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校服彰显美育之光

2019-09-19蔡练

中小学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旗袍校服礼仪

蔡练

校服是学生身份的象征,是校与校之间区别的标志,是一届届学生青葱岁月的印记;它是学校教育“一视同仁”理念的体现,也是学校美育的“贴身”表达,更是学校办学品位、审美情趣的体现。

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如何让学生从最初的必须穿到愿意穿、喜欢穿,如何让学生在穿着校服的日常生活中去感知美、懂得美、欣赏美,如何让校服这种穿在身上的文化体现出学生的精神气质?这是广东省广州市真光学校(以下简称“真光学校”)在追求“美的教育”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学校多年来努力探索的实践。

一、让校服彰显学校的文化与灵魂

真光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872年的“真光书院”,至今已有147年的历史。作为一所百余年老校,真光学校一直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用百年真光的校史和学校丰富的文化资源、历史内涵,牵引着师生去贴近中华文化的厚重,去亲近学校文化的温暖,以美启真,以美启智,以美育美,在“爱·美·人”的教育中不断优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力求为每一个真光学子涂抹上特有的气质和精神底色。

在学校美育中,除了各种艺术课程的设置和学科美育的渗透,最直观最鲜活的教育莫过于与学生朝夕相伴的校服。《礼记》有云:“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校服不仅仅是服饰,更是穿在身上的校园文化。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礼仪,更体现了一所学校的育人思想与文化。真光学校的校服以校色黄蓝色为主色调,分為日常装(蓝裤子、白衬衣)、运动服(黄蓝相间的运动服)和礼仪服(女生旗袍、男生中山装)三种类型。学生会根据不同场合准备自己的着装,以保持恰当得体的仪表。其中,女生的旗袍与男生的中山装更是成为真光学校的生动符号。

作为中国南方最早的一间女子学校,真光学校在创校之初就希望将学生培养成淑女,提倡“语禁高声,喜禁大笑,行禁阔步”的校风。翻开老照片,可以看到当年真光的女生无一不身着旗袍。如今,跨越百年,穗港两地七间真光学校依然保持着女生旗袍校服的传统。有人说:“一看穿旗袍便知是老牌学校,因为女孩子走路都不会大步流星。”也有人说,如果你在广州、香港的街头,看见身着蓝布旗袍端庄大方的女学生,不用问,那一定是“真光”的学子。因为,她们身着的蓝布旗袍在一百多年的岁月中早已成为真光的一个符号、一个标识,成为真光教育的一道风景线。

真光学校将深蓝色中山装定为男生校服,也有历史的渊源。1912年5月,孙中山先生在真光校园的古建筑潮州八邑会馆礼亭下发表了振奋国人的演讲,勉励国人勇担责任,以使“将来中国自然日臻强盛,与列强相抗衡于地球上”。因此,将中山装定为男生校服,既是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更是对中山精神的传承。

历经147年的发展,无论是身着浅蓝旗袍的“国民闺女”,还是深蓝色中山装的“中山少年”,“那抹蓝”已成为真光学校的标识,无不体现着真光学生“为世之光”的精气神。

二、以校服课程涵育学生的气韵和素养

为了更好地通过校服培育学生良好的精气神,让外在的形转化为内在的魂,真光学校还以校服为主题开发了系列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校服课程的学习中浸染人文,熏陶气韵。

1. 旗袍课程:品味旗袍之美,涵养淑女气质

对于现代女学生而言,相比运动服的随性恣意,旗袍的穿着会让她们多了一些规约。为了让崇尚自由的“女汉子”们从旗袍的穿着中感受婉约之美、约束之美、节制之美,让她们从对旗袍文化的了解中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学校成立了真光女子书院,开展女子教育。为此,我们集结了广州有名的旗袍礼仪教师、旗袍设计师,以及学校语文、历史、美术骨干教师,开发了融合中华礼仪文化、经典文学赏读、服饰创意设计三个维度的“旗袍的前世今生”校本课程,成立了由十个学科的女教师组成的“芳华真光”旗袍队。

在《旗袍的前世》一课中,伴随深远悠扬的琵琶之韵,身穿各色淡雅长款旗袍的女教师们从书阁楼梯上缓缓而下,向学生展示着不一样的优雅宁静的师者之风,在学生们赞叹不已的目光中开始关于旗袍起源与演变的教学。在《活在影像里的旗袍》一课上,学生在张曼玉“花样年华”摇曳的身姿中,细心观察着旗袍色彩、花样的变化与人物心理之间微妙的关系。在《张爱玲的文学世界》一课,学生在文字的赏读过程中,慢慢去品味文人笔下旗袍服饰与人物性格的塑造。在《我的旗袍我做主》一课上,孩子们更是亲自操刀为自己设计并缝制一条心目中的旗袍。从起源到发展,从民国到现代,从电影到文学,从礼仪到设计……旗袍课程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品味与内化着旗袍之美的多维与厚度。

2. 中山装课程:传承中山精神,培养真光少年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山精神,学校成立了中山少年学堂,开发了“中山精神”系列课程,意在培养有家国情怀、血性担当的真光少年。

《中山装》课程让学生了解到这款服装是孙中山先生综合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式服装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是中山精神的象征。在《游长堤·觅中山足迹》课程中,学生们走进学校所在的长堤社区,去寻觅孙中山先生在此留下的革命旧址与革命故事,让学生在行走的过程中了解孙中山先生与广州结下的不解之缘。在《中山精神》一课上,我们以“孙中山”为人物主题,以学科历史知识为基础,以人物精神为灵魂,以学生探究为策略,以一日游为线索,重新架构初中生历史博物的新时空,开创校本课程的融合课堂。《原音重现》一课,我们让学生模拟孙中山先生在潮州八邑会馆下的演讲,近距离领悟伟人精神,在体验思考中逐渐形成理性的历史认知,进而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

三、以“全域美育工程”滋养学生的精神生命

此外,我们还对校服课程进行内涵与外延的丰富和拓展,在学生中实施了“全域美育工程”。

1. 播撒黄蓝精神,陶化黄蓝儿女

真光学生的运动服以黄蓝为主,这是因为真光学校的校徽是由黄色和蓝色组成,黄和蓝是真光的校色。百年来真光学校所保留的优良传统,一直被校友们概括为“黄蓝精神”,真光学生也被称为“黄蓝儿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黄蓝精神”的内核,我们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黄蓝色,理解校色的象征意义:黄如曙光、如朝阳,代表着光明和希望;蓝如天空、如大海,代表着纯洁与平和。《真光校色之歌》在学生的传唱中更直接揭示了“黄蓝精神”与校服之间的关系:“我们真光黄蓝儿女,我们穿着蓝色校服,以表示真光之纯洁,祝黄蓝永留存。”

2. 感受礼仪文化,形塑有礼少年

“不学礼,无以立。”学校通过开设礼仪课程,引导学生在学习形体礼仪、服饰搭配、语言沟通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明礼仪之美,感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校园服饰装扮》一课上,教师通过设置场景,让学生选择服饰搭配,进行社交情景再现,让学生了解无论是什么场合,首先要做到“脸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在《校园“行者”》一课上,学生通过站、立、坐、行的训练,逐渐知晓什么是“静得凝重、动得优雅、坐得端正、行得飘逸”。在《有话好好说》一课上,学生学会负面情绪如何正面表达。正确的仪表仪态、待人接物以及其他礼仪规范的学习,让真光学生在校内外都能表现得端庄大方、谦和有礼,展现出真光学子“走好路、说好话”的形象。

如今,和美知性、温婉优雅、卓尔不群的真光师生,已成为学校文化的生动名片。校服,已经不仅是外显的形,更是内化的魂。它是礼仪之美,更是匠人之心;是文化滋养,更是精神引领。外修形态,内修人文,凝练校服文化,提升校服的教化与美育功能,让学生在美的熏染下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成就更加丰富饱满的人生,这是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奠基之举。

(编辑?崔若峰)

猜你喜欢

旗袍校服礼仪
我的校服我做主
锐角
我来说说旗袍美
记忆深处的校服
旗袍找不同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