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助力留级生重拾信心

2019-09-20蒋辉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某辅导员心理健康

蒋辉霞

[摘           要]  认识自我一直都是人类历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人生发展、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而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青春期走向成年期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一个人自我认知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个人未来的发展。

[关    键   词]  以人为本;重拾信心;自我认知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194-02

做好大學生的自我认知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而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应该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开展个性

化的自我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

一、案例概况

2019年3月5日,因为学业警示问题我约2016级学生高某前来谈话。在这之前,我首先梳理了高某的个人资料。高某在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因为重修学分大于30分而办理了留级,留级之后分在我的班级。目前我手头上的数据显示高某累计未取得学分42分,平均学分绩点1.4。按照约定的时间,高某准时赶到了办公室,让他坐下后,我先问他上学期考试成绩怎么样,有没有不及格的科目,高某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只是一个劲地跟我说:“老师,对不起,我知道自己挂了很多科,其实留级的事情对我影响挺大的,虽然现在已经过去快一年了,但我仍没有从这件事的阴影中走出来。”说完,该生就开始一个劲地抹眼泪,这一切是我始料未及的。出于辅导员的职业敏感,我把他带到了办公室隔壁的小会议室,因为办公室人比较多,我希望给他相对更安静、更安全的环境,这样也许他更愿意对我敞开心扉。在小会议室,我先安抚了他的情绪,等他稳定之后,他说其实自己挺要面子的,留级的事情就像一个噩梦一样在他心中挥之不去,他害怕别人因为此事而嘲笑他,于是从那以后他彻底地封闭了自己,也断绝了所有的社交活动,即便跟最亲近的朋友也没有了联系。另外他还告诉我,本学期初他帮人淘宝刷单还被骗了6000多元,刚开始在网上跟对方接触的时候,他已经察觉到对方说的每句话都有漏洞,但没想到最后还是不可避免地掉入陷阱。事后该生也将事情如实告知了家长,目前就被骗的事情已报警。通过交谈,我得知该生去网上做兼职的初衷并不是赚钱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只是为了想要证明自己,没想到最后却弄巧成拙,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更多的烦恼。为此高某自责、悔恨甚至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中,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干不好,还总是给周围的人不断地惹麻烦。纵观近期发生在高某身上的两件事——留级和被骗,看似毫无关联,却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透过事件本身,拨开迷雾,我看到的是高某敏感、脆弱甚至自卑的内心世界,因此我初步将此案例界定为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自我评价单一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背景分析

自我认知简单地说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及其外界关系的认识和评价。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的总体水平较高,但是群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不同的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不同的认知维度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与学生的个体经历和家庭背景息息相关。总的来说,影响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因素较多,但目前比较公认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社会因素

不同的社会大环境往往会给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打上时代的烙印。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各种新媒体、资讯也层出不穷,他们获取知识的手段更加多样、便捷,但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对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使大学生陷入自我认知的矛盾

困境之中。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人格养成也往往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以及教育的改革,导致群体形象、成长目标和路径不够明确,自我认知也较为复杂混乱。

(二)家庭因素

影响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家庭因素通常包括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及生源地等。调查研究表明,家庭经济条件更好的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更高一些,父母素质更高的家庭环境可能更有助于提

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因此,家庭各个方面因素都对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三)个人因素

当代大学生大多为“90后”,且独生子女居多,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社会往往“以成败论英雄”,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导致个体在追逐成功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对自我

的诸多不满或者对自己过高的评价。同时大学生的干部经历、社团经历以及个人的性格和交往范围都是影响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内在因素。

三、案例启示

(一)辅导员的真心是开展学生工作的基石

辅导员工作是一项良心工作,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平时对工作的用心程度学生都会看在眼里,也会有最直接、最深入的感受和体验。四年大学,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的老师,可以说辅导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学生认可辅导员,才能信任辅导员,遇到问题时才会寻求辅导员的帮助和支持,也愿意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跟辅导员分享。当然,要取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任跟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工作能力、人格魅力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辅导员的一颗真心。作为一名辅导员,虽然平时工作辛苦繁琐,但对待学生的问题不能有任何的马虎和懈怠,时刻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不管学生有任何问题,我们都要秉承用心、用真心,尽力、尽全力的态度去解决,只有学生意识到辅导员在用真心帮助他们、引领他们成长,他们才会交付自己的真心,并且愿意配合接纳辅导员的教育。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的教育才会自然地向着良性之路发展,往往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认为教育有万法,但辅导员的真心始终是开启学生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二)关注特殊群体,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

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特殊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更应该引

起辅导员的高度关注。案例中的高某已经留级快一年,但我却现在才意识到他的问题,这也可以说是我作为辅导员的失职。前几次就学业问题找他谈话,学生没有透露太多的信息,因此我就把他当成一般的普遍的学业困难学生做了处理,殊不知却忽视了“留级生”这个特殊身份,没有在平时的工作中给予高某应有的关怀和帮助,在谈话的过程中也没有针对他的特殊身份去挖掘出

更多的信息,無法做到感同身受去理解他,导致谈话缺乏针对性和感染性。通过这件事情我也做了反省,作为辅导员应该具备最起码的职业敏感性,在平时的工作中善于观察,做个有心人,用更加谨慎、仔细的态度去开展工作。尤其是对特殊学生,要时刻保持密切关注,对他们进行更多的了解和关心,针对不同的学生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他们的问题。

(三)联合心理部门,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工作

辅导员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但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从业者,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艰苦的工程。所以当遇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必要的时候还应与学校的相关心理部门积极合作,寻求帮助。就大学生自我认知问题来说,辅导员可以利用好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月的良好契机,举办相关的教育活动,以讲座、论坛等方式邀请心理学专家给大学生进行辅导和培训,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的理论水平,深化学生的自我认知,防止大学生出现自我认知的偏差,使广大学生具备完善自我认知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心理健康教育历来是各个高校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辅导员作为一线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平时除了提高自身的心理专业知识外,应当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贯彻于平时教育的各个方面,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教育理念,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常抓不懈。

(四)他育与自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教育,除了依靠辅导员为主导的他人教

育之外,也要重视学生以自学为主的自我教育。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不可偏废。大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一般而言通过学生自学、自省得来的知识和道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

受,对其影响也会更加深远。作为辅导员,要学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省习惯,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通过阅读一些进步书籍、参加集体活动、担任社团干部等方式不断地锻炼提升自己。同时,大学生也要学会给自己设定合理的评价维度,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认知。

总之,认识自我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命题,面对一个个迷茫的、无助的个体,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最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自我认知,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最后希望所有人在人生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都能谨记:“在这个世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生下来你是什么这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你将成为什么这是你给上帝的礼物!”你——仍由你自己去塑造!

参考文献:

[1]孟祥栋,王小丽,王佩菁,等.当代大学生的群体形象和成长路径的自我认知[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1):27-29.

[2]张贞,陈益民,刘林.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差异调查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9(1):111-114.

[3]王磊,王敏,相丽辉.提升90后独生子女自我认知的教育对策[J].科教文汇,2013(12):32,36.

[4]黄娅.浅析高职院校班主任如何协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J].环球人文地理,2014(18):160.

猜你喜欢

高某辅导员心理健康
男友自杀 女子拔出刀并让救护车离开
被远光灯“致盲”受损能否索赔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