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课程协作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9-09-20赵领娣王园馨

大学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赵领娣 王园馨

[摘 要]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研究主体是国民经济整个过程的活动,通过对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的考察,对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使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作为经济学专业的一门基本学科,其部分内容与经济学其他专业课程具有相关性。课题组的主要研究角度为多课程协作式教学模式,设计与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相关联课程间相关模块分析与协作式的教学方案。课题组以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作为参考,与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进行对比分析,分别阐述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与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为学生利用多课程协作式模式学习专业知识提供思路,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领悟更加深刻。

[关键词]多课程协作式教学;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相关联课程;异同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9-0127-04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主要研究的是国民经济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宏观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通过对经济总量的分析,达到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的目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包括理论分析和政策研究两部分。理论分析主要研究各经济总量,包括特点、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政策研究是研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从内容、适用条件及作用特点三个角度进行。经济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就是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所以经济学专业的其他课程与其或多或少地存在交叉部分。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未曾重视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未注意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与其他专业课程内容的相同和相异之处,忽略了多课程协作式教学方式。因此,笔者在此提出协作式教学方案,以达到引导学生课下自主查找相关专业书籍及资料的目的,分析并总结西方经濟学(宏观部分)与经济学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相关联之处和不同之处。这项任务对于学生理解并有效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知识具有重大意义。笔者以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为基础,分别与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与这三门学科的相同与相异之处。

一、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与货币银行学

对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与货币银行学的内容进行比较后发现,这两门学科在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两大方面存在相同之处,在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利率决定三大方面存在相异之处。具体如下表所示:

货币银行学和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主要交汇点在于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货币政策的效果、工具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混合使用。两者均认为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物价的普遍上涨。授课时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寻找货币银行学的相关教材,对比分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与货币银行学两门课程中相关内容的相同与相异之处。

按照第一次上课时教师提出的建议,学生课下通过对黄达编著的《货币银行学(第五版)》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关于货币需求,货币银行学主要介绍了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货币需求面面观、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与宏观角度,而《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则简单阐述了货币需求动机、货币需求函数。在引导学生对比了解两门课关于货币需求的阐述区别的前提下,着重讲解货币需求动机、货币需求函数,该内容也是学生们学习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时重点要学习掌握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采用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即人们持有货币主要为了满足三类不同动机:第一,交易动机;第二,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第三,投机动机。此外,人们对货币的总需求可分为实际需求量和名义需求量,名义货币量和实际货币量又有所区别,名义货币量是剔除货币购买力因素只计算其票面值,而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量是名义货币量通过利用价格指数调整折算而成。

对于货币供给这部分内容,货币银行学教材主要介绍了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经济主体行为与货币供给,而《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主要侧重货币供给概念的阐述,将货币供给分为狭义的货币供给(M1)、广义的货币供给(M2)和更广泛意义的货币供给(M3)三个部分。货币银行学对货币供给的研究则更为具体详细,但需要一定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知识作为基础,比如在分析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时,就需要学生对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概念熟练掌握。

关于利率决定的内容,货币银行学教材主要从利率及其种类、利率的决定、利率的作用这三方面进行阐述,而《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则主要阐述了利率决定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流动性偏好陷阱、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在引导学生对比了解两门课关于利率决定的阐述区别的前提下,着重讲解流动性偏好陷阱的概念及表现形式,该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时重点要学习掌握的。流动性偏好陷阱又被称为“凯恩斯陷阱”,主要阐述的是利率的变动情况会影响人们的投机决策,主要针对的是人们是将货币持有在手中还是购买有价证券的决策。流动偏好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该理论也是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特有的内容,货币银行学中并没有过多赘述,教师课上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讲解,便于学生更快更深刻地接受。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利用课下习题的方式考察同学们对流动性偏好陷阱的掌握程度,及时追踪学生的学习近况,从而促进学生对 “凯恩斯陷阱”的深刻理解。

二、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与国际金融学

比较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与国际金融学的内容,发现这两年门学科均对汇率的基本概念有所介绍,在汇率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两方面内容存在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学生根据教师授课时给出的建议,通过课下自主学习、查找国际金融学的相关教材,发现《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关于汇率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知识与姜波克编著的《国际金融新编(第四版)》中汇率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内容具有相关联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授课时告知学生关于两门学科的交叉部分,课上只讲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特有的部分,学生要重点掌握,而《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没有涉及汇率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内容,国际金融学授课教师将在后续的国际金融学课程中详细讲解。如果对《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的汇率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部分掌握透彻,学习国际金融学时就会轻松不少。教师授课时要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加强课上效率。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和国际金融学的主要交汇点在于汇率的基本概念,两者均认为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并且都涉及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

国际金融学教材主要介绍了影响汇率的经济因素、金本位下的汇率决定、汇率决定学说、汇率理论的最新发展简介、本币贬值与国际贸易交换条件、本币贬值与物价水平、本币贬值与总需求、本币贬值与就业和民族工业、本币贬值与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结构、汇率水平决定的比价属性和杠杆属性,而《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主要阐述自由浮动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固定汇率制度的运行、进出口函数。《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对于汇率的学习可为以后的国际金融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理解汇率决定因素时,需要综合运用到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的相关概念。

在引导学生们对比了解两门课关于汇率的阐述区别的前提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主要着重讲解净出口函数,该内容是学生重点要学习掌握的。西方经济学(客观部分)中,在影响一国净出口的多个因素中,将汇率和国内收入水平作为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在实际汇率比较低的情况下,相比较而言国内产品更便宜,这时国内居民会减少进口产品的购买量,相应的外国人也想大量购买该国产品,从而增加该国的净出口量。相反,实际汇率较高,情况则完全相反。按照《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九章所约定的汇率标价法,实际汇率反向决定一国净出口,除此之外,一国的实际收入也反向地决定一国净出口。基于上述说明,在宏观经济学中,通常将净出口表示为下式:

为了强调实际汇率对净出口的影响,常将其简单地写为:

公式2.2所反映的内容,可以用图1表示。

国际金融学和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均涉及了汇率的两种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和简介标价法。除此之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还对自由浮动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及固定汇率制度的运行做了简单介绍,而国际金融中汇率是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有关汇率的知识更为详尽具体,是对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汇率相关知识的深化与拓展。

对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国际金融学教材只简单介绍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框架和分析举例,而《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主要阐述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关键假设、开放经济的IS曲线、货币市场与[LM*]曲线、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的政策小结、小型开放经济的总需求曲线。

在引导学生对比了解两门课关于蒙代爾-弗莱明模型的阐述区别的前提下,着重讲解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该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时重点要掌握的。在开放经济中,“IS-LM模型”的形式就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一种短期分析,也是一种需求分析。实际上,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IS-LM模型密切相关,这两个模型均强调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假定物价水平是固定的,并说明是什么因素引起总产出的短期波动。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IS-LM模型假设一个封闭经济,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则假设一个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可以用两个方程式来表示:

图2显示了这个模型的图形形式。根据这个图形,我们可以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来说明收入y和汇率e会对政策变动做出什么反应。

三、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与金融市场学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与金融市场学两门学科差异性比较大,主要在利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四方面存在相异之处。具体如下表所示: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查找金融市场学的相关教材,学生通过翻阅参考资料发现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关于利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及外汇市场的部分,与张亦春等编著的《金融市场学》中第十章利率、第二章货币市场、第三章资本市场及第四章外汇市场中的相关内容具有关联性。虽然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虽然与金融市场学的交汇处不多,但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可以作为金融市场学的基础学科来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课时会告知学生们关于利率概述、利率水平的决定收益率曲线、利率期限结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即期外汇市场、远期外汇交易将会由金融市场学的授课老师详细讲解。学习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生应重点掌握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决定利率、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教师应简单介绍汇率和对外贸易,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对比分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与金融市场学中利率决定、三大市场的不同,加深理解,并注意课堂互动,与学生一起讨论,提高课堂效率,带动课堂氛围。

对于利率的决定部分,《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阐述角度为利率由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均衡决定,授课时着重讲解流动性偏好陷阱,在上文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与货币银行学的比较中已详细介绍。而金融市场学中对于利率的决定一共有四种介绍,前三种介绍与上文货币银行学对利率的介绍相差不大,最后一种是可贷资金模型,即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一点,在这一点上可贷资金的供求相等,利率和可贷资金量达到市场均衡。金融市场学中的可贷资金模型肯定了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并对这一理论着重介绍,间接地体现了凯恩斯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在宏观层面上研究市场活动时,将各种市场归结为三大类: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在货币市场上,所有金融资产(银行存款、证券、保险、信托等)在这里形成供给、需求和交易价格、交易量。在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上的基础上,加上货币上场供求关系来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模型,就称为国民收入的IS-LM模型。而金融市场学中讲的货币市场与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三类市场中的货币市场还是有一定区别的,金融市场学介绍了西方和我国货币市场的特征。金融市场学中把货币市场又称为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的活动主要是为了保持资金的流动性,以便随时变现。资本市场中主要介绍了资本市场中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并对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行和流通市场加以介绍,同时阐述了这两个市场的功能作用及其交易方式。外汇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市场学对即期外汇市场重点分析了交易的惯例和规则,主要介绍了远期外汇交易的基本原理。

四、小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是经济学相关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多课程协作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学习可以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思考,能够主动对比分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与经济学其他学科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多课程协作式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建立专业素养方面能带来很多益处:一方面,它使得学生对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理论知识,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学生在今后学习经济学后续的专业课程时,受多课程协作式学习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影响,会主动进行分析,比较各学科之间的异同点,摆脱之前的被动填鸭式接受,有利于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对于在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到的内容也会起到一定的加强巩固作用。因此,在教学模式不断改革的今天,多课程协作式的教学模式应当引起教师的注意,逐步构建多课程协作式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总而言之,无论站在教师授课的角度,还是从学生上课的角度,多课程协作式教学模式都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新型教学方式。

[ 参 考 文 献 ]

[1]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学习与教学手册[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 N.GregoryMankiw.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M].梁小民,梁砾,译.美国德赖登出版社,2012.

[3] 黄达. 金融学 : 货币银行学 (第5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4] 姜波克,编著. 国际金融新编(第四版)[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5] 张亦春, 郑振龙, 林海. 金融市场学(第3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6] 宏观经济学讲义.doc-豆丁网[EB/OL].http://www.docin.com/p-280457672.html.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西方经济学
浅谈开放教育模式下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浅议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西方经济学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本土化思考
西方经济学中垄断理论的演进浅析
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从哲学角度谈经济学的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