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动能
2016-11-09郑学党赵宏亮
郑学党++赵宏亮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速度和力度,必须积极培育、发展和壮大新动能,这是经济新常态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乃至实现新经济增长点的主要支撑。以新一代信息和互联网技术、数字智能制造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将直接导致传统产业制造模式根本性变革,更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机遇。
关键词: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新动能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4-000-01
一、引言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6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上再次指出,“新动能将撑起未来中国经济新天地”。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看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其中很大原因在于传统产业的贡献。经济新常态下,传统产业发展决不能丢弃,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产品,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仍是维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性力量。当前,应该抓住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良好时机,在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的过程中,积极培育、发展和壮大新动能,通过旧动能催生新动能,并实现新旧动能的相互结合、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
二、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就。“十二五”期间,我国累计完成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资金额达到37.5万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7倍左右。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不仅仅是我国面临的紧迫问题,同样,美国、德国和日本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也都将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作为国家战略性问题进行研究。美国将新技术应用到传统产业改造中,成功实现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德国不断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去,也实现了传统产业由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日本更是重视高层次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消化和吸收,使得传统产业重新换发生机。这些国家经验表明,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运用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的主要推动力,由此产生的新兴产业和新的制造业模式不断占据着世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当前,发达国家正在推动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我国经济也逐渐步入潜在增长趋势回落、长期结构性和短期周期性等一系列问题叠加阶段,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传统产业作为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沃土,应进一步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力度,通过盘活现有工业资产和存量,达到修复现有产能动力的目的。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过程中,加快培育、发展和壮大新动能,这不仅是实现我国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和迈向中高端的重要途径,更是经济新常态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基础。
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新契机
全球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新一代信息和互联网技术、数字智能制造技术等正在引发新一轮工业革命。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制造,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进行结合,能够架起人、机器与资源之间的智能互联桥梁,并产生极度自动化和极度连通的颠覆效应。例如,针对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和建材等传统高耗能产业,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得传统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都能产生新能动。我国正在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而“互联网+制造业”是重中之重,互联网能够从传统产业的研发设计、流程再造、市场营销及物流配送等多个方面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甚至互联网在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工艺、装备等方面,也会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可见,新工业革命不仅产生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大规模定制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而且将直接导致传统产业制造模式的根本性的变革。
目前,国家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对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新常态进行综合研判的结果,其最终目的是借助供给侧改革力量,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进而增加有效供给和促进供需匹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即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传统产业从低端领域向中高端领域配置,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这也充分说明,利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才能加快过剩产能出清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据了解,国内也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就如何实现新动能进行了阐述,对其进行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通过 “双轮驱动”来塑造供给需求新动能、通过“无中生有”来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通过“有中生新”来催生传统产业新动能、通过“制度供给”来挖掘全面改革新动能、通过“开放高地”来厚植开放新动能。但依个人来看,只有通过“有中生新”来催生传统产业新动能更容易实现,因为传统产业是建立新业态、催生新产业、构建新模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我们要抓住新工业革命这一发展契机,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促使传统产业改造过程中产生的新动能成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邓洲.工业化后期传统产业改造与升级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3,35(6):51-57.
[2]王育宝,胡芳肖.国外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经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02):107-113.
[3]龚学超.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J].学习论坛,2008(3):46-48.
作者简介:郑学党(1984-),男,河南新乡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合作、产业经济。
赵宏亮(1982-),男,台湾台北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