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网络零售、快递及第三方支付产业共生关系探讨

2019-09-23陈健美罗少强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快递第三方支付

陈健美 罗少强

内容摘要:本文立足我国网络零售、快递及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现状,选取2008-2017年产业发展规模数据,基于共生理论,并通过共生度及共生关系模型、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快递、第三方支付与网络零售的产业共生关系。结果表明,快递与网络零售产业属于比较稳定的正向非对称依附型互惠共生关系,第三方支付与网络零售产业属于非稳定的正向非对称平等型互惠共生关系。可从协调共生单元、完善共生界面、优化共生环境三个方面提高共生資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协调共生关系。

关键词:产业共生   网络零售   快递   第三方支付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零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网络零售商家和消费者数量逐年攀升,网络消费催生了快递业和第三方支付产业。快递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打通了网络零售各主体间的物流渠道,第三方支付作为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当了网络零售各主体间的资金流媒介。以网络零售为核心形成了联合快递、第三方支付产业共生发展局面,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然而,当前网络零售市场仍然存在同质化竞争问题,快递业存在基础设施差、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第三方支付仍不同程度存在支付安全和风险监管等问题,以及共生发展中存在协同创新不足、共生意识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共生关系持续协调发展。对此,本文以网络零售、快递、第三方支付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产业之间的共生发展关系,同时指出共生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改善共生关系的建议,对于推动网络零售相关产业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理论基础

共生及产业共生。共生为生物学领域的概念,一般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包含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和共生环境三个要素。随着共生理论的深入研究和范围拓展,共生理论逐渐应用到经济、社会、政治等领域。产业共生则是将共生理论应用到产业经济之中,研究产业共生问题,属于产业生态学范畴。产业共生不仅可以把握产业关系的本质和根源,而且能够从系统的角度阐明产业共生的基本规律和生态关系,有利于指导产业共生实践。共生产业之间不仅包括能源、水、副产品等有形物质交换,还包括知识共享、技术创新、信息交流等无形资产的流动。同时,共生产业具有共赢效应,即产业共生相较于各产业独立运营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共生效应大于独立效应之和。另外,本文的产业共生单元为网络零售产业、快递产业和第三方支付产业(后文分别简称网络零售、第三方支付、快递),具化到产业共生种群个体时则分别为网络零售平台、快递企业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产业共生环境则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环境、政策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市场机制及重要事件推动等。

共生关系形成机制。起初,代表网络零售产业的网络零售平台率先发展起来,并通过功能优化,与具有物流和资金流功能的相关企业合作,畅通信息流循环,逐步完善交易环节,形成集合快递企业、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企业共生群体。随着共生群体的持续进化,网络零售平台不断发展壮大,快递企业依托网络零售业务种类和消费需求向细分市场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则在支撑网络零售平台发展的基础上拓展新的领域,逐步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产业共生群体。网络零售平台、快递企业、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外部环境影响,形成的共生关系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网络零售、快递、第三方支付主体之间的共生关系以网络零售平台为核心。其中,网络零售平台与快递企业之间可以直接通过信息流交互,也可以经由网络零售买家和卖家通过信息流和物流进行交互。同样,网络零售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可以直接通过信息流交互,也可以经由网络零售卖家和买家通过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交互。值得注意的是,在三者共生关系中,快递企业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没有直接交互,仅通过网络零售平台承载的网络零售卖家和买家进行间接的物流和资金流交互。此外,外部环境能够深刻影响网络零售平台、快递企业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如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将推动三者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改善网络零售、线上消费的服务水平。

模型构建

(一)共生度及共生关系模型

3.环境容量估计模型。若要估计共生单元之间的环境容量,首先要估计共生单元的共生增长模型。即首先在两个共生单元群密度的生长曲线上,假定ΔN1(t)和ΔN2(t)为在时间段[tT,tT+1]上二者种群密度的增量,和为此时间段种群密度平均值。在[tT,tT+1]之间,其中一个共生单元(以网络零售产业为例)的市场种群密度变化率可近似成ΔN1(tT)/ΔtT=ΔN1(tT),因此:,得到迭代公式:,若给R1任意一个初始值R1,则可以通过该初始值估计E1(tT+1),然后分别把R1和E1(tT+1)代入迭代公式,就能计算和发现N1(tT)估计值N1(tT)。误差平方和为:。为消除各年数据大小差异对结果的影响,将误差平方和公式修正为。S12是R1的函数。与此类似,可以计算第三方支付和快递市场的最大环境容量,此处不再赘述。

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分别选取能够代表三个产业市场整体经营情况的数据作为质参量,即网络零售、快递、第三方支付产业的质参量分别为网络零售交易规模(亿元)、规模以上快递业营收规模(亿元)和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亿元)。数据来源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中国统计局、国家邮政局、wind咨讯发布的相关统计报告等。得到的数据采用Matlab 2013及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二)实证分析

1.共生度及共生系数分析。根据产业质参量及共生度公式,可以得到网络零售对快递的共生度δ12,快递对网络零售的共生度δ21,网络零售对第三方支付的共生度δ13,第三方支付对网络零售的共生度δ31,具体变化趋势见图2所示。同时,根据共生系数公式,网络零售对快递的共生系数θ12,快递对网络零售的共生系数θ21,网络零售对第三方支付共生系数θ13,第三方支付对网络零售共生系数θ31,具体变化趋势见图3所示。

从图2、图3可以看出,2008-2017年,δ21>0,δ12>0,即网络零售与快递彼此均存在着正向影响,能够相互促进发展;δ21≠δ12且θ12≠θ21,说明双方共生影响力不对等;同时δ12>δ21且θ12>θ21(2016年除外),说明网络零售对快递的共生贡献率及发展促进作用较大,而快递对网络零售的共生贡献率及发展促进作用相对较小。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2015年,θ12>0.5>θ21,双方关系趋于正向对称共生,2016年以后又开始偏离了正向对称共生。综合表明我国网絡零售和快递的发展均处于正向非对称共生状态。同时也验证了前文关于网络零售与快递属于依附型产业共生模式的假设。

同样,2008-2017年网络零售共生系数δ31>0,δ13>0,说明网络零售与第三方支付彼此均存在着正向影响,能够相互促进发展;δ31≠δ13且θ13≠θ31,说明双方影响力不对等;同时δ31与δ13之间的大小存在变化,其中,2009-2011年θ13>0.5>θ31,2008年及2012-2017年θ31>0.5>θ13,说明网络零售与第三方支付彼此的共生贡献率和发展促进作用的大小存在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仅在2008-2009年和2011-2012年间双方关系趋于对称共生。综合表明我国网络零售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均处于正向非对称共生状态。同时也验证了前文关于网络零售与第三方支付属于平等型产业共生模式的假设。

2.共生关系稳定性分析。首先,分析网络零售与快递依附型产业共生模式。求解微分方程(7)得Z1(E1,0),Z2(0,E2),Z3(0,0),。对于Z1、Z2、Z3这三个点来说,出现共生单元产出为零,是无效解。根据二者正向共生关系可以判定稳定点为Z4处于第一象限,即,,所以稳定条件为:δ21>1,δ12<1,δ12 δ21>1或者δ21<1,δ12>1,δ12δ21<1。又因为网络零售和快递是非对称状态,且快递对网络零售的贡献率水平低,所以二者共生关系的稳定条件仅为δ21<1,δ12>1,δ12δ21<1。根据网络零售和快递的共生度数据结果可知,二者各年份(2016年除外)均满足稳定条件,即我国网络零售与快递产业共生关系处于比较相对稳定状态,且为非对称互惠共生。其次,分析网络零售和第三方支付平等型产业共生模式。同理,求解微分方程(8)得到稳定点,且该点处于第一象限,即满足且,所以稳定条件为δ13δ31<1。又因为网络零售和第三方支付是非对称状态,所以网络零售和第三方支付产业共生关系的稳定条件为δ21<1,δ31<1。根据网络零售和第三方支付的共生度数据结果可知,二者不满足稳定条件,即网络零售和第三方支付的产业共生关系处于非稳定状态,且为非对称互惠共生。

3.共生环境容量分析。首先,分析共生单元种群的自然增长率。采用MATLAB R2014a软件对共生单元的种群密度和环境容量公式进行编程求得R1,使得在K1(ti+1)>N1f(ti+1)的情况下搜寻Ri使得Si2最小,此时的Ri即为共生单元的种群增长率。求得我国网络零售、快递、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自然长率为分别为R1=1.0685,R2=0.4863,R3=2.3088。可以看出,R3>R1>R2,根据种群规模的增长率和剩余的资源成正比的特征,表明第三方支付市场剩余资源相对较多,发展潜力相对较大;快递业市场剩余资源相对较少,发展潜力相对较小;而网络零售市场所剩资源和发展潜力均位于三者中间。

其次,分析共生单元各自的种群密度与环境容量的关系。进一步应用MATLAB软件计算,可得共生单元环境容量(E)及环境容量与种群密度的差值(E-N),如图4-图6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2008-2017年,网络零售市场的实际种群密度与环境容量呈平缓上升趋势,其中,2011、2013、2015年环境容量曲线出现下陷,此时差值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表明种群密度与环境容量差值年增长率为负。说明网络零售市场发展还有待提高,以突破现有局限,释放新的发展潜力。从图5可以看出,2008-2017年,快递市场的实际种群密度和环境容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二者的差值出现明显的变化。其中,2008-2014年二者差值逐渐变大,说明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较低;2015年以后二者差值开始逐渐缩小,说明市场资源配置开始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总体来看,快递市场的实际种群密度和环境容量的差值仍然较大。说明严重依赖网络零售的快递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来整合资源、提高行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从图6可以看出,2008-2015年间,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实际种群密度与环境容量趋势大体一致,且二者差值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说明此期间第三方支付市场能够较大程度的调动发展积极性,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2015年之后,第三方支付市场实际种群密度和环境容量曲线快速上扬,且在2016年二者差值达到最大,随后2017年二者差值又明显变小。说明2016年第三方支付市场外部环境极大促进了自身快速发展,但未能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随后一年的积极调整,再次较好地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网络零售、快递和第三方支付的共生发展,逐步将非对称互惠模式向对称互惠模式转变,可以采取三方面的措施:第一,协调共生单元,均衡共生能力。网络零售通过创新,实现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促进零售产品和服务升级,并探索新的发展领域,延伸产业价值,不断充实网络零售产业。第三方支付应不断加强支付系统研发建设,创新支付方式,延伸支付领域,拓展支付业务。快递业则应进一步打造数字化配送体系,优化配送网点布局,提高行业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第二,完善共生界面,强化共生关系。网络零售作为共生关系核心,应充分发挥自身掌握数据的优势,加强信息处理和协作能力,畅通信息流。第三方支付应特别重视支付的安全性,通过完善防火墙系统、数字证书加密、建立检测预警系统等方式,保障资金流的合法性、安全性。快递企业应与网络零售平台建立物流战略联盟,加强联盟一体化建设,降低物流管理成本,逐步协调共生关系。第三,优化共生环境,加快共生协调。一方面,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法规、政策方面推进行业优胜劣汰,促进行业规模化发展,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同时,约束垄断,打击违法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企业应充分利用外部科技环境,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水平,从信息技术角度促进网络零售、快递、第三方支付的共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亚娟.我国网络零售平台系统内部共生关系的演变[J].商业经济研究,2016(4)

2.李肖钢,王琦峰.基于公共海外仓的跨境电商物流产业链共生耦合模式与机制[J].中国流通经济,2018(9)

3.汪旭晖,李晓宇,张其林.多渠道零售商线上线下物流共生体构建模型及策略[J].财经论丛,2014(7)

4.李博,李海波.生态资源、能源环境绩效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8(24)

5.王珍珍.基于共生度模型的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J].管理学刊,2017(5)

6.彭晖,李佳.京津冀地区流通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8(14)

猜你喜欢

快递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风险管理研究
古代“快递”也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