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烹饪专业理论课有效课堂的构建探赜

2019-09-20许振兴

成才之路 2019年22期
关键词:烹饪专业有效课堂理论课

许振兴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手段和主要形式。针对高职烹饪专业理论课教学现状和教学低效的原因,文章从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构建协同教学环境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理论课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理论课;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2-0006-02

国务院2014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巩固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水平的发展取决于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在于课堂教学。目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尤其是烹饪专业理论课的有效教学是一个令人头疼、亟须解决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高职烹饪专业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还制约着高职烹饪专业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理论课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研究。

一、有效课堂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从而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有效课堂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教师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特定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的教学过程。它有一些表象特征,如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模式、和谐的师生关系等。

二、高职烹饪专业理论课教学现状

1.取得的成绩

就笔者所在职业院校而言,随着办学理念的更新和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高职烹饪专业的生源素质也随之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改观。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注重工学结合,积极倡导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每个教室都安装了LED显示屏,教师可以通过电脑、手机、IPad等进行信息化教学,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问题行为出现的概率明显下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气息,学校更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但不太注重理论课的软性设备投资,如不重视实验室、标本室的建立,严重制约着理论课的有效开展。学校教务部门对“好课”的评价仅仅局限于表象,如有无睡觉、玩手机等,忽视“有效课堂”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是否有所得、有所进步和发展。其次,部分课程设置不太合理,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有时脱节,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在工作中用不上或不够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再次,长期受“一技之长”观念的影响,部分烹饪专业教师不太注重理论课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师课堂管理理念有所偏差,个人“满堂灌”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太注重课本知识的迁移,课堂教学趣味性和实效性不强。部分年轻教师期望自己的课堂有一种民主互动的氛围,但拿捏不准尺寸,加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欠缺,导致课堂秩序得不到保证,课堂沦为自由放任型教学场所。最后,部分学生不太重视理论课的学习,觉得单纯的理论知识不是决定日后就业乃至人生成败的关键,更喜欢学习专业课,喜欢具体的、实操性的授课形式。在理论课学习中,严重的问题行为如顶撞老师、下位随意走动的现象不多,但睡觉、讲话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行为有时比较常见。

三、高职烹饪专业理论课教学低效的原因

1.教师因素

(1)部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观念和行业理念影响,专控型的教师在烹饪理论课教学中比较常见,教师经常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管理简单粗暴,这不但不利于学生问题行为的化解,还容易激化师生矛盾。久而久之,教师失去对理论课的授课兴趣,态度消极,陷入职业倦怠期,不利于职业幸福感的获得。(2)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烹饪专业教师往往缺乏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缺乏“大烹饪”思想和基础人文涵养,教学业务水平提高缓慢。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激情,教学方法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生因素

职业院校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自我约束力较弱,专注力欠缺,容易受到周边问题行为学生的干扰。部分学生受家长影响,对理论课认可度低,不知道理论课学习的目的,对人生缺乏理性的规划,理想信念及良好行为习惯的缺失导致课堂问题行为日益突出。

3.环境因素

部分学校大力推崇“技能成就未来”的理念,重视技能大赛、创业创新大赛,不太重视学生的内在文化积淀。单纯以学业水平测试来衡量一门专业的课堂教学实效,无形中禁锢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评价标准的唯一性,忽视个体的差异性,势必导致职业教育适合性的缺失,而没有“适合的教育”就催生不了有效的教育。

四、构建高职烹饪专业理论课有效课堂的策略

高职烹饪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授课困境,不是一种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家庭因素、个人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与课堂呈现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关联,但要想改变比较困难。本文主要从教师自身的理念以及行为出发,结合学校环境来研究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

1.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1)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映的是教师对于工作本身的理解,是对教学的一种主观期望和价值判断,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為。教育是“助人自助、阳光心灵”的事业。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摒弃“应试教育”的功利心,要有更加睿智的教育思想,有“牵着蜗牛去散步”的气度和情怀,注重求同存异,因材施教,理解和包容每个学生身上的不足,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重新定位自己,产生为理想的课堂而不断努力的信念和行为。(2)丰富的知识储备。习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职业院校教师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更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注重各门学科知识的有机衔接和资源的融合应用,真正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3)良好的道德情操。在职业院校,教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面对职校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处处时时彰显自身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起到榜样示范作用。要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在严慈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把握好人生方向。

2.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1)明确高职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习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需求决定着要有什么样的职业教育。要关注国情、行情,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制定与之匹配的教学目标,不能落入“应试教育”的深渊。要摒弃晦涩难懂的概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服务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认识到“在生产、生活中用得上”,才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高职烹饪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除了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之外,更要加强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设定,从狭隘的知识学习转变到“人的全面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舞台。(2)选择适合高职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着重指出,要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对照最新行业、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强化课堂教学、实习和实训的融合,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其明确展示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和教学模式,是基于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现实要求。理论课教师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整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任务型教学的基础上建立“合作、交互、探究”的教学体系,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乐于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有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让高职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人生理念。外部严格的控制可能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才是解决所有无效课堂外在行为的根本方法。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自我管理能力。(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是人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扬州是淮扬菜的发源地,学生个人烹饪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家乡建设,更可以影响中国烹饪事业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烹饪专业学生树立符合实际、切合自身特点、崇高的理想信念,促进烹饪事业的发展。(2)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长至一学年短至每一节课,教师都要将目标事先阐述到位,让学生有所期待和准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3)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大部分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因此,除了外部强化之外,教师还要通过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双重作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我效能感。要在班级中树立优秀学生的榜样,经常宣讲优秀毕业生的典型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教师的授课难度。

4.构建协同教学环境

(1)开展教師授课能力校本培训。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针对教师理论课教学能力的校本培训,应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设计培训内容,既要有办学理念、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考纲的介绍,又应该有微观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呈现。要突出课堂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范本,对评价标准、设计方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便非师范类教师具备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能力。(2)多方助力保障有效教学。学校要在加大烹饪实训室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的基础上,注重实验室、标本室和材料室等的建设,满足理论课教学师生动眼、动手的实践需求。要改变单纯以卷面成绩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及学生的认知评价,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依据。任课教师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从制定恰当的课堂规章制度入手,从每一个学生的学情出发,与班主任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打造一个班级里有幸福感、专业上有成就感、学校里有荣誉感的优秀班集体,使学生在优良学风和班风的熏陶下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

[2]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Z].2017.

[3]王红梅.论餐饮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15(09).

[4]徐迅.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5]周亚.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路径及有效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7).

猜你喜欢

烹饪专业有效课堂理论课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