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尝试
2019-09-22邵文全
邵文全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改革又着眼于课堂教学设计。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学习物理学基础知识及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学会应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并树立科学观点、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学习物理的良好环境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生要学、肯学、有学习的求知欲。课堂引入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好的引入可以较快的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让学生手拿凸透镜,看远处的景物。有的学生看到某某同学,怎么是倒立的?有的学生说,看到大楼?怎么是倒立?还这么小!有的学生还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拿起凸透镜看看远处的人和物,放下凸透镜看看远处的人和物。怎么会不一样呢?然后我把凸透镜放在我的眼前,让学生看我的眼睛,学生“轰”的一声笑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一只很大很大的眼睛。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当学生的好奇心被触动时,正是学习兴趣被唤起之时,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转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各种情况的探究。
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那么物理教学也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明晰概念和规律,对提高教学很有意义。
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前,学生通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由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制成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在教学开始时,我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铁钉放入水中会下沉,而用钢铁制成的巨轮为什么却能在水中自由航行而不下沉呢?于是我取一支挤光牙膏的扁瘪的铝质牙膏管,让学生猜想:如果将这支扁瘪的铝质牙膏管放到水里会下沉还是会漂浮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一般都会认为牙膏管会下沉到水底。我把牙膏管放入水中,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对的,然后问:“牙膏管是铝制成的,那么能否下结论:铝制的物体放入水中一定会下沉呢?”多数学生会说“是的”,也可能会有少数学生认为“不一定下沉”,这时我请这些学生说出不一定下沉的理由,再由他们自己利用牙膏管设计一个实验去证明自己的结论,接着引导全体学生归纳结论;若没有学生能正确回答,可以将这支牙膏管做成“空心船”,放入水中就会浮在水面上。两个实验结果对比明显,学生不难知道“物体在水中是下沉还是漂浮,不能只看是什么材料制成的,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从而提高了学生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的积极性。孔明灯为什么能升到空中?再如,乒乓球放入水中是漂还是沉呢?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我说那不一定,学生的思绪顿时高涨起来,说老师那你怎么用实验来验证呢?我用一个大饮料瓶去掉瓶底、瓶盖,将瓶口朝下竖直拿在手中,放入乒乓球,然后用班级的水舀子舀水倒入瓶中,学生仔细观察乒乓球并没有浮起,学生觉得不可思议,它为什么不会浮起呢?我说此时乒乓球是不受浮力的,我说你们还看到了什么现象?有的学生说乒乓球没浮起,同时还看到有水从瓶口向下流,我随后用手堵住瓶口,学生却看到了乒乓球浮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我顺势利导引入浮力的产生原因。
三、就地取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物理新课标对学生动手能力有新的要求,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 ,还要动手完成实验操作。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完成物理实验探究或实验验证。如给你一支铅笔,一张硬纸片,一只玻璃杯和适量的水,看你能做多少个物理实验?学生说可以做覆杯实验,水杯放大镜,水面折枝实验等等这样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物品联系起来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在物理实验中必须掌握控制变量法,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我给学生准备的器材是:一瓶矿泉水、一块海绵、一块木板,让学生讨论每一步骤中被控制的是哪一个物理量,应该如何操作,让学生自行设计完成实验,充分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实验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具有民主气氛和科学气息的课堂教学环境,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过程中的差异。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学习兴趣较高的学生,可组织成立课外物理趣味活动小组,具体指导他们进行一些小的物理制作比赛。比如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土电话”。有的学生用细棉线、两个纸杯,将细棉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纸杯的底部,并将细棉线拉紧就可以进行大约10米左右的通话实验,在这其中若有另外一人用手捏住细棉线还能否听声?为什么?若细棉线没有拉紧能否听到声音?为什么?若用细金属丝代替细棉线效果又会怎样呢?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手脑并用,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讲《光的折射》一课之前,我让学生回家做筷子插入盛水的碗中时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这样就把较难理解的光的折射現象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
四、学用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必须注重学用结合,提倡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时除根据教材中介绍一些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外,可适当增加一些当今科学技术领域新动态的知识,尤其是我国近年来的高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学习的信心,不要以为科技发明与创造是要不可及的事,只要有恒心,勤奋学习,善于动脑,克服困难,不怕失败,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让学生通过网络信息等渠道,获得书本以外的更多、更新的物理知识了解更多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以及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学好物理知识,再通过物理走向社会,走向未来,成为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