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与探索

2019-09-20汪霞

知识文库 2019年17期
关键词:理论课课外马克思主义

汪霞

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后提出了一系列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长效机制及改革的策略。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教师教学积极性和热情偏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体制结构的不断变化,当前我国大多数人在思想上和观念上更注重经济效益,没有充分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文化氛围的有效营造对社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根据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已经严重落后于社会实际发展,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生活化,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因此,当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枯燥无趣,过于死板。基于此,很多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教学积极性不高,缺乏教学热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进行深入探究,对其的认识不足,不够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的不重视不仅仅体现在高校教师上,更体现在社会时代的发展上,无法得到大众的认可,相关教育者对其的教学也就不再抱有希望,久而久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已经流于形式,马克思主义思想也就无法对学生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

1.2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已经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和信息化社会,一方面,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学生的思想更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学生已经出现了拜金、形式主义等等观念,甚至其意识和行为也在不断改变,马克思主义思想越来越不受重视,在学生的思想理念中也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是很大的,激烈的竞争使得很多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改变,很多学生在进行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时都是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背景作为主要选择依据,认为自身只需要具备专业能力即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缺乏责任心。久而久之,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无法对错误的不良的思想理念进行抵制,无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3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过于落后

由于高校教师及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清,缺乏一定的理解和认知,导致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高校不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会积极采用当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例如多媒体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等对理论课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的教学重难点没有得到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自然难以实现,整体教学效率较低。同时,很多高校由于教学资金十分有限,在教学设备的购置和教学材料的采购上有一定的限制,很多教学仍是以书本教材为主,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

2 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长效机制及改革的策略

2.1充分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开展有效教学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充分立足于互联网网络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加大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的宣传力度,适当增加对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资金资源投入,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传统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变革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在一定意义上将传统的枯燥的形式单一的马克思主义教学形象生动地体现出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出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难点,同时营造出逼真生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感染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实现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发展。

2.2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意识,为了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使教师逐渐建立起对高校的归属感,打心底热爱教师工作,热爱自身职业,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并且不断突破自我,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具体而言,高校应当适当增加教师的薪酬待遇,增加其职称评定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上,只有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才能促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马克思主义教研中,将马克思主义进行继承和发扬。

2.3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强化,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和认知,高校应当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立足于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内容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掌握,培养马克思主义情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更新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前提,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经济全球的深入推进使得各国文化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基于此高校可以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实际需求,在社会中感受马克思主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高校应当充分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开展有效教学,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

猜你喜欢

理论课课外马克思主义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取经之路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