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书,黎巴嫩人出
2019-09-20黄培昭
黄培昭
阿拉伯世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埃及人编书,黎巴嫩人出书,伊拉克人读书。
“阿拉伯世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埃及人编书,黎巴嫩人出书,伊拉克人读书。”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中心的数字未来出版公司,总裁哈提卜自豪地对我说。
细想哈提卜这句话,确实道出了阿拉伯人的“读书三部曲”。
作为人类古文明的摇篮,埃及是世界文化第一缕阳光升起、照拂的地方,璀璨的文明自古就哺育着尼罗河畔的民众。直到今天,埃及仍是阿拉伯世界文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埃及人也擅长写书,诞生过迄今为止阿拉伯国家中惟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吉布·马哈福兹。他被公认为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巨擘。而在埃及,虽然不像马哈福兹那样赫赫有名,但著作等身的作家大有人在。在埃及城乡的书店里,即使二三流作家的著作,也动辄十多本排成长长一溜儿,蔚为壮观。
我又想起,在开罗大大小小的书店,总能看到黎巴嫩出的书籍,一本本设计精致、装帧考究,很能让人眼前一亮,产生购买的冲动。哈提卜送给我一套其公司刚刚出版的《医学植物大百科全书》,精装五卷本,印制极为精美,每一卷都做成不同的颜色,有很强的美学效果和视觉冲击力。
哈提卜告诉我,黎巴嫩全国最多时曾有上千家出版公司,至今仍有数百家在运营,从事出版业者达数万。黎巴嫩每年出版约8000种图书,其中新书3000多种。这个国家人口仅600多万、面积仅1万平方公里,出版业却如此繁荣,令包括哈提卜在内的黎巴嫩人引以为豪。
因为黎巴嫩社会自由,文化气息浓郁,出版发行图书的环境宽松,所以它的出版业遥遥领先于其他阿拉伯国家。由贝鲁特出版的文学图书在阿拉伯国家深受好评,销量可观。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未来”公司还坚持出版中国的优秀图书,迄今已出版發行中国书籍200多种,累计超过100万册。哈提卜还为此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青年成就奖”。
至于说伊拉克人爱读书,我想起了多年前在巴格达书市上见到的一幕。那时,我看到一本叫《笔》的纯文学刊物,比云南人民出版社办的《大家》杂志还大出一圈,也厚得多,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少伊拉克人手捧《笔》埋头阅读,这一情景直到今天依然在我的脑海里闪现。
伊拉克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两河流域的灿烂文化令人津津乐道。巴格达还是辉煌的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都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就提到了巴格达,称它是天赐重镇和文化都邑。积淀在伊拉克民族灵魂中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当地人爱读书早已蔚然成风。即使遭受连绵的战火和多年制裁,伊拉克人依然嗜书成性。伊拉克国家图书馆馆长伊斯康德曾将自己的日记结集为《烽火守书人》出版,书中记载了他在战争废墟中寻回珍本图书、重建图书馆藏的感人故事,在全球图书馆界引起热烈反响。这也是“伊拉克人读书”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