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农户和农业发展机制

2019-09-19任雨露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小农户农业现代化

任雨露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发展机制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我国农业发展机制不完善,没有改变中国土地小规模经营的现状;另一方面,尚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这表明,中国必须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小农户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小农户;农业发展机制;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303.3[文献标识码]A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决策。这一决策,着眼于中国现实的国情农情和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律,这不仅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一项务实的实践要求,对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中,我国农业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从当前来看,我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较低,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衔接,农业发展机制的创新是我国农业政策发展的长期目标。

小农户是指以小规模生产经营的农户。现行体制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小农意识是普遍存在的。农民的思想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小农户的生产、生活方式从整体上看仍滞后于现代农业生产体制。但现行体制下的小农户依然是我国农业发展依靠的主要力量。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机制的有机结合。

1.2 国外研究状况

1.2.1 以色列。以色列位于亚洲西部,该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沙漠地带,严重缺水。在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以色列的灌溉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电脑微灌技术提升了农业的产量。以色列在实现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形成了具有以色列特色的灌溉农业。值得中国借鉴的是,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农业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政策措施与市场机制并举。

1.2.2 日本。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农业发展具有局限性,日本打造多功能农业,大力开发农业的生态、体验、休闲等功能。日本大分县的“一村一品”是具有本土特色的运动。各县根据当地条件,结合自身优势实现供给,包括农产品、文化或歌谣等,实现文化软实力和农业发展的双重并举。日本的创意农业以本地区特色农业为基础,发挥了地区优势。

1.2.3 美国。目前美国仍走在世界农业现代化的前列。美国幅员辽阔,气候温和,农业发展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美国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以先进的机械技术占主导地位,美国提倡高效农业。农业机械化对提高农业生产率至关重要,专业化、规模化作业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1.2.4 英国。英国是世界农业旅游发展的先驱。在工业革命以后,实现了高度的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为乡村农业旅游的兴起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城市人口具有进入乡村、感受自然、缓解心理压力的共同心理需求,城市儿童渴望体验乡村生活。这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值得借鉴的是,我国地方政府应该把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在投资方面,完善财政和税收政策的双重支持,因地制宜,建立乡村基础建设基金,打造乡村生态旅游业。提高城市游客的旅游、住宿、交通等各方面的整体体验,使我国的乡村设施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在城市人口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时,乡村旅游的建设也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 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步,农民收入实现极大提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农村服务业蓬勃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农民收入获得了极大提升,收入来源获得了巨大变化,实现高度的城乡融合发展。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相对完善,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大幅增长。

2.1 农业发展模式

农业发展模式是指农业生产途径和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国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具有以下特点: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②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相对封闭;③自足性,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税负,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农作区跨越了不同积温带和地势,加之独特的历史环境和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多种农业模式并存的现象。

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从农业经营模式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仍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这种模式的低效性和灵活性不足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从生产过程来看,由于科技资源投入有限,中国大部分农业生产仍处于粗放和低水平阶段。农业生产易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作业。小农户对农业科学技术认识浅薄,影响农产品市场化发展。传统的小农户在生产的过程中缺乏产品营销意识,加之农产品市场上交易多数为初级产品,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相对较弱,我国农业难以實现快速发展。

2.2 农业发展机制

机制是指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较为固定的方法和含有制度的因素,不随人为主观意愿而随意变动,是在各种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提炼的做事形式或思路。而农业发展机制就是指一套制度化了的方法。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党中央出台的关于农业绿色发展文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实践。它对于指导我们现在和未来农业发展道路至关重要。它首次提出农业绿色发展机制,带动我国农业绿色化发展全员化。我国现代化的农业机制体制围绕“绿色”,加快改革创新是现行体制下至关重要的道路,构建一整套适应农业绿色发展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支撑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法治与科技多方面政策的作用。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努力形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契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体制。《意见》强调,“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3 问题(现状)

3.1 农业的投入保障机制与现代化农业不相适应

全面深化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和农业供给侧改革仍是农业发展的主线。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推进,涉及理念更新、体制改革、实践创新等,除了国家宏观调控,小农户也要转变发展观念。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切实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社会事业重点转移,逐步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在农村的比重。另一方面,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三农”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稳定资金来源。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加快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互联网+ ”入村入户。

3.2 农民及农业企业融资难

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高投入、高成本的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对金融支持和服务的需求越发旺盛。但农民贷款难、农民企业家融资难等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3.3 小农户发展的局限性

小农户是以小规模生产经营的农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包经营集体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按照合同规定自主进行生产经营。但家庭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成本较高,加之教育程度的限制使小农户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相悖,小农户难以适应市场发展。

4 解决对策

4.1 建立新型农业发展机制

构建农业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当前中国正处于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构建完善、高效的实现机制是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完善投资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稳定增长的财政支持机制,明确财政支持的重点内容,完善农业生产补贴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

充分利用中央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创新生产经营机制。要支持优质产品的扩大生产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同时要健全生产组织机制,促进组织模式由单个企业向规模化企业发展,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规范生产组织机制与小农户利益的联结机制。

4.2 完善农业农村人才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切实发挥人才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领头羊”作用,依靠人才推动产业发展。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发挥市场的自主性,实现二者的联动结合。

4.3 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农业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是对农业发展机制创新的具体实践。农业发展模式是指能调动农民劳动积极性,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发展农业生产途径和方式。我国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自足性的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农作区跨越了不同积温带和地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多种农业模式并存。

规模化大田种植业。我国长江一线以北地区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机械化作业可以有效替代人力。不仅提高效率,并且有利于土地流转,实现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乡村旅游度假业。随着经济技术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乡土情”愈发浓厚。乡村旅游的建设,实现了城镇居民返璞归真的田园情节,也将带动农村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让乡村变得更有魅力。乡村旅游度假业加快了城乡融合,拉近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距离。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领下,广大农村将不断完善自身基础设施、教育、住宅等建设,使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贺雪峰.为谁的农业现代化[J].党政视野,2015(8):133-133.

[2] 贺雪峰.保护小农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探索—兼论射阳的实践[J].思想战线, 2017(2):101-111.

[3] 陈锡文.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几个主要问题[J].改革, 2012(10):5-8.

[4] 張红宇.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有机衔接[N].农民日报,2017-11- 21.

[5] 邵彦敏.美日现代农地制度的比较与借鉴[J].东北亚论坛,2004(30):80-83.

猜你喜欢

小农户农业现代化
论中国小农户的前景与出路
乡村振兴:“小农户”要靠“大农合”
适合小农户的滴灌自动控制系统的推广应用
“小农户”与“大市场”
家庭农场和小农户生产效率的比较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