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基础技能实训》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2019-09-20肜景鑫
肜景鑫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尤其是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培养面向企业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全国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特别是中职示范校项目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了适合各自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办学特色。《钳工基础技能实训》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迫切需要改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钳工基础技能实训》课程在机械类专业的作用及改革的必要性
机械类专业学生是从初中或高中毕业直接升入中等职业学校,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看到或者使用机械设备,但是对于这些机械设备零部件如何制造等知之甚少, 《钳工基础技能实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机械加工制造的课程,是职业认知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养成职业素养的第一课。学生通过学习钳工基础技能实训课程,熟练使用常用工具,了解钳工工艺特点以及加工制造范围,学会团结协作,掌握钳工的锯削、锉削、錾削、划线、钻孔、攻丝、装配、常用量具等钳工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后期具体的轨道车辆制造、维修、维护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现实教学实施过程中,《钳工基础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不能发挥其作用。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通常是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在教室讲授钻床的工作原理、锯削姿势与要求、锯削的姿势与要求和应用场合等知识,教师陈述多,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的活动少;在实训室开展锯削、锉削、划线、钻孔、攻丝和量具使用等单项练习,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点缺乏综合运用至熟练的机会;导致学生感觉所学知识比较抽象,花费大量时间而什么也没学会,进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课程教学质量低下。
二、《钳工基础技能实训》课程改革的探索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组织黄埔职业学校和湖南武岗职业技术学校等省内外职业院校的机械专业教师,在广州市机械教研会的组织与指导下对《钳工基础技能实训》进行课程改革研究和探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改革教学内容,开发任务引领型课程
在广泛调研、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明确课程目标,然后进行整体化的课程设计,把企业实际工作的任务引导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作为基本思路,开发行动导向的任务引领课程。通过工作任务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一体化,让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去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发展综合的职业能力。所以《钳工基础技能实训》课程的改革不是单纯地把锯削、錾削、锉削、划线、钻孔、攻丝、装配等知识与技能训练内容简单重组,而是通过深入机械加工企业对零件制造、维修等岗位工作进行调研,找出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中用到的知识,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生产组织形式和运用的工具等;研究后续专业课程内容与要求,研讨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开发出任务引领型课程。本课程共5个学习任务,所有学习任务的切入点都是零件制造、维修工作中的工作任务。例如“学习任务2鲁班锁的制作”以实际工作任务“利用金属材料加工鲁班锁益智玩具”为中心组织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有:识读鲁班锁装配图、零件图,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选取毛坯材料、工具、量具和刀具;制定工艺路线,绘制工艺路线简图,制作加工工艺文件;学习高度游标卡尺、划规等使用方法;利用台虎钳、钻床、锯、锉刀、錾子、高度游标卡尺、划规、样冲等工具、刀具和量具,完成鲁班锁各零件的制作、检测和装配等工作任务。
(二)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教学
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按照基于行动导向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念和路径,建设课程并实施教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学校创设的融合企业情境的生产工作环境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体验生产过程,感受企业生产氛围,改善提升生产质量,在工作过程中去积累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达成情感目标与价值观培养目标,从而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同时通过合作式协同的学习,提升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安全意识,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经过改革的《钳工基础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在钳工实训室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例如“学习任务2鲁班锁的制作”的主要教学活动有:学生识读鲁班锁装配图、零件图,制定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学生选取毛坯材料、工具、量具和刀具;学生制定工艺路线,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绘制工艺路线简图,制作加工工艺文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高度游标卡尺、划规等使用方法;学生利用台虎钳、钻床、锯、锉刀、錾子、高度游标卡尺、划规、样冲等工具、刀具和量具,完成鲁班锁各零件制作、检测和装配。学生、教师对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的5S管理、零件质量、装配质量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在完成鲁班锁制作的过程中学习锯削、锉削、划线、钻孔等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三)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学科教学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去听讲;要保证一体化课程的顺利实施,应当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改革后的《钳工基础技能实训》课程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角色扮演法、引导文等多种教学法。学习组织形式上采用小组学习,明确组长、组员的职责与分工。例如“学习任务2鲁班锁的制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工艺路线、加工工艺文件(计划),完成工具资料准备(准备),制作鲁班锁各零件、检测质量(实施),检测检查确认是否正确装配(检查)。组长以管理者身份负责本组学习管理、组织分工、工具设备及学习资料管理等工作。
(四)实施多元评价,改革评价办法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学生为中心,从而构建起个体的职业发展途径,激发学生最大程度实现他自身的价值。改革之前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是按照期末纸质闭卷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结果,没有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不能体现个体能力和兴趣的差异,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片面性。改革后的《钳工基础技能实训》课程将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多元化,同时也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建立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例如“学习任务2鲁班锁的制作”任务学习,学生学业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完成鲁班锁的制作,而且要将完成制作任务过程中是否规范操作、是否做好5S管理等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评价时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不单是考核知识的累积,同时也要尊重个体存在的差异,允许有不同的方案解决同一问题;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制作鲁班锁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互评。
(五)引入混合式课程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积极探索,引入超星混合式课程教学平台,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例如“学习任务2鲁班锁的制作”,课前利用平台发布鲁班锁生产任务单,设置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微课了解完成此任务需要掌握的新知识与技能等;课中通过平台签到、抢答安全注意事项、展示工作计划、上传生产过程5S管理图片和展示产品等师生互动;课后利用品台延伸学习,完成作业。
三、《钳工基础技能实训》课程改革的思考
经过改革,建成了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教学模式,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教学效果提升。但是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问题和对策如下:
问题1:如何处理好制作过程的连续性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关系。例如“学习任务2鲁班锁的制作”零件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钻床钻孔、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尺寸、使用錾削工艺,但是前序课程中没有学习过相关知识、没有进行过相关技能训练,不利于连续完成零件加工和生产质量控制。对策:教师应课前做好教学设计,理清课堂教学组织的顺序,课中及时介入引导学生观看钻床规范使用操作、游标卡尺测量和錾削操作要领及安全注意事项等讲解视频,并反复单项技能练习后才开始进行制作鲁班锁零件。
问题2:课程内容涉及刀具、量具、工具种类多,不同学习任务使用的类型和数量不同,每个学习任务实施前需要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量大。对策:第一,分类编号存放,图片展示数量和摆放要求。本课程实训室建设时将刀具、工具、量具按照工艺类型进行分类编号,按顺序存放在实训室一侧的柜子里,柜子门上张贴含工量具数量、摆放要求的彩色图片。第二,师生共同参与管理。每个班设置设备管理员,在每个学习任务实施前以小组为单位领取本学习任务涉及的刀具、量具和工具,学习任务结束时由各小组学生负责将本组设备复位、归还,设备管理员清点核查,教師监督检查。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