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职专业课教师“工匠精神”培养模式探究

2019-09-20王佳圆

知识文库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专业课工匠工匠精神

王佳圆

教师在我国教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教师的工匠精神至关重要。当前如何在农村中职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中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面对工匠精神大力弘扬的趋势,农村中职教师必须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只重视技能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学习,而忽视了在专业课当中如何正确地培养、融入工匠精神。因此,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农村中职专业教师的工匠精神做出以下探究。

1 农村中职教育与工匠精神

1.1当代农村中职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加大了投资和建设力度,当代职业教育已经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改变,在国家政策号召下职校也在不断进行扩招,人数逐年增加。但是中职教育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尤其是农村中职教育的发展问题。当代农村中职教育的存在的问题有资源条件问题,生源问题,教师队伍建设和城乡差距的问题等。

资源条件问题体现在学校硬件设施不足,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资金不足,导致硬件设备差,多年不更新换代,不符合教学需求和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其次是生源不足和生源素质较差,由于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中职教育产生偏见,导致很多学生直接选择就业而非就读职业学校,从而生源不足,职校的吸引力得不到增强也会流失高素质生源。再者,农村中职教育与城市中职教育之间有着明显差距,农村家庭由于经济问题容易产生特困生,学困生等诸多现象,或者由于家庭关心缺失,留守学生比例高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困难重重。最后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少,转岗性质的教师居多,缺乏工匠精神专业素养不够高。

面对农村中职教育的诸多问题,需要每一个相关部门及个体做出改变,寻求解决措施,而师资力量与教师队伍方面的整改手段,则考虑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这一方向入手。

1.2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匠人在制作产品、作品时细心打磨,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具有专长的匠人在个人热爱的领域上力求完美,追求极致,并采用严谨、科学的正规手段提升产品质量的表现。在我国当代,国家领导人在大力宣传工匠精神上做出了重大努力,为的是提升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中国产品在世界的影响力,便能实现最终推动经济转型的目的。

工匠精神自古有之,遍及古今中外,至今人们仍是孜孜以求。精美绝伦的古代八大金工艺,《尚书》中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壁纸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工匠精神。国外最具工匠精神代表性的属于德国产品以及德国匠人,德国的工匠精神的产生是由于德国制造业和职业教育发展所需而衍生的,是一套德国企业界及工人之间共同遵循的内在的格律。世界著名的锅具制造商,德国的不锈钢锅是制作手术刀的医用级别。工匠精神不只体现在古今中外的产品上,更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

1.3工匠精神對农村中职教师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同样适合教育行业,因为教师也是工匠。当教师就像当一名手艺匠人,当沉浸在教育事业中,心无旁骛时,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奔跑在追求极致的教学道路上。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教师认真钻研、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态度才可以产生优质的效果, “工匠精神”是这个时代必备的,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精神。所以,在职业教育中必须注重教师工匠精神的观念培养,对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等,使上岗教师能够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也能对学生的整理素质和发展规划产生影响,继而培养出社会所需高素质人才。

2 农村中职专业课教师如何培养“工匠精神”

2.1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社会层面上,首先需要社会大力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教师入职的基本要求必须是有良好正确的三观,同时树立入职门槛并以正确三观作为标准。这三者决定了一个教师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当树立了这种基本标准之后,教师队伍里就不会出现各种形形色色、参差不齐的价值取向,这价值取向对一个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影响教师自身发展也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教师个人层面上,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良好正确的三观能帮助教师在面对现在这个充满了各种诱惑的社会时,平稳冷静的做出考虑和选择,不忘初心,在工作岗位上努力钻研。尤其作为一名平凡的农村中职专业课教师,首先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之后,才能在专业领域上兢兢业业,攻坚克难,在专业课堂的教学上,向学生传达知识的同时也传达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所以农村中职专业课教师拥有正确价值取向是培养工匠精神的第一步。

2.2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培训

在这个信息技术,专业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专业课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尤其是信息技术及信息资源各方面都落后的农村中职教师,如果不与时俱进,则会被瞬息万变的知识淹没,跟不上学生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时刻不放弃学习机会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趋势。对于教师而言,有效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中、课后时间以及假期当中,课堂中遇到的教学问题进行记录后课后展开探讨与钻研,寒暑假期间主动参加培训学习,抓住培训的机遇给自己充电并拓展专业知识。作为农村中职专业教师,只有专业技术能力不落后,才有继续钻研的价值,也才能将工匠精神融入到现有的知识研究领域当中。

而农村中职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上也可以做出相应措施,比如安排专业教师开展教学汇报课,鼓励并督促教师之间互相点评讨论,让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提升专业教学的能力。或创设条件与机会让青年教师多参加市区,省级的研讨活动,培养骨干教师,将专业教师送出去,走出去,吸收更好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科专业知识。或学校开展专业比赛活动,鼓励教师将自己所长极致发挥,开展读书活动,博学强志,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3教学实践中钻研与探寻

在农村中职专业教学上,教师要把工匠精神渗透到课程教学研究当中,针对所属的专业领域,充分认识专业学科的特点,通过学习和钻研把行业现有资源进行再造创新,与同行教师一起探寻专业新知识,共同探讨教学新理念。

以中职平面设计课程为例。平面设计专业教师也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融入工匠精神,有计划的渗透到每日课程当中。平面设计是信息化科技的产物,平时的教学素材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而应多来源于网络平台和生活所见所闻,在教学实践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渠道增长自己的见识,了解快速更新的设计能力,在实践设计作品时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不急于求成,通过相应的设计理论将作品精雕细琢,力求完美的设计态度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设计平面作品时钻研出的新方法既可在教学课堂中传授于学生,又能强化自身设计水平及教学能力。由此可见,要想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需在专业教学实践当中融入工匠精神。

3 结语

说到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喊口号只说不做,提出之后要求实干,将它落在每一个人身上,落在每一个教师甚至农村中职专业教师的身上。长久的工匠精神的缺失,使得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变得艰难不前,所以在未来的职教时代,中职专业教师更应重塑工匠精神。

(作者单位:宾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专业课工匠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英语笔记
致敬!老工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