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大屠杀后,他带队掩埋死难同胞

2019-09-23赵子云

文史博览·文史 2019年6期
关键词:挖坑临时工南京大屠杀

赵子云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城内外疯狂残杀了30余万中国同胞。在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南京有一位幸存的周一渔老先生,不顾年迈体弱,带领他的慈善机构——南京崇善堂全体工作人员,与“世界红十字会南京分会”“中国红十字会南京分会”等慈善团体以及一些自发起来的市民,组成了掩埋队,大范围掩埋死难同胞。

崇善堂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初设于南京龙王庙,是南京创办最早的善堂。当时称同善堂,目的是济助贫苦的寡妇。同治四年(1865)与另一慈善机关益善堂合为一堂,改称崇善堂,是一个靠募捐和地产收入救济贫民的民间慈善组织。同治十三年(1874),堂址迁至金沙井。随着时间的推移,崇善堂的业务日益扩大,又兼办保婴、施诊、施材(棺材)、戒毒等慈务。在长期的慈务中,崇善堂做了许多减轻贫民疾苦的事情。但最值得称颂的,还是日军南京大屠杀时,远远超出慈善范围的掩埋死难同胞的行动。

周一渔出身于書香门第,为当时宿儒,后改为行医济世。抗战前,他被推为崇善堂堂长,与南京地方乡绅仇蜾(1873-1945,教育家、书法家)等主持堂内事务,经常发起募捐活动,资助生活困苦的贫民。对于家中困难的学生,只要考分超过80分,还可以提供额外捐助。

南京沦陷后,全城内外一片血海,周一渔悲痛之余,以崇善堂堂长的身份,说服了堂内全体人员,又雇用了民_T 50余人,组成了“崇”字掩埋队,下设4个分队、周一渔不顾年迈体弱,亲任队长,带领全体队员,穿着前后都印有白底黑字“崇”字的背心,冒着生命危险,从12月开始到次年4月初,在挹江门、鼓楼、新街口一带,以及中华门、水西门、通济门一带,又从中华门出发,直到湖熟等地,沿途见到死难同胞尸体就挖坑掩埋。

周一渔和掩埋队的员工一起挖坑,一起抬尸,一起掩埋。由于需掩埋的尸体的数量极为庞大,人手还是不够,遂又雇用了大量临时工。当时原班人员仅供伙食,无薪酬;而临时工则按日付薪。周一渔率领的崇善堂掩埋队与兄弟慈善团体的掩埋队一样,历尽难险,有时人员被绑架,有时车辆被扣留,有时通行证被没收。但他们幸得驻宁外侨组织的配合与援助,在极其险恶艰难的情况下,将掩埋死难同胞的行动坚持到了最后。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崇善堂掩埋队共掩埋了十二三万死难同胞。与此同时,周一渔还部署崇善堂人员迁入难民区办公,设诊所施诊送药,与其他慈善团体联合办冬赈、施米……

历史没有忘记周一渔的义举,南京江东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馆内镜框上镶嵌着“崇善堂掩埋死难同胞十二三万具”的记载,这不仅是对这位慈善家的缅怀,更是对侵华日军残忍屠杀中国同胞罪行的有力控诉!

(责任编辑:北鸣)

猜你喜欢

挖坑临时工南京大屠杀
挖坑
请假
谁敢骂他
“我经历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南京大屠杀审判从未终止
挖坑机的操作要领与合理维护
临时工心态
读者发问
出事的,怎么又是“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