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2019-09-20侯君邦

时代经贸 2019年8期
关键词:新动能脱贫攻坚

侯君邦

【摘要】脱贫攻坚进入全面决胜阶段,农业供结侧结构性改革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新的机遇。转变农业供给组织方式、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改革农村发展策略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路径。基于现实改革经验的调查研究和总结为农村农业发展、农民致富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新动能

2016年12月31日,我国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要求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决胜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10月9日电在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全党全社会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堅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农业农村如何发展、脱贫致富,各地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模式、新途径,为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致富提供了新的动能,形成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为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潍坊、德州、枣庄等地的一些做法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提炼模式,以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一、转变供给方式

供给侧改革,重要内容之一是供给形式的改革,这里主要指供给组织形式的改革。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农业经历了从以人民公社为形式的集中统一经营到以承包经营为形式的分散经营过程,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由全面短缺转变为结构性过剩和不足并存的局面,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的发展。调查中发现,我国建国之初发展的合作社经济组织形式,经过革新改造,目前形成了“合作社+农户”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的柔性组织形式,改变了“一户一田”过度分散的经营模式,使农业农村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呈现出新的活力,产生新的动能。课题组成员到德州的陵城区、临邑县、禹城县以及枣庄市薛城区、滕州市等地区的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及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对该地区合作社发展的现状、经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考察,看到了基层供销社的发展成绩,加深了对供销社发展的认识,提高了对供销社发展的信心,同时也看到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一)供销社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平台

从调研的地区看,市、县、乡三级供销社基本健全,在枣庄、禹城等地区,基本保留了完善的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各乡镇既保留了供销社的组织机构,同时也保留了供销社所拥有的基础设施,为以供销社为纽带,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在德州禹城市,基层供销社开展以粮食种植、收购、储存为主要合作社业务的设施设备保存完善,目前经过修缮更新,利用率大为提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从有些地区看,前几年经过改制、出租、出售等方式,供销社拥有的设备设施丧失殆尽,目前发展面临基础设施匮乏的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与关注。

(二)合作社成为农民致富新途径

从基层供销社发展的业务内容看,基本围绕为农服务开展业务活动。以陵城区的凯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为发挥规模效益,专业合作社服务实现“四统一”,即统一组织采购种子,统一组织采购化肥、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技术跟踪服务指导,统一组织收割、储存、销售。并创造了农民点价销售新民主理财模式,即农民在合作社中存放的小麦、玉米等由农民根据市场行情择机按市价销售,销售时机、销售价格尊重农民意愿,保证农民利益的最大化。规模化经营和规范化操作给农民带来了超额收益,吸引了大量农户自觉参与到合作社中来,为农服务、惠农服务效果显著,集约化经营、专业化运作,使农民在外务工创收与粮食增产增收两不误。

(三)合作社综合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从调查的德州、枣庄等组建的专业合作社看,从社员组织、机构设置、经营管理、资金筹集、收益分配等方面,基本按照专业合作社规范的要求运行。产权主体清晰,理事会、监事会、管理层机构健全,治理结构完善。在制度执行上,充分发扬民主,保证制度的严肃性、一致眭。财务透明、账务规范。这些具有示范性作用的专业合作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可供推广和借鉴。在滕州供销社看到一些基层合作社的职能呈现多样化、综合化趋势,除了为农业生产开展服务业务外,还具有农用生产资料、农产品、日用消费品流通服务业务,另外还具有代办储蓄、医疗保险、退休养老等其他社会服务,经营业态包括服务站、连锁店、农机站、仓储点等。枣庄供销社所创立的贵成集团,其下设的日用品超市遍及城乡,成为当地老百姓日用品消费的品牌店。供销社经营服务领域的拓展,使供销社的服务领域遍及农村的各个方面,吸收了大量农民就业,较好贯彻了中央提出的“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发展目标。

二、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对外开放,粮食价格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传统农业在世界大市场背景下的竞争优势难以维持,必须在适度规模经营基础上,创新产业形态,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差异化发展,创造新动能、获取新优势、创造新价值。潍坊市坊子区的玉泉洼生态观光园和诸城市东方田园综合体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示范与借鉴。

(一)内引外联,打造高端农业

潍坊市坊子区玉泉洼生态观光园是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园区+农户”模式规划打造的有机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成效显著。2017年园区与以色列LR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实施玉泉洼沙莫夫项目,引进资金与运营模式,计划总投资20亿元,辐射带动周边15个村庄、3万亩土地,规划以农业产业为基础,融合科技、产业、生态、农旅等要素,建设产业突出、特色鲜明、产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特色生态小镇。目前已完成投资1.6亿元,建成温室大棚53个,智能大棚2个,农民大舞台一处,生态酒店一处,生猪及肉牛养殖基地各一处,园区内主要道路实现硬化,水、电、网、沼气配套齐全。园区经过土壤、水质、空气改良及有机转换,达到了有机种植标准,386亩土地获得国家资质专业机构认证,19种果蔬被认定为有机产品,有机果蔬产品供应高端会员客户及北京、上海、重庆等一线城市的商超及著名生鲜品牌企业,生产的有机蔬菜均价26元/公斤,有机草莓高达120元/公斤,均价高出同类产品3-5倍,仍然供不应求。园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山东省精品采摘园等80余项荣誉称号,农业供给质量的提升,创造了农产品的价值,提升了农业农民的产出与效益,带动了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走上了新农村、新农民的康庄大道。

(二)发展“新六产”体系,催生提质增效新动能

位于潍坊诸城的山东东方田园综合体,作为融合产业园“新六产”示范企业龙头,由山东东方田园综合体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公司积极将工商资本注入农业园区建设,邀请省内外知名设计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提出了东方田园综合体建设规划。园区规划面积3000亩,计划总投资3亿元,主要建设目标是:以果品产业为基础,以旅游体验为策略,以自然教育为特点,通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设计,推动多要素集聚,多产业叠加,多领域联动,多环节增效的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与农事体验、精深加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六产”体系。

公司按照山东省关于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总体思路和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领农民改善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目前已建设果苗育植区、果品种植区、农业体验区、餐饮服务区、文化旅游区等各类功能片区,田园综合功能得以充分显现。据项目投资人介绍,以传统苗木养殖为起点,利用苗木养殖的原始资本积累,拓展果树栽培、农业旅游、乡村文化、特色小镇、民俗村建设等新领域,构建高效农业综合体。该项目以土地增产、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为发展思路,将原来80元/亩的都难以流转的山岭地以1000元/亩价格收购,对土地进行进行深翻改造,集中进行苗木繁殖、经济林木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雇佣当地失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向农民支付3000元/月左右的工资,实现了土地增产、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东方田园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结构,加快组培、密植、网络化检测、水肥一体化四大技术开发和应用,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优质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生产、信息、营销、宣传的信息化、网络化,有效提升了运营效能。

三、改革农业农村发展模式

长期以来,粮食种植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产业,产业结构单一是农民致贫的重要原因。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未能得到根本解决,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增加,大学生城市就业方向增强,资金、人才向城市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不改变这种人才、资金单向流动局面,乡村振兴步伐将会放缓或受阻。潍坊市临朐县是山东省贫困县,域内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政府扶贫组织大胆尝试,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开拓思路,引企下乡,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优化农业供给结构,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业扶贫之路。同时,大力实施“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114個省定贫困村全部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入社率达到80%以上。截至2018年底,全县6332户贫困户实现再就业,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30个“十二五”期间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实现脱贫退出。

(一)因势利导创价值

临朐县利用山区地理特点,引进资金、项目,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为农民带来了“阳光收入”。年近七旬的五井镇天井村村民孙景林几年前患上了冠心病,妻子常年卧床吃药,平时就依靠种的两亩田应付开销,生活非常拮据,通过光伏发电公司,孙景林找到了一份既能离家近、又能赚钱的合适工作,生活有了起色。他介绍说:“以前吃药都是靠借钱,现在自从来这里打工,一年怎么也能挣两万多元,欠的债也都还了,生活也好了”。孙景林打工的地方是五井镇新上的光伏发电项目,辐射天井村、石峪村,项目优先录用困难群众务工,和孙景林一样,孙正义、孙景村等61人常年在光伏发电站工作,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平均年收入达到15000多元,实现了永久脱贫。除此之外,项目还流转两村土地共1300多亩,村集体经济增收35万元,其中,6户贫困户以联租、入股、租赁经营等形式,流转土地40亩,年户均实现收入1.2万元。

(二)引企下乡促就业

通过引企下乡、建立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脱贫。近年来,在贫困村或附近设立“扶贫车间”12处,优先安排980名贫困人口就业,受益3万多农户,人均年可增加收入1200多元。临朐县九山镇地处偏远,属深度贫困地区,于皖是九山镇麻坞村村民,由于自己和丈夫行动不便,不能外出打工,只能依靠赶集修鞋来维持生活,一年到头根本挣不了几个钱。2017年10月份,潍坊新旭电子在九山建起了扶贫车间,于皖在家门口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每月有可观的收入。于皖说:“在这里比赶集强多了,一年怎么也要两万块钱,而且加班还有加班费。生活好了,孩子的教育水平也能跟上,有了学问就有出息,免得祖祖辈辈受穷”。

乡村振兴,农村发展,农民致富,靠的是政府脱贫攻坚战略,靠的是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靠的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贫困人口脱贫是一项阶段性工作,实现农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深谋远虑,持续推进,才能彻底实现农民永久脱贫,乡村永久振兴。

猜你喜欢

新动能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动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鲁企“新动能”
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