评定,分数越低,患者恢复程度越好;(3)生活质量的提高:心理活动、行动能力等方面的恢复,患者生活质量越高,分数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脑梗死后期患者的观察指标将使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有效率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的评分是计量资料,用t检验。结果为P<0.05,两组脑梗死后期患者间相比较的观察指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有效率、肢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在两组患者中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脑血液供应障碍使脑组织缺氧而导致的脑组织坏死、软化的病变稱为脑梗塞,属于我国老年人群中的多发病,在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二,除此之外,还有较高的致残率。其中脑梗死存活的患者中70%以上患有肢体功能障碍,且其中有40%的患者达到重度残疾,严重影响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在经济上和心理上都存在着沉重的负担。进行康复锻炼能够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以及代偿重组,刺激神经元提高其兴奋程度,从而患者可有适当的运动量,使患者自身拥有正确运动的方式方法,逐步恢复正常的肢体功能,提高自理能力。
综上可知,脑梗死后期患者的治疗采用康复锻炼是较好的选择,在恢复肢体功能上有着较明显的效果,改善了大多数脑梗死后期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的情况,提高了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