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AutoCAD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2019-09-23陈慧群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驱动教学活动教学法

陈慧群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通州分院, 江苏 通州 226300)

AutoCAD是机械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多年来一直采用 “讲授—演示—练习” 三步曲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传统教学方法只是提高知识能力,没有关注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是笔者一直探索的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为主线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其借助一个个隐含目标知识点的特设工作任务来开展教学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阐述

1.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日常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具体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借助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将教学知识点隐含在工作任务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接受任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到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集中探讨,最终解决问题并完成既定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点是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巧妙引入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核心是利用学生的求知欲自主进行研究探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形成良性循环。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同于以讲授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教学法,它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层次交互式的教学活动,它把知识再现式教学转化为探究式教学,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1.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根本特征是“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角、教师为主导”。整个教学活动的焦点由教师变为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辅助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2]。教师一改“以教定学”的传统模式,而是“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力协作、探索创新。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能在师生双方互动、通力协作完成既定工作任务的活动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互助、迎难而上的精神。

1.3 任务驱动法的设计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首要环节是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的科学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是主线,不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还是学生自主学习,都将紧紧围绕任务而开展。教学任务设计选材广泛、形式众多,不可随意而为。教学任务的设计必须依据其自身特点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3.1目标性 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具备明确的目标性,教学任务设计中所涵盖的知识点必须紧紧围绕课程大纲和课程标准,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层次、学习接受能力,科学设计教学任务。任务的设计不应过多、过难,以免学生产生挫败感。教学任务设计还要考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这些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具体的教学任务中[3]。

1.3.2可操作性 教学任务的设计必须具备充分的可操作性,任务设计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学生自我探究来操作完成。设计任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层面的因素:知识衔接、任务难易梯度、任务完成时间等。任务设计可以结合现实生活情景,使学生容易理解。

1.3.3趣味性 学生学习活动中最好的老师是兴趣,教学活动能否收获成功,任务设计是否具备趣味性至关重要。首先可以丰富工作任务要求,其次任务结果的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教学活动可以借用音频、视频、游戏来调动多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更易于获取知识。此外,任务设计可以结合学生爱好,激发学习兴趣。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AutoCAD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灵活性都较强,不但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教师所授知识,更要求学会变通,懂得举一反三。AutoCAD课程还牵涉机械基础等众多课程知识点,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此外,AutoCAD在实际运用中多半是学生分工合作完成,故还需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教学设计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价。笔者以AutoCAD课程中“平面图形绘制”这一章节为例,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2.1 教学目标及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与态度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而情感与态度目标是对两者的促进和升华。这些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教师需要结合每一章节的内容作进一步的目标细化。平面图形绘制这一章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熟练掌握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团队合作精神[4]。平面图形绘制章节涉及知识点比较多,包括对线段、矩形、多边形、圆、椭圆、曲线等图形的具体绘制方法和技巧,而且这些知识结构松散,容易混淆。其中重点是圆的不同画法,包括圆心半径、三点、两点以及“相切+相切+半径”这四种画法,难点是如何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选择最为合适的画法。

2.2 教学任务的设计及实施

2.2.1预设情景,导入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的核心是紧扣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计划和目标,理清知识点,借助一项具体工作任务,精心编排,将知识点融入、贯穿该任务,该任务在融入知识点的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5]。任务难度要适中,多项任务的难度要有梯度,便于学生入手,防止学生因为无从下手产生挫败感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因为AutoCAD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课程,需要借助实时热门事件巧妙地创设教学任务,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19年动漫主角“佩琪”红遍网络,学生课桌、窗台上随处可见有关“佩琪”的涂鸦,如果运用AutoCAD来绘制一幅“佩琪”作品,学生一定会感兴趣。 “佩琪”简笔画的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了教学目标里的线段、曲线、椭圆、圆等图形的绘制,后续教学中还可以进行三维图的绘制教学。

图1 AutoCAD版“佩琪”

2.2.2提出问题,明确任务 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工作任务进行任务解析,由图形构成可知,“佩琪”不同部位的线条粗细和颜色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首先需要掌握不同图层的创建;其次“佩琪”由线段、圆、椭圆等构成,这些基本图形如何进行绘制是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线段、曲线、椭圆、圆的绘制。明确具体要求,分组讨论工作方案。该环节一般由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来完成,如果是以团队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的,必须明确每一个组员在每一个环节里的具体任务。

2.2.3自主探索,发现难点 该环节主要是结合工作任务要求,检查自身知识储备。先明确自主学习目标,再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新知。AutoCAD前期教学中已介绍过简单图层的创建,但只局限于线条粗细,而该任务牵涉到线条的线型、颜色以及图层的具体应用,这些需要学生自行学习探索。教学设计时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准备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PPT、教学微视频等,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AutoCAD在线开放课程网站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基本图形绘制都有视频教学。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借助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先行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点,对于自身无法理解消化的知识点做好思考和记录,寻求教师帮助。这样的学习过程很好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迎难而上的精神。

2.2.4教师引导,指引方向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不但要全程组织教学活动,还要进行解惑答疑。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此时教师必须要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在任务的关键环节做好把控和引导。AutoCAD平面图形绘制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在圆的不同画法上存在困难,此时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比如利用不同的已知条件选择合理的方法绘制圆,“眼睛”直接采用圆心、半径的画法,而“鼻子”采用“相切+相切+半径”的画法。该过程相较于传统教学法而言,任务驱动教学法更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遇到困难时,教师的讲解更易于接受。

2.2.5协作交流,提升质量 工作任务的完成多半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来实现,遇到问题时需要发挥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交流互补。AutoCAD图形较为复杂,一些立体图形可以拆解分割,由组员分工协作。这个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作进一步完善之后分组展示作品,进行相互评判,相互修改,提升完成任务的质量。

2.2.6总结评价,回归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结合整个自主学习过程,发现不足,梳理短板,将相关知识点做进一步的讲解,确保学生熟练掌握,通过举一反三巩固知识点。比如学生完成“佩琪”绘制任务,教师要总结知识点并作适当提升,总结图层的设置注意点、基本图形的绘制技巧。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努力,给予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效果分析

3.1 学习成绩分析

为了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效果,笔者开展了实验比对研究,所授课的两个班级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了确保实验研究效果的准确性,严格把控干扰变量,试验中的干扰变量主要有实验周期、实验情景以及测量比对工具,故采用相同的教材,设置相同的课程标准及课时,教学环境和条件也基本保持一致。与此同时尽量减少个人偏好对实验的影响,切不可对两个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态度。经过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后,采集了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中相关的实验数据,并将这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学习成绩分析比较客观,主要是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依据,成绩主要包括理论成绩和制图实践成绩,各占50%。为了确保成绩的科学性,取期末模拟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均分作为最终成绩数据,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AutoCAD课程学生期末成绩对比分析

表1数据显示任务驱动教学班的总体优良率高达82%,而传统模式教学班的总体优良率仅有44%,后者的优良率仅为前者的一半,传统模式教学班级的中差率高达56%,从这一数据来看,类似AutoCAD这样的动手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很显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确可以大大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

3.2 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分析

考试成绩是课程教学成效最为直接的客观反映,但并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成效。教学成效还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这些方面决定了学生后期有无持续提升的潜力。为此设计了针对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调查问卷。分别在传统模式教学班和任务驱动教学班展开调查,调查问卷反馈结果如图2所示。

调查问卷设置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两方面,问题的设置都是正向的,选项设置分为完全同意、不完全同意和完全不同意。比如:“我觉得CAD课程非常有趣,我能顺利完成任务”,被调查者如果觉得确实有趣、学得很不错,就选A选项;如果觉得比较有趣、学得一般,就选B选项;如果觉得不感有趣、学得不好就选C选项。其他题项依次类推。由图2可以看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班级,在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上都明显高于传统模式教学班级。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图2 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调查问卷数据对比分析

4 结语

通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践,借助考试数据和调查问卷进行科学有效的对比分析,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符合AutoCAD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任务特定情景的巧妙设计易于吸引学生的目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6]。特别是分组协作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任务驱动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驱动教学活动教学法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