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

2019-09-20王炎平

知识文库 2019年17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政治

王炎平

“课程思政”是对传统思政教育在观念上的突破,队伍上的扩充,载体上的拓展、内容上的丰富和方法上的创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专业主体课程同行进行,打破了思政课育人“孤岛”局面,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外延,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1 课程思政的形成背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以及可靠接班人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专业课堂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重要推手。2014年起,就有上海教育部指导下开展的“课程思政”试点课堂。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上海市更是加快了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改革。让所有的课程都担当思政工作,让所有的教师都挑起思政教育的责任。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还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构建哲学社会学科和其他专业学科协同一致,同力育人的工作格局。

在2018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为了大力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的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传达出的主要思想,推动各地高校积极地开展思政课教学质量各项工作。打赢这场提高思政水平的大战。

2 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2.1 培养出品德和学识同等优秀的青年人才

在如今的教育形势下,只注重专业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个社会需要的是品德和专业都合格的优秀人才。一个人品德的缺失不仅是那个人个体的损失,更是对社会的潜在危害。社会上不乏所谓的“高素质”人才犯下罪行被处以刑罚的案例。曾经看过一个案例,一个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有着良好的工作,优秀的女朋友,良好的人脉和前途,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犯罪,偷窃,仿佛心中没有对法律的畏惧和道德标准,这种心态的根源是从他的童年开始,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矫正,随即愈演愈烈。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只有品德和学识同行并抓,才能真实的为社会输出合格的人才。

2.2 改变课程模式,提高教育效果

课程思政这种改变过后的课程模式,表达了一种连续性系统性的课程观念,它并没有局限于各种专业的课程学习,通过将思政理论教育内容和主旨融入各科的日常教学中,使参与到各专业学习的所有人都能参与到学校的育人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育人体系。课程思政的推进对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课程思政丰富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让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更加有深度。教育的最根本的目标是立德树人,而教育的最基础点是“育人”。目前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必须的,思政课程也是必修课,然而,思政理论课程教育所带来的成果是远远不够的,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于各种专业知识教育中,在课程教育中贯穿育人的目标,将科学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互相融入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充实高校课堂,也能让高校课堂更加有层次和深度,把“育人”的最高级目的镶嵌进高校课堂中,这也是新形势和背景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2.4 课程思政创新了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能够让课堂更有温度,传统的专业课程一般只是向学生传达专业方面的知识,向学生单一的传输,教学方法上不免显得单一,从而忽视了课程教育的本身目的。课程思政的实践,要求教师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科学严谨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能够在课程中将专业知识和思政的内容联系起来,完成课程育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在专业课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用教师的个人能力及人格魅力和专业的知识活跃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让知识更有温度。

2.5 课程思政提升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让教育更有力度,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探索,突破以往单一的理论课程模式,尽力营造全方位育人的课程体系。通过丰富课堂,创新教学方法,在统筹规划中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中让思政教育更有深度和力度。

3 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

3.1 明确主体责任

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主要是指课程思政的实施措施。首先要明确主体责任谁有主体责任,谁要做什么,怎么才能做好,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实施课程思政这一大观念。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立德树人”是高校工作的中心,高校应该把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勉励思政工作各个环节,起到主体的全面领导作用。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协同配合,以行政渠道为主组织落实”的思路,建立和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所有高校都应该成立“课程思政”改革小组,分工好各项智能,领导,执行,宣传等,与学校教务处,人事处等等部门积极配合,有效发挥改革职能。高校应该将各部门拧成一股绳,为“课程思政”工作提供便捷和有效的支撑。

3.2 把握学生需求

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找准突破口,不然就是事倍功半,效率折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与其他学科协同教学,协同科研,同步前进。例如,武汉大学,面对新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叫做“测绘学概论”是传授测绘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但是该课程经过改进,变成了“课程思政”的真实案例,知名教授和院士轮流讲课,课堂上,教授们生动教授爱国思政,将摸不着的无形的价值观与专业课程結合,让这课程成为思政的鲜活载体。又比如复旦大学的“中国系列”课程。从选题开始,到师资的选择,从教学方式到课堂主讲,课堂问答,在线互动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和精髓融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在活跃的课堂中潜移默化的将教育目标给实现。上海一大学,通过一节“解剖第一课”向学生讲述了遗体捐献的意义,增加了对遗体捐献者的感恩和教育。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

3.3 完善评价标准

教学效果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大标准。建立以教学效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建立对课堂的“双评估”体系标准,课堂育人的比重应该提高。广东省某高校在教学质量评估中,将学生的思政成绩纳入学生入党的考核标准,进行教学效果师生双打分模式,学生对教师的认可,也是重要的评分标准。湖北省高校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师德建设。

3.4 打通专业壁垒

优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学。使“课程思政”的教学和育人作用的统一,它的关键在于领导的主体意识,教学激励制度等。课程思政的实施和推动是一项长期系统过程,需要长期的规划,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学科的统一,在传授课堂知识的时候达到价值传播的效果。要认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区别和联系,充分发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方法。

3.5 加强顶层设计

努力实现课程思政的长期统筹规划,课程思政的实施离不开教育部门的统筹和规划,教育部门可以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物质和制度保障,建立完整的制度,形成一整套的领导,管理,执行和监督系统。监督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适合的严格严谨的监督体系,那么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就会有形式主义的出现,使前期工作全都白费。

还有合理的激励机制也是必须的,这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创造能力。从而给课程思政带来更好的效果。

3.6 坚持思政课教学

保证思政课程的地位不动摇,课程思政虽然是被大力推荐的,但是思政课程也拥有课程思政不具有的优点,比如知识的系统化,思政课程的完整教学能够直接的将一整套思政理念传达给学生,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还有文化自信。当前的课程思政,其主旨在于将思想教育内容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贯穿于其他课程中,在于扩大思政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要削弱甚至取缔思政课程。思政课程仍然是引领主流价值观的,坚持思政课程的主体地位,本质上就是在坚守社会主义的主阵地。

3.7 注重课程思政团队的建设

并且关注高校教师团队的建设工作,在新的背景和形式下,思政课程的专职教师任重道远,所以教师团队的建设也至关重要,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思政课程的专职教师要与其他课程教师保持时时互动交流,建立讨论小组,进行教育活动探讨等。

4 总结

课程思政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一种突破,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同时也需要各个主体共同努力,与时俱进,共同创新,齐心协力,将课程思政落实到实处,为国家输出学识和品德同等优秀的人才。

课题:株洲市社科联课题,全称是株洲市社会科学研究院,株洲市社会科学界联合會,株洲市社会科学成果规划评审委员会,编号zzsk18106,《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法途径研究》

(作者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政治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