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问题及措施
2019-09-20胡郑红
胡郑红
【摘要】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環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市场环境日益复杂情况下,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变得更加复杂,尤其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防范对中小企业则显得极为重要。本篇文章将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中小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措施,希望可以为中小企业内控管理提供理论支持,进而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完善机制
一、概述
按照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皆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其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可以将其理解为,以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控制活动。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效果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通过内部控制对企业员工、工作流程、业务的有效监管,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企业拥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因素。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联系紧密,两者具有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内部控制的实质是进行风险控制,企业构建内部控制是为了防范经营过程出现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则是企业实现发展目标,不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现状
(一)内部控制环境相对薄弱
一方面,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三会制度不健全,缺乏议事规则,相应的权利和责任边界不明确,或者照搬其他企业的治理模式,没有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往往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治理体系,无法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受限于成本效益原则,在岗位设计上可能尽量精简,出现不相容岗位无法分离的现象,缺乏制衡机制。再一方面,较多中小企业将管理重心放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员工参与度不高,甚至片面理解为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从而忽略内部控制的建设管理。相比而言,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总体相对薄弱,造成内控工作无法充分有效开展。
(二)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缺乏有效性
在内部控制环境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由于重视短期盈利,极力降低管理成本,通常会出现下述几种情况。一是顶层设计存在缺陷,开展经营管理活动有关制度体系不健全,业务执行中缺乏标准和依据,人为因素较重,管理随意性大,形成内部控制设计缺陷。二是部分中小企业制度体系虽然相对健全,但在执行时较多凭借日常经验和惯性思维,不将制度体系作为执行标准和依据,从而形成内部控制运行缺陷。三是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内部控制固化不变,由于无法及时改善与优化导致其缺乏适应性。四是缺乏部门协同,尽管设立了企业事务管理部门、法务部门、审计部门等,但无完善的机制将这些管理部门有机联系,各部门相互独立运行,缺乏信息沟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无法发挥。
(三)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中小企业由于受到管理限制,激励约束机制普遍存在问题,奖励与考核机制通常不完善,导致部门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团队凝聚力,可能出现职能管理缺失,责任安排不到位的结果,最终导致员工风险控制管理意识淡薄。
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优化内控环境,为内部控制筑牢坚实基础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内控环境之下。一是强化管理层风险管理意识,构建积极向上的内部控制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是在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为员工自觉遵守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价值观念,管理层应该充分认识到风险与效益的关系,在企业经营中担负起建立风险管理文化的重大责任。二是要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健全的约束机制。企业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要理顺公司与股东、股东与股东之间的关系,完善治理结构中的权利与义务,避免内部法律纠纷、经济纠纷的发生。三是完善内部组织机构设置,明确组织管理职能与职责,根据实际情况组建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牵头推进企业风险管理具体工作,制定相关的风险防范制度和措施。企业内部应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与权限,确保界面清晰可辨,促使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构建内控体系,为内部控制提供有力抓手
建立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制定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内部控制的实施。一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类风险,比如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对经营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能否有效抵抗风险,决定了其能否在激烈竞争市场环境下正常运营,对于风险如何辩识、衡量至关重要,建立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对评估职责、程序等进行明确,加强对风险的辨识与判断,提前预测分析企业存在的风险问题,有助于企业迅速反应与应对。二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中小企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遵循内部控制的制衡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将其作为重要抓手。建立、完善企业资产、合同、资金、人力资源、工程、物资、采购、财务报告、信息系统等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流程、要求、审批权限等,在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中充分体现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制约,实现内部控制设计有效。三是确保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内部控制既要设计得当,更要确保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不要让制度成为摆设,要将职责划分、业务授权审批等全面贯彻落实到各项业务中。
(三)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为内部控制提供强大保障
一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整合员工行为,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通过机制发挥引导作用,并不断完善企业负责人的业绩考核体系。二是建立内部控制监督体系,既包括日常监督也包括专项监督。日常监督主要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开展持续的监控活动,专项监督主要是针对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等发生较大变化时,对内部控制某方面有针对性进行监督检查。三是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由企业组建的专门部门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和报告,并加强信息沟通,对信息进行反馈形成闭环管理。
(四)创新管理手段,为内部控制提供智能化管理
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的防火墙,加强内部控制的创新性建设应成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中之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内部控制模式转变带来机遇,中小企业需要更加关注事前风险自动防控与预警,以获取更大的管理主动权。通过建立风险自动防控平台,将重大领域的关键核心指标纳入风险监控,将内控管理控制点固化到业务运营系统中,设置规则与算法,运用大数据分析,由系统自动实现风险预警与风险拦截,减少人为干预,提升智能化监控水平。
四、结语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化、严峻化。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良好发展,就必须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制定和完善严谨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中小企业只有不断优化内控环境,完善风险管理制度,采取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才能真正提高中小企业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促进中小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