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积极心理暗示对梅毒患者注射苄星青霉素中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2019-09-20广春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2期
关键词:梅毒青霉素疼痛感

广春华 宫 伟

(1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2 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地区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梅毒是一种慢性性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梅毒螺旋体通过破损皮肤进入人体,再对淋巴结造成侵犯的同时可传播至身体各部位,进而引起硬下疳、皮肤梅毒疹等临床症状,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目前,针对梅毒患者的治疗以注射苄星青霉素为主,一般情况下为避免药物凝结,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快速深部推注以实现肌内注射的给药过程[2],但极易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感,促使患者产生焦虑与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有患者可发生昏厥。我院在梅毒患者注射苄星青霉素过程中予以其积极心理暗示,发现对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故针对研究结果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40例梅毒患者。纳入标准:患者经梅毒螺旋体检查与梅毒血清学试验等确诊为梅毒,并且青霉素皮试结果提示阴性;患者知晓并且同意加入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内科疾病患者,例如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既往有精神创伤史患者。将患者以随机抽签法的分式进行分组,可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比例为20∶20。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各为13、7例,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为(32.16±1.43)岁;其中,一期梅毒9例,二期梅毒8例,早期潜伏梅毒为3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各为12、8例,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为(32.39±1.12)岁;其中,一期梅毒7例,二期梅毒9例,早期潜伏梅毒为4例。两组对比以上资料,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

1.2 方法:两组均接受苄星青霉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注射过程中患者体征变化情况,在注射结束后叮嘱患者休息30 min,无不适症状发生方可离院。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积极心理暗示,具体方法:①予以安慰性语言:在注射时告知患者注射时会出现疼痛感,便于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同时,注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保证注射时动作轻柔、技术娴熟,确保一次注射成功,并应用安慰性语言叮嘱患者忍耐几分钟,但避免神经过度紧张而加重疼痛感,或是针对紧张的患者可呈卧位适当放松后再进行注射。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均为患者安排独立的空间,并做好患者隐私的保护工作,严格保密患者一切信息;②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梅毒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同时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对治疗的担忧,主动询问患者身心感受,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做到耐心与详细的解答,并针对性的疏导其心理,促使患者以积极、理性的心态面对治疗;③音乐疗法:在注射室内播放积极、愉悦的背景音乐,严控控制音量在40分贝左右,避免音量过大而产生噪音对护患之间的交谈造成干扰,同时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注射过程中通过倾听音乐的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内心的压力。

1.3 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后对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分别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作为评估工具,若患者两项评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抑郁情绪则越严重[3]。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指标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指标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两组SAS评分与SDS评分较接近,组间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两项评分均已降低,但在降幅比较上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且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比较(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5.25±2.47 40.85±1.34 65.98±2.36 43.59±1.52观察组 65.58±2.30 36.47±1.20 65.72±2.18 36.19±1.07 t 0.00 10.88 0.36 17.80 P >0.05 0.01 >0.05 0.01

3 讨 论

由于梅毒是一种可引发全身多系统感染的慢性传染性疾病[4],患者患病后不仅会担忧自身与配偶健康,而且因受到歧视,极易增添患者内心的压力,甚至会对家庭的稳定造成影响,导致患者内心并伴强烈的负面情绪,例如焦虑与抑郁等。同时,苄星青霉素作为梅毒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快速深部进行肌肉注射,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感,从而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因此,此次研究我院在梅毒患者注射苄星青霉素过程中予以积极心理暗示,旨在于通过积极心理暗示的方式缓解患者面对治疗的紧张感,避免患者在过度紧张的情况下增添疼痛感或不适感,以实现稳定患者内心情绪的过程。此次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两组SAS评分与SDS评分较接近,组间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两项评分均已降低,但在降幅比较上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且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针对这一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在患者患病的情况下,予以积极心理暗示可帮助患者激发潜能,促使患者自行调节内心的负面情绪,有利于改善常规护理无法兼顾患者疼痛感的不足之处[5]。同时,在注射过程中由护理人员予以患者安慰性语言,尽可能帮助患者内心的紧张感,直至患者身心放松后再进行注射,一方面是保证一次性注射成功,避免反复注射加重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则是避免患者在注射过程中发生昏厥。此外,护理人员予以患者积极心理暗示的同时,可帮助患者了解梅毒的相关知识,让患者通过自我暗示、自我调控的方式积极改善情绪,从而体现出积极心理暗示在注射苄星青霉素过程中的辅助作用。

综上,在梅毒患者注射苄星青霉素过程中予以积极心理暗示,可避免过度紧张而引发或加重焦虑与抑郁情绪,故值得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梅毒青霉素疼痛感
隐性梅毒更危险
“青霉素皮试”5误区,你中招了么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青霉素皮试”5误区,你中招了么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