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走班制背景下师生关系、学习动机研究
2019-09-20林亚娟
林亚娟
自上海全面实行高考改革方案以来,全市高中学校纷纷根据方案调整学校教育教学方式,“走班制”也开始在高中学校广泛开展。走班制的广泛开展和实行,给传统的师生关系带来了挑战,师生关系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而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师生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而学习动机又是激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因此本研究是以上海实行高考改革为背景,分析和探讨高中生的师生关系现状、学习动机情况、同时对师生关系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讨论研究。本论文运用师生关系问卷和学习动机问卷作为测量工具,面向高中生开展问卷调查,选取上海某走班制高中A 440人,非走班制高中B174人。
研究结果表明:
高考改革背景下,非走班学校的语数外学科师生关系要显著好于走班学校;但走班学校的+3学科师生关系要显著好于非走班学校。
走班制背景下,师生关系与学习动机显著性相关且回归效应显著,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习动机。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4年开始,上海市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继而根据上海当下教育现状,制订了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自2014年启动,至2017年整体实施。目前,上海高考改革3+3模式,不分文理。除语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中选考3门。在这种大背景下,传统的行政班统一管理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选学的需求,因此“走班制”开始在全市普通高中广泛实行。当前大各高中实行的“走班制”指的是语数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班级活动仍然按照传统行政班班级进行,而+3学科的上课方式则是根据学科进行分班上课,学生根据选择的+3科目到固定的学科专用教室进行上课。走班开始实行的时间也从原先的高三提前到高一。
截至2017年6月,高考改革的第一届学生成功走完了自己高考改革之路。在这3年的改革之路上,作为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听到了许多老师对改革后的师生关系的困惑:走班制实行之后,“+3”学科老师与学生的稳定性受到了挑战——走班的班级收作业难度增加了,+3学科老师对学生的跟踪教学、课下辅导变难了,学生对+3学科老师的主动求助变少了等等。与此同时,也看到了学生对语数外主课老师的指导需求增加了,在《学生发展知道需求调查》中,学生选择语数外老师做发展导师人数多于+3学科老师。因此,传统的师生关系正在随着高考改革而改变。
学习过程是发生在学校环境中的重要活动之一,当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必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学习动机又是衡量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业表现的一个重要指标,学习动机是一种能够让个体激并维持学习行为的内在动机,学习动机是一种能够使个体朝向一定的学业目标的动力倾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激发并维持整个学习行为,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基于以上的教育教学现状及背景,选择师生关系为视角,探讨其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一个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的值得研究的课题,希望借助本研究探讨、分析、解决本人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惑,从而更好地服务师生。
2 研究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区县的两所高中(命名为A高中、B高中)的高一高二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其中A高中在高考改革之后实行走班制管理,B高中不实行走班制管理。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发放和回收,高一高二的入学时间分别为1年、2年。问卷链接由班主任下发,学生自愿自主完成4份问卷,分别是:《与语数外老师的师生关系问卷》、《与+3学科老师的师生关系问卷》、《语数外学科的学习动机问卷》、《+3学科的学习动机问卷》。A高中被试共440人,有效问卷404份。B高中回收有效问卷174份。问卷采用师生关系问卷、学习动机问卷。
3 结果
3.1 走班与非走班的语数外学科师生关系的比较
对走班学校和非走班学校的师生关系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走班和非走班学校的语数外学科师生关系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当前实行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非走班学校的语数外师生关系要显著好于非走班学校。
3.2 走班与非走班+3学科师生关系的比较
对走班学校和非走班学校的+3学科老师的师生关系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走班和非走班学校的+3学科师生关系正向维度及总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当前实行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走班学校的+3学科师生关系要显著好于非走班学校。
4 分析讨论
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与非走班学生师生关系比较。高考改革背景下,在语数外学科师生关系方面,非走班学校要显著好于走班学校;在+3学科师生关系方面,走班学校要显著好于非走班学校。
从数据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走班制的推行对语数外学科师生关系提出了挑战,对+3学科师生关系带来了机遇。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在高考改革之后,选课模式从3+1转变为3+3,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因而他们可以更广泛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喜欢的学科,因而跟+3学科老师的师生关系也更好;但与此同时,更多层师生关系的出现,也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对语数外传统基础学科的师生关系也带来了压力。
5 教育实践意义
从学校层面出发,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时,需要关注到走班制的全面开展和实行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倾向、对教师偏好程度、未来专业职业发展等因素对+3学科进行自主选择,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同时,学校管理者也要关注到,走班制的实行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和影响;同时走班也弱化了同辈群体的影响力。所以,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学校层面可以不断健全走班制的管理制度,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例如开设多种多样社团活动,让学生在社团中形成同辈群体;在学校开展运动会、科技节等活动,提升学生学校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
从教师视角来看,在高考改革不断实行的过程中,对每个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数外学科老师和+3学科老师都面临着走班制的冲击,如:+3学科老师需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去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自己的学科;语数外学科会遭遇从未有过的忽视,因为学生对+3学科的兴趣更高了等。教师角色也需要更多元化发展。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以及综合能力水平,借助更多的平台和新媒体媒介,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学习平台和学习方式,为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注重个人特质培养,用个人魅力不断强化师生关系。教师角色,也不仅是学科老师的角色,更是学生的发展导师,为学生的选课、专业、职业等提供建议和指导。更大的挑战,但也是更好的机遇。
从学生立场出发,学生要全面认识走班,认真对待走班以及走班背景下的自主选择机会。当遇到危机和挑战的时候,主动寻求各个老师的帮助。在高考改革走班的背景下,主动调整自身心理状态,主动适应改革发展,进行合理規划,实现个人发展。
当然,高考改革实行走班制的背景下,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学校心理老师,可以从外部环境入手,积极改善客观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师生关系水平,例如:针对改革走班现状做科研调查,将调查结果整理成建议意见反馈给学校领导层;创建教师沙龙,为教师团队在如何提升师生关系方面提供锦囊妙计。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以及在实际的师生交往过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发展困惑,面向不同群体,开展不同类型活动,例如:面向全部学生开展人际关系和师生关系的主题心理课程,面向部分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如:师生关系困惑、学习动力不足等,面向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服务。从而“助人自助”,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自我实现的能力,具备自我调节师生关系的能力,不断激发内在潜能的素养。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