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校园中国文化传播特色路径探究

2019-09-20张蓝予胡晓琼

文学教育 2019年25期
关键词:三峡留学生汉语

赵 爽 张蓝予 胡晓琼

一.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已经成为新时代语境下的主旋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及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建构中华人民的文化自信,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据统计,2018年约50万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来华留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人群。大学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播阵地。它历来以继承、发扬、传播和创新民族文化为己任,而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世界上各国大学都在思考它的另一个重大的使命,那就是大学文化传播的国际化使命。[1]留学生教育是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国文化传播质量对提高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发挥着重要作用。留学生归国后,若能自觉主动地向其亲朋好友介绍中国文化,那将对两国文化交流及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作出贡献。因此,中国文化的传播需要高校的主动担当。

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与主流思想的准确传达依赖于中国文化传播路径的正确选择。在国际化高校中国文化传播路径的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进行了探讨:“第一课堂”是主要传播路径,留学生教师需为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课堂”是辅助性教学方式,“第二课堂”的构成主要是文化沙龙、文化交流节、社会实践等。[2][3][4]这些文化传播方式多样,实践性较强。但这些研究中提到中国文化传播需借助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观念较少。本文结合宜昌地方特色及三峡大学水利水电特色探索中国文化传播路径,使文化传播更加“具体化”,让中国文化更接“地气”,贴近生活。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化及量化混合研究方法,通过问卷从三个维度对留学生进行调查,这三个维度分别是留学生中国文化认知情况、认同情况及交流途径,同时本研究也参照国内研究,设计访谈提纲,对部分留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就三峡大学中国文化传播特色路径探索询问他们的建议及看法。

1.问卷设计及调查

针对中国文化认知情况,问卷问题包括询问留学生中国文化了解程度及最了解哪类中国文化;针对中国文化认同情况,问卷问题包括询问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对他们的生活及就业是否有帮助;针对中国文化交流途径,问卷问题包括询问留学生中国朋友数量、与中国朋友的交流频率及交往内容。调查方式采用了线下问卷发放方式,对三峡大学留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三峡大学80名留学生。留学生来自印度(34人)、孟加拉(19人)、巴基斯坦(12人)、尼泊尔(9人)、约旦(6人)五国,其中男生28人,女生52人,年级分布上以大三、大四为主,同时覆盖大一、大二学生及研究生,调查对象均来自三峡大学。

笔者共发出8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8份。笔者通过Excel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为三峡大学创新中国文化传播路径提供数据支撑。

2.个别访谈

本研究采用面对面访谈形式,就留学生是否了解中国文化深层内涵(认知层面)、学习中国文化为何对他们的生活及就业有帮助或无帮助(认同层面)、与中国朋友交往的主要困难及期待中国朋友如何帮助自己学习汉语(中国文化交流途径层面)等开放性问题进行访谈。受访对象为32名来华留学生,其中印度留学生占比约为53%,孟加拉学生占比约19%,尼泊尔学生占比约13%,巴基斯坦学生占比约9%,约旦学生占比约6%。受访者每次访谈时间约为半小时,笔者对访谈情况进行实时录音,并在访谈结束后将访谈内容转化成文字形式,对访谈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情况

研究表明,三峡大学留学生中国文化认知方面,完全不了解的占2.3%,了解一点的占25.3%,一般了解的占52.7%,了解较多的占15.1%,非常了解的占4.6%。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留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等很多知识都是一知半解。他们只能回答“是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及文化背后的深层内涵。大多数留学生虽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但这种了解仍处在浅层次,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大体是从宏观上把握,微观认知稍显不足。

再进一步调查留学生最了解哪类中国文化时,笔者发现:占比最大的是中国哲学文化,比例为40%。

一个国家的的哲学文化往往能体现一个国家国民的思维方式,学习哲学能帮助留学生将中国文化中孤立的文化现象串联起来,建立起逻辑体系,从而使他们更好地体会中国文化的实质与内涵。

通过进一步地交流,笔者发现,在庞大的中国哲学文化体系中,这群留学生对“天人合一”理念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天人合一”不仅树立了与天地、自然、社会和谐共融这种朴素的世界观,更是尊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自然观和人生存发展的崇高精神追求,对人的行为、意识、乃至于发展变化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5]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污染问题接踵而至,“天人合一”因而也具有普世价值。留学生们汲取中国文化中的精华,并加以弘扬,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2.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情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笔者对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约87%的留学生表示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是十分有用的。他们认为,学习中文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与数十亿人交流的机会,而且能拓宽他们的视野。中国的迅速崛起让他们为学习中文感到骄傲与自豪。约10%的留学生表示不太确定学习中国文化是否有用,但他们很庆幸他们现在是中国社会中的一员,他们愿意在大学里继续深造,主动学习及接触更多的中国文化。在笔者进一步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将中国文化介绍给他们的亲朋好友时,他们表示虽然中文难学,但他们愿意主动传播中国文化。有的留学生表示他们的亲朋好友经常会打电话要求他们教授汉语。为了当好一名“中文教师”,他们也更加刻苦地学习中文;有的留学生表示,他们深深感动于中华民族朴实、勤劳、诚实、博爱、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他们回国之后会同自己的亲朋好友讲述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他们的祖国带去正能量;还有的留学生表示他们想做两国文化的交流使者,承担起文化交流的重任,为两国的友好建交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用自己的力量向自己的国民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然而,调查结果也显示约3%的的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积极性不高。他们表示汉语学习非常难,他们的汉语学习效率较低,汉语水平的停滞不前让他们缺乏持续学习汉语的动力。虽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应当引起重视。

3.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交流途径

留学生表示他们接触中国文化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接触中国文化的途径较为单一,课下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较少。三峡大学开展的课外文化活动主要面向的群体是中国学生,除一些英语类活动,其他活动均用汉语开展,与中国学生沟通不畅就大大限制了留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尽管约有82%的受访留学生表示他们至少有一个中国朋友,但这些中国朋友英语听说能力还不是很高,他们之间只能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交流时长也较短。

在交流频率方面,每周都能与中国朋友交流的留学生人数占比不足25%。究其原因,留学生和中国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业和活动要完成,再加上交流活动本身缺乏一定的约束力,从而加大了双方时间不协调的可能性。[6]

在交往内容方面,85%的留学生和中国朋友一起参加过语言交流俱乐部,25%的留学生和中国朋友一起参加过口语比赛,15%的留学生和中国朋友一起购物或运动,10%的留学生表示他们一起庆祝过中国传统节日,2%的留学生表示他们一起参观本地名胜古迹。可以发现,来华留学生与中国朋友参与最多的活动是在社团里一起交流,而参观本地景点和过传统节日相对较少。

关于“期待中国朋友怎样帮助”的问题,所有受调查留学生均提到希望与中国朋友有更多的语言交流,从而提升汉语水平,并且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和哲学。其中有68%的留学生表示”expecting my Chinese friends to show the real face of China”(希望我的中国朋友向我们展示中国的真实面貌)。在交流中,他们展现出了对local customs(传统习俗),festivals(节日)and places(和景点)的浓厚兴趣。

四.中国文化传播的特色路径

大多数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度较高,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仍处于浅层次的了解,他们接触中国文化的途径也比较单一,“第二课堂”的活动以学校开展的语言交流俱乐部为主,留学生与中国朋友交流中国文化的机会十分有限。通过分析与总结,笔者认为三峡大学的中国文化传播途径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1.借助信息化传播手段。汉语推广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科技的发达为汉语移动学习提供了必要保障。汉语的教与学完全可以冲破传统方法的限制,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推广汉语和学习汉语的新途径无疑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有价值的尝试。[7]一是可以建立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交流的微信群,借助微信实时交流,传达感想,进行思维的碰撞,搭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交流的桥梁。二是在三峡大学特有的中国文化传播公众号上定期推文,对留学生们感兴趣的和不了解的话题进行宣传和讲解,让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不仅是停留在表面,更得到深入了解。对于宜昌特色文化,如,土家族的哭嫁和长江峡江号子等也可以宣传,让留学生对身边的文化产生兴趣并积极探寻与实践。同时,公众号也可以推送一些新兴活动,如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一起参加汉语口语考试等内容能增加公众号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留学生读者。

2.建立汉语学习关系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和生活与思维方式。[8]提高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积极性,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兴趣,帮助他们克服汉语学习困难及提高汉语学习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建设汉语学习关系网,重视和宣扬“语伴”活动是一大方法。“语伴”活动是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组织的一个特色活动,旨在帮助留学生通过汉语等级考试,活动主要形式为每周固定的一个晚上,中国学生教留学生汉语,一般是一对一的教学。加大此活动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活动,不仅由一对一到一对多,从量上帮助他们学习汉语,更能从不同角度和领域拓展学习,在质上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从掌握语言着手,帮助留学生感受和学习中华文化,提高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

3.打造“宜昌”特色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开展的系列开放性活动,它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续。[9]三峡大学为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亲身实践的机会,打破第一课堂的局限性,辅之以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依托独具魅力的水电文化、昭君文化、屈原文化,带领三峡大学留学生参观三峡大坝领略伟大工程,游玩昭君故里赏自然山水,观赏屈原祠感受爱国情怀等,帮助留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宜昌的历史、自然及习俗。不同于课堂教材,这些实地素材是留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感知到的最真实的宜昌文化。同时,三峡大学的特色名片——桃花文化节,以桃花为媒,融入多元的异国文化与民族民俗文化,推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土人情,在促进广大师生和市民对沿线国家了解的同时也增进了我国人民与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感情。

五.结语

提高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水平,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三峡大学作为水电特色突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必须抓住难得的全球化发展机遇。我们要认识到当前留学生中国文化教学的优势及不足,结合时代发展,提出更优的文化教育方式,发扬留学生的主动精神,提高留学生的中华文化素养及底蕴,引导他们主动担起中国文化传播的责任,为“一带一路”助力。

猜你喜欢

三峡留学生汉语
学汉语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追剧宅女教汉语
留学生郑睿:我是奶粉“小买手”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人民三峡人民建,建好三峡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