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连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9-09-20叶贞志陈均龙陈图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2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液体

郭 亮 叶贞志 袁 毅 陈均龙 陈图敏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6)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常进展迅速,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1],其于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下的早期液体复苏对改善患儿预后、降低病死率均至关重要[2]。传统动脉/静脉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为有创侵入性检查,风险高且操作复杂。食道超声心排血量监测虽为微创手段,但其技术要求高、无法长时间监测且不适用于新生儿。电子心力测量法(electrical cardiometry,EC)为阻抗心动描记领域的新型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3],具有实时、无创、连续、准确、便捷等优势。本文于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早期予EC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其于指导相应液体复苏方案调整及评估液体复苏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新生儿科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符合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4]的4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患儿中,男13例,女10例,病例择取年龄为0~28(15.63±2.13)d,病例类型:早发型败血症12例,晚发型败血症11例;研究组23例患者中,男12例,女11例,病例择取年龄为0~26(15.44±2.09)d,病例类型:早发型败血症13例,晚发型败血症10例。排除标准:①存在心力衰竭等快速补液禁忌证者;②合并心脏、大血管水平大量分流及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者。组间性别、年龄、病例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

表1 两组治疗6 h各项指标对比x

表1 两组治疗6 h各项指标对比x

组别 平均动脉压(mm Hg) BE(mmol/L) 尿量(mL/h) pH 呼吸频率(次/分) 心率(次/分) 乳酸(mmol/L)对照组 45.73±6.63 -3.49±2.36 3.39±1.45 7.30±0.09 54.09±8.20 151.82±10.24 4.04±0.94研究组 47.65±6.75 -2.21±2.23 4.64±1.52 7.38±0.09 47.91±5.92 141.73±11.10 3.07±0.76 t值 -0.970 -1.886 -2.86 -3.004 2.927 3.204 3.845 P值 0.338 0.066 0.006 0.004 0.005 0.003 0.000

表2 研究组治疗1 h和6 h各项指标对比

表2 研究组治疗1 h和6 h各项指标对比

组别 心率(次/分) 心排血量(L/min) 每搏输出量(cm3) 平均动脉压(mm Hg) 心脏指数[L/(min·m2)] 每搏输出变异(%)治疗1 h 155.35±10.51 0.65±0.09 3.95±0.76 38.22±5.47 3.69±0.58 13.30±1.66治疗6 h 141.73±11.10 0.59±0.06 4.26±0.82 47.65±6.75 3.49±0.44 9.78±2.52 t值 7.400 6.358 -0.5856 -9.364 2.194 8.76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39 0.000

1.2 方法:对照组23例患儿予以常规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23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ICON无创心排血量测量仪(Osypka Medical GmbH,德国)采用电子心力测量法行连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ECG贴片置于患儿额头、左颈动脉、左侧胸壁及左大腿内侧,连接传感器后记录体表电生理阻抗变化,进而连续测定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据此调整液体复苏方案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1.3 临床观察指标:对两组新生儿治疗6 h平均动脉压、BE值、尿量、pH值,呼吸频率、心率、血糖水平、乳酸水平分别进行测定、记录及分析。同时对研究组治疗1 h和治疗6 h的心率、心排血量、每搏输出量、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每搏输出变异(SVV)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表达,用成组t检验及配对t检验,一般资料比较予行 χ2检验,若P<0.05确认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6 h各项指标对比:治疗6 h,两组平均动脉压、碱剩余(BE)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尿量增多、pH值升高(P<0.01),呼吸频率、心率、乳酸水平均减低,P<0.01。见表1。

2.2 研究组治疗1 h和6 h各项指标对比:与研究组治疗1 h相应指标比较,研究组治疗6 h心率、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减低,每搏输出量增高,每搏输出变异减少,平均动脉压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见表2。

3 讨 论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常易进展为难治性休克[5],早期诊治及基于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下的适度液体复苏为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2,6-7]。2016版SSC指南核心部分更是进一步强调动态连续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估对感染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的重要意义[6]。既往传统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存在创伤性、高风险及操作繁琐等缺陷,晚近食道超声、超声心排出量监测(USCOM)等微创及无创手段亦存在超声技术要求门槛及无法实时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等缺陷。电子心力测量法(EC)为阻抗心动描记领域的新手段[3],其操作便捷,可实现对包括新生儿等人群不同病理状态下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无创、动态、连续及准确监测。

鉴于中心静脉压(CVP)、心腔压力、心室容积等指标对预测休克患儿液体冲击试验价值有限[6],研究组对23例感染性休克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电子心力测量法行连续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并据此调整液体复苏方案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结果显示,ICON无创心排血量测量仪连接操作便捷,研究组治疗6 h后较对照组尿量增多、pH值升高(P<0.01),呼吸频率、心率、乳酸水平均减低(P<0.01),临床症状及指标改善明显,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改善均满意。较之MAP、CVP等传统容量状态指标,每搏输出变异预测负荷及液体反应性的能力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其升高提示低血容量及低前负荷。与研究组治疗1 h相应指标比较,研究组治疗6 h心率、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减低,每搏输出量增高,每搏输出变异减少,平均动脉压增高(P<0.05及P<0.01),提示该组患儿休克纠正良好,血流动力学状态趋于正常及平稳。对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患儿应用连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指导液体复苏,于病情评估、提高液体复苏效率及改善症状等方面,均有积极临床意义。然而,尽管EC可于临床实施可靠的无创、连续、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但其对存在心脏、大血管水平大量分流患儿的相应参数监测价值,尚有待进一步评估[8]。本实验亦未涉及正常对照组及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照组研究,其均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液体
液体小“桥”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思考心电图之177》
液体压强由谁定
层层叠叠的液体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