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经济学中垄断理论的演进浅析

2016-06-17史苏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3期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演变发展

史苏

摘要:我国对于西方经济学中垄断思想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因时代背景所致,这一研究受西方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较大,研究思路更多的是围绕“垄断思想如何服务于现代经济体制改革”而展开,略显局限。本文将跳出思维桎梏,藉由垄断理论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进程来对其展开深入剖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垄断理论;演变;发展

中图分类号:F014.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1

一、重商主义时期的垄断思想形成条件

重商主义时期的垄断思想的形成,主要推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社会背景,二是社会制度。具体地说,商品生产随着生产力发展的不断扩大,从十二、三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萌芽逐步发展,到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再到资本基础的缓慢积累,前后只经历了三个世纪。直至十五世纪末,商品交换的社会空间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随之壮大,由农场经济进入到了国外的手工业领域。此时贵金属使用频繁,逐渐成为商人追逐的目标。同时伴随着地理大发现,对外贸易以殖民侵略和奴隶贸易的形式逐渐开始发展。资本家为保自身利益,与封建国王合作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以国家层面强调商业垄断。此时的重商主义者利用制度优势大举推行一系列的国家干预政策,对各行业实施国有垄断经营,严重阻碍了私有经济体系发展。

二、古典经济学说时期的垄断思想矛盾

古典经济学说的代表人物众多、,垄断思想矛盾,笔者仅以被后世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的思想为例进行论述。关于亚当·斯密对垄断理论的阐述,以其著作《国富论》便可大致概说相关。《国富论》作为古典主义时期的经典巨著,充分体现了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对自由竞争的崇尚,以及对封建垄断的抵制。按照亚当·斯密的论述,其主张只有在市场调配下的资源才是最有效率的,对国家来说好处才是最大的;而由于封建制度的庇佑,一系列垄断政策破坏了自由市场秩序,在政治左右资本运行的情况下,国家干预政策显然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且对国家的发展有害。同时,亚当·斯密还对垄断者、垄断价格、独占经营、垄断特权、独占权以及众多的垄断形式都做了详细的阐述。无论从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时期政治对资本干预的抨击,还是从他对垄断问题详细、系统的阐述都可以看出其对自由市场和自由资本的推崇论调。

三、新古典经济学时期垄断理论的演进

新古典经济学时期人才辈出,本文着重围绕数理经济学派最重要的先驱者和奠基者——奥古斯丹·古诺和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奠基者——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二人的理论展开探讨。

首先,关于奥古斯丹·古诺的垄断模型。随着资本积累的空前发展,资本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古典经济时期,垄断问题也不再局限于政府的人为干预,这个时期的垄断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垄断。奥古斯丁·古诺是研究垄断问题比较早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纯粹竞争”的概念,并采用数学模型进行了详细推导、描述,通过他的系统研究,在垄断者均衡条件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双寡头垄断基本模型,尽管随后众多经济学家对双寡头垄断模型进行了批评,但该模型仍然为分析不完全竞争市场创造了更为多元化的经济条件。其次,关于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垄断理论。马歇尔是上世纪初推动经济学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其主要理论贡献就是经济学中的“均衡理论”,在此基础上对垄断思想的独到分析,进一步促进了学界对垄断问题的研究。“马歇尔冲突”即认为在自由市场条件下,会导致大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效率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又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场垄断效应,垄断发生的直接后果就是阻碍了市场竞争,使企业活力得不到发挥。换言之,如何寻求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最有效的、最合理的平衡点来获得最佳的资源配置和最高的生产效率,是问题关键所在。马歇尔在其垄断经济的叙述中,即对这类垄断收入、调和利益与垄断组织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阐述。

四、垄断理论在近代社会经济的新进展

近代社会经济产业组织和新产业组织对垄断理论分别有其不同认知与态度。首先,关于产业组织垄断理论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内部的一个学派对垄断理论展开研究,逐渐形成了以“结构——行为——绩效”为基本理论框架的内容体系,称为“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体系核心思想是市场结构能够对市场主体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市场主体的行为又直接影响着市场绩效。而该学派对市场结构的作用非常重视,以期通过对产业集中的不同程度、不同行业之间进入壁垒等方面的研究来综合分析市场绩效的差别。按照这种思想,产业集中程度比较高的企业更加倾向于设置行业进入障碍,从而阻止竞争对手进入到该行业中来,以此形成垄断地位,继而从中享受较高的市场利润。所以产业集中的程度越高,垄断的能力和势力范围也就会越强,所得到的垄断回报也就会越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存在很多的缺陷,比如逻辑推理比较差等,因此受到了一系列的批评。其次,关于新产业组织的垄断理论研究。理论的生命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进入到八十年代,博弈论被不断应用到对垄断思想的研究中来,成为新产业组织对垄断问题的研究手段。新产业组织对垄断问题的研究集中在了市场行为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对市场结构的研究方向,建立了动态均衡的理论体系,特别是采用博弈理论对企业市场行为的研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为垄断理论的研究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同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将交易费用加入到产业组织理论中来,对非市场结构条件下的垄断做出了合理性的解释,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单纯地对市场自身考察的方式。

五、总结

垄断理论的研究一直西方经济学的重要领域,且不同时期经济学家都会就其展开更近一层的研究剖析,但由于受众多限制因素、干扰因素的影响,加之部分研究者又在刻意回避问题,导致对垄断理论及其思想的研究于当下仍具有争论性,与此同时,也正因为这些独具眼光的经济学家不断争论,关乎其研究思路才愈渐清晰,方向才日趋明确。

参考文献:

[1]刘健.概论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王锐.当代自然垄断理论研究发展述评[J].当代经济研究,2009(04).

[3]张蕊.西方经济学研究主题的变迁[D].吉林大学,2004.

猜你喜欢

西方经济学演变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