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普外科多病种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2019-09-20杨复丹王欣彤
杨复丹* 王欣彤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胃、肠道、甲状腺、乳腺手术是普外科常见疾病术式,在普外科手术中占较大比例,如果患者出现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则会严重影响手术效果[1],并会对内分泌、神经等系统造成一定影响[2]。CNP是以护理程序为指导,为住院患者所实施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是根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所制定的住院护理图式,将每个病种需要的检查、治疗、护理等相关内容都按发生时间指定图表,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详细介绍,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有效的护理标准路径[3],进而激发患者的主动参与感,提高自我护理能力[4-5]。CNP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开展护理工作,使患者从住院、手术到出院都按一定的模式接受诊疗护理,同时能够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来,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6]。本研究旨在探讨CNP在普外科多病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入住我院的胃、肠、甲状腺、乳腺择期手术的患者共12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纳入标准:以往无以上疾病手术史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手术者,无影响目标疾病治疗的心、脑、肾等严重基础疾病。实验组平均年龄(58.78±10.36)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9.23±9.26)岁,两组患者纳入不同病种的数量相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整体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于围手术期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介入CNP的护理管理新模式。
1.2.1 制定CNP图表:由实验人员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根据不同病种,参照现有的国际、国内护理常规和标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以取得最佳护理效果为目标,经过反复修改、推敲、试用,并提交医疗、护理及营养学等专家予以审阅批改,最终制定出以患者住院时间为横轴(分为手术前、手术后两大模块),以治疗、处置、检查、活动、体位、饮食为纵轴的、图文并茂的表格化的护理流程图,并采用美观大方的三折式设计,表格的背面附以对路径图表中一些如体位、饮食、功能锻炼等重点、难点知识的详细解释,更加体现了人性化和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
1.2.2 评价量表:本次研究着重于对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据此制定了《患者及家属住院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价表》、《健康宣教效果院方评价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病友回访单》四张评价量表。
1.2.3 人员培训:由实验组组长组织科内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学习该路径使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将CNP和自己的分析、判断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护理人员主动的配合研究和工作,并重点加强新毕业护士的培训,以帮助其更快更好的适应临床工作,确保CNP的顺利完成。当患者病情变化且偏离CNP时,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并记录分析。
1.2.4 实施与监督:①患者入院即由责任护士全面收集患者资料的同时,详细讲解CNP的有关内容及要达到的护理目标,以利于护患之间的配合。然后护理人员按照CNP的流程,观察病情,分析病情进展,实施相应的护理技术操作,最重要的是对患者进行全程的全面的健康教育。②入院时,被确定为研究对象的患者分发CNP图表的同时,每人额外分发一份《患者及家属住院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价表》,由患者自己从主观的角度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每日进行评价;另外,实验组长每日持《健康宣教效果院方评价表》利用观察、问答等方式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③患者出院前日,发放并完成《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与《患者及家属住院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价表》一起回收,同时收集患者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于患者出院后3~6个月时进行回访,完成《病友回访单》,以评价CNP对患者出院后自护能力的影响。
表1 两组患者评价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评价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患者自我评价(%) 院方评价(%) 护理服务满意度(%) 出院后自护能力(%)实验组 60 98.84±1.95 97.37±2.82 99.9±0.44 90.07±7.86对照组 60 75.72±7.16 74.75±7.88 91.83±5.23 69.88±10.75 F值 - 581.59 437.34 141.56 137.86 t值 - 24.116 20.913 11.898 11.741 P值 - <0.01 <0.01 <0.01 <0.01
1.3 观察指标:本研究设定了患者对住院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服务满意度、出院后自护能力和护士健康教育有效率四项指标,更加贴近于CNP在护理方面所产生的效果评价。
1.4 资料收集:重点收集路径实施过程中所获取的与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相关的四项指标的数据,据此评价CNP管理模式在普外科多病种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以百分比计分,在量表的设计上均采用两答案式,回答“是”计1分,“否”计0分,能最大程度的反映患者的真实想法,用所得分数除以所设问题总数即所得百分比,进行统计学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出院后自护能力、护士健康教育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CNP作为一种能为服务对象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护理标准化管理模式,目前,在美国约60%的医院已广泛应用,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也已开始使用,我国上世纪末虽已有一些单病种研究方面的成功报道,但尚处于起步阶段[7]。以往传统的护理模式指导护理实践,难以为患者提供主动、连续的护理,忽视了患者的需求。根据我国国情、医院现状以及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特点[8],我们在原有护理模式基础上将CNP推广应用到普外科多病种围手术期的护理中进行研究,以护理程序为指导,以患者为中心,用系统的、整体护理的观念,根据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制定住院护理流程,选择最好的路径,进行护理临床实践、管理、教育、改革,积累护理管理经验和资料,建立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具有特色的护理管理新模式,使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路径化,以期望能够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缩短护理时间[9-10],提高医院竞争力,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3.1 CNP有助于建立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具有特色的护理管理新模式。CNP多病种研究达到了国内同项目的研究水平,扩大了病种的实施范围,更新和建立了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使临床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路径化,合理利用资源,实用性强,为今后综合医院的护理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应用CNP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减少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可使其有预见和有计划的工作。尤其是对新毕业的护士,CNP是行动的指南,减少甚至杜绝了由于护士经验不足及业务的不熟练,有可能出现的遗漏或疏忽的现象,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3.2 CNP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患者自护能力。CNP明确规范了某一类型诊断患者的护理目标和治疗目标,使患者能够预知自己的康复目标,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工作,依病情按时或提前完成护理计划,创建了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患者的自护能力,在疾病的康复中即使没有医护人员的干预,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1]。患者出院后继续按照路径所预期的康复目标努力,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出院后无论在生活、工作、疾病预防及健康维护等方面,自护能力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3.3 CNP充实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缺乏评价和监控,往往将内容一次性灌输给患者,内容太多或健康教育的时机选择不佳,患者一时难以理解或接受,收益甚少。而实验组利用CNP,把握健康教育时机,为患者实行全程教育,使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围手术期的相关内容,可以促进医护人员与患者、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12]。使患者通过交流,获得了疾病治疗康复过程的知情权,消除了对医院的陌生感,增强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研究表明[13-14],应用CNP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详加掌握,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护理过程中不断进行沟通,有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3.4 CNP可提供有效的护理协调,促进医疗体系间的合作。CNP的表格设计和修改是通过医师、护士、营养学专家等共同进行的,这些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讨论解决护理过程中的问题,排除了不同专业之间的障碍,也让各专业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角色及其他专业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CNP成为医疗系统中各成员间相互沟通的枢纽。
4 小 结
通过在整体护理中运用CNP,保证了护理行为能够更好的运用整体护理理论并紧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个体化的护理,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整体护理的质量,是医疗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体现。CNP的实施对满足患者需要,融洽护患关系,拓宽医护知识面,减少甚至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均大有裨益。由此看来,推行CNP有利于满足服务对象对医疗护理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CNP 的实施将促进整体护理向更深层次发展。然而,CNP在临床工作中的实施还面临一些问题,如医师观念的有待转变、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和超负荷的工作量、临床路径图表与护理相关记录的整合以及患者版CNP的发展等均不同程度上制约着CNP的发展,其中每一个环节脱落,都可能影响CNP的效果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