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中的德育教育
2019-09-22张晓春
张晓春
我国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也曾精辟的指出:“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从游戏中学的,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独立、什么共同作业、什么理性的服从、什么纪律等,这种种美德的养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的快来的切实。”
《幼儿园课程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模仿,有意注意时间短,生活经验有限,思维方式上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有了自我意识,有了兴趣爱好。游戏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方式,他们通过游戏感知现实世界,探索和形成新的知识经验。当前阶段,为了适应儿童的学习特点,教育活动经常采取游戏的形式,实施德育教育也离不开游戏活动。那么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怎样通过游戏来发展幼儿良好的德育品质呢?下面一些案例或许能够给我们一点启示。
一、游戏环境中的德育教育
幼儿游戏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而让孩子们处在一个整洁、富有情趣和表现力的环境之中,更能使之产生愉悦,展现同情心,愿意分享、共享,喜欢帮助同伴,与朋友友好相处,易于接受老师的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娃娃家的厨房里妈妈一直忙着烧菜做饭,奶奶就把这些煮好的菜端上桌子,一家人和客人们愉快地享用着食物,不一会后,游戏时间结束了,可是一大桌子的菜和乱乱的厨房却没有人整理。
老师看着没有提示的橱柜,若有所思。
第二天,娃娃家的厨房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只见每一样厨具都被整整齐齐放在橱柜中,所不同的是每个厨具下面都有一个和厨具吻合的小影子,而在每个食物的篮子上也被贴上了彩色的图片,荤菜一个篮子,蔬菜一个篮子。
游戏又结束了,老师请娃娃家的妈妈试着整理厨房,妈妈根据小提示和老师的帮助,终于让乱乱的厨房又恢复了整洁的样子。
上述案例中,很明显看出了环境暗示对于幼儿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在幼儿进行游戏时,环境暗示教育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提醒规则意识还并不是很强烈的小班幼儿遵守规则,比如在需要排队的地方贴上小脚印提醒幼儿排队,又比如在小舞台的观众席贴上横线提醒幼儿做小观众时将小椅子排排齐等等。
二、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中国社会在面临“独二代”的今天所应重视的教育问题。如果只让幼儿独自玩耍,那是永远不会培养出他的社会意识来的。因为,社会意识是在同他人或与年龄相仿的幼儿接触中形成的。所以培养幼儿社会意识的第一步,是要让孩子和小朋友玩耍、游戏,了解自己感情、意向,善于控制自身的行为等等,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初步形成社会人的意识。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这也正是幼儿发展社会意识的良好的载体。
(一)游戏活动中树立幼儿的规则意识(摆脱自我中心)
(孩子平均年龄3岁半)
班级中的“水果店”是小朋友非常喜欢光顾的商店,游戏开始没多久,娃娃家的妈妈,小饭店的客人吃完饭都来水果店买水果,水果店收银处一会就排起了队伍。
这时轩轩选好水果直接走到了队伍最前面,要求收银员为他结账,这时排在后面的顾客不乐意了,大家纷纷要求轩轩“排队,排队再结账……”连收银员也向轩轩摇摇头,要求轩轩去排队。軒轩看着每个“义愤填膺”的小伙伴,默默地走到了队伍的最后……
而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就今天的“排队事件”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分享。最后小朋友一致认为在平常的生活中,大家应该要遵守规则,这样才更有秩序。比如在银行取钱要排队,比如在马路上要看红绿灯前进或者停止等等……
游戏的规则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通过今天的讨论,轩轩也懂得了“遵守规则”的意义。 这就是游戏的功效!游戏让幼儿从“微观社会”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初步理解社会规则,为其今后长大遵守规则奠定基础,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
(二)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合作,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是协调人际关系、立足社会、适应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否在游戏中与他人合作成为幼儿社会化合作的一个小小的起点。游戏为幼儿的协作与交往提供了机会,能很好地促进幼儿协作能力的提高,更能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
(三)游戏活动中提高语言的交往能力
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是培养儿童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游戏交流评价中的德育教育
幼儿正处在道德品质初步发展阶段,要培养他们从小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必须从道德认识着手,而幼儿的道德认识规律常常表现在他们的道德评价之中。
幼儿(尤其是大中班的幼儿),已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愿望,并能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评价。可见,他们生理的发展已为道德评价能力提供了条件。
幼儿游戏结束后的交流评价,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道德的评价,它既是游戏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又是幼儿道德认识不可缺少的活动。在交流评价活动中,幼儿对自己和他人在游戏中的表现、行为进行辨别、认识、区分、判断(如谁遵守规则、谁破坏了规则、谁表现好、谁表现不好等等),这种道德评价贯穿游戏评价始终,是很重要的一种德育教育。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活动,适时适地的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达到提高他们道德水平的目的。
“评价”活动应注意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幼儿年龄小,“评价”时常常带有具体性、情绪性和容易接受暗示性等特点。教师用生动、鲜明的启发式语言去引导教育幼儿,使幼儿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得到良好的发展和培养。
没有游戏,幼儿的生活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精彩的。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也可以促进幼儿的成长。游戏中的德育因素更是俯拾皆是,教师要因材而取,只要不忽视,就能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和良好的品质,满足幼儿游戏需要的过程中,兼顾到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多层次、多维度的发展幼儿的游戏文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幼儿游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