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创新
2019-09-20周准准
周准准
1 注重养成教育
1.1 充分利用军训,贯彻半军事化管理理念
在高校开学之际,学校要为学生安排必要的军训,这一阶段是实施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期,具体而言,就是要利用军训贯彻半军事管理理念。在军训结束之后,要将这一理念继续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从而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的日常管理按照军训期间的要求进行,包括作息、整理内务、集体活动以及学习方面,要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意志力,逐步培养勇于面对困难并努力克服困难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且要通过这一管理模式,促使学生养成严于律己的习惯,这对其后期的学习或走向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严格依据相关细则办法,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在高校学生的管理中,要能够将具体的管理工作不断细化,进而建立起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为此,高校辅导员要能够针对学生的日常活动进行严格考核,如上课出勤、宿舍卫生等,根据特定的考核标准进行逐一对照,如果存在不达标的情况,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批评指正,通过这种方式,促使高校学生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另外,通过高校学生手册,严格公开选拔培养学生干部,协同辅导员开展相应的学生管理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发掘一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或者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锻炼,促使学生能够通过担任学生干部,逐步增强其责任心,并不断提升其与人交往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 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对于高校而言,由于课程教学工作的不完善,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效不明显,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忽略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导致学生专业素质达不到专业要求,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具体而言,在课程教学中,很多学院校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课程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传递方面,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合理,导致学生无法通过课堂学习将理论知识与本专业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融合,整体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专业素质得不到提升。在学校的实训教学中,很多学校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训时间,导致学生无法通过实训来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互融合,专业素质提升缓慢。为此,高校必须对其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为主要目标,所有的教学管理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进行,通过这一方式,为学生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具体而言,学校教师要通过教学工作的开展,重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管理的创新,首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学生每一学期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的总和,其中,期末笔试分数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而日常成绩主要来源于教师为学生定期安排的课外实践活动,如进行特定企业管理模式调查并为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策略提供建议,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出成绩。通过这一调整方式,促使学生适当改进传统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方式,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为了实现教学管理的创新,可以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不仅仅是简单案例的分析,而是分阶段实施。具体而言,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分为引入案例、呈现问题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对案例内容进行总体概述,引导学生从本专业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第二阶段,引导学生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探讨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组讨论;第三阶段,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从本专业所学习的知识角度提出解决建议;最后教师再对学生所提出的建议进行客观点评,结合本专业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其观点内容,使其能够更加客观的看待问题,并通过这种方式,不断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通过科学的案例运用,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提前熟悉企业工作环境,结合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探讨如何将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更好的应用于工作实践中。
再者,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而实现传统知识能力培养模式的突破和创新,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学术研究活动中。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探究活动中,促使学生思维得到锻炼,并在探究活动中不断获得启迪,使其不论在学习中还是将来走向社会,都能够通过积极探索来解决实际问题。就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科学开展教学讨论课,例如工商惯例专业教学中,在交流课程上,围绕企业成本管理这一问题,鼓励学生表達观点,说出自己的理解,如针对然后再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共同的探究,直至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教师要为学生安排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然后全面而严谨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某一观点呈现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事实论据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也要鼓励其他学生通过补充或反例来探寻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然后再进行深入探究,通过上述过程的反复进行,促使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其探究能力。
最后,学校要安排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实习,而且实习时间控制在4—6个月,通过这一阶段的实习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企业工作环境,并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使其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更具针对性,以此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在毕业之后为更好的融入职场奠定良好的基础。岗位实习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学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正式的实习活动,促使学生对职业环境有一个真切的感受,并能够将其专业所学与企业工作实践进行有效融合,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其高效开展工作,并通过工作实践完成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检验和补充。在实习过程中,实习企业要对学生进行明确的任务安排,为了确保所安排任务的合理性,在实习之前,教师需要联合企业相关人员对所要参与的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走访,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特长,其岗位工作的安排应该以此为重要依据。企业方面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对这一批学生进行管理和引导,学校方面也应该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监督,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能够按照企业要求认真开展工作,教师在对学生监督管理过程中,还要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进行融合。特定阶段的企业实习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一名学生对其实习工作进行总结,并整理成相应的文字材料,这是检验学生实习效果的重要依据。为了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高校要能够主动对接就业市场,根据市场调整教学方案。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意识。在对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针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要不断拓宽其内容,在相关课程开设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做好职业测试和职业能力测试工作,通过开展测试工作,教师要对学生所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全面评估,让学生对对自身所具备的职业能力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其中包括对自身的不足之处有一个确切地认识,然后教师要根据评测结果,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出改进意见,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完善。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必须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首先通过对日常管理工作的适当调整,进一步突显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其次通过对课程教学工作的适当调整,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