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意义、问题与策略研究
2019-09-19康荣彪
康荣彪
摘 要: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序推进,但山区与平原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明显。推进山区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农村发展的趋势所在、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本文根据作者工作实践经验,分析了农业机械化的意义与作用,找出了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困难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山区农业机械化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山区;农业机械化;意义;策略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山区农业机械化有何意义与作用?面临怎样的问题?如何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
一、农业机械化的意义与作用
1.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要素,它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突破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的限制,实现人工所不能达到的农艺要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它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前提是农业机械化,农业固定资产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2.农业机械化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农业技术进步是走机械化技术和生物技术并举的道路而取得的。生物技术进步的主要标志是化肥等农业化学品的投入。中国在过去60多年来农业化学投入品质量的增加非常迅速,农业机械化也不是停止和滞后,相反,农业机械使用不仅早于于生物技术的利用,而且在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农机总动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同时,农机作业、销售、维修经营服务已成为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既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劳动力资源,也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的矛盾,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农机工业的振兴,取得了农工共赢的良好效果。
3.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进入“增机减人增收”的时代,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方,农户的收入比较高,农机大户、专业户比普通农户收入水平高,这些农民生活比较富裕。农业机械化在農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中广泛运用,它既能增加作物产量,还可以节种、节肥、节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业机械化不仅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节本增效,还能解放大量劳动力,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农民增收拓展空间,同时农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幅度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使农机户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产业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的实施,国家从政策扶持农机,出现了许多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这些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春、冬季在外进行机耕作业,秋季在外地进行跨区机收作业,从多渠道增收,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典型。
4.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建设新农村,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的关键,是农民达到生活富裕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力量,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农机化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渗透于现代农业的方方面面。它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科技兴农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快科技兴农,促进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工具,它将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劳动强度,比如小麦、水稻机收跨区作业等农机作业既抢了农时,又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农业机械化还促进了秸秆综合利用,推动了村容村貌的整洁,带动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是新型农民的代表,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只有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节本增效,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任务。
5.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
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桥梁和纽带,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节水农业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是由农业机械来实现的。农业生产中的抗旱排涝、抢收抢种、大规模病虫害防治等都需要机械作业才能得到较好的实施。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需农业机械来完成。
农业机械贯穿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撑起了现代农业的舞台。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以农业机械化带动农业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重要作用。
二、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困难与问题
1.地形对农业机械化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我国部分山区丘陵地形明显,耕地情况复杂,地形起伏大、山高坡陡、平地很少,而且由于耕作道路条件差、水利设施不完善、田地分布不均匀、高度落差较大、水田冷浸田、井水田多、田地泥脚深(耕深)、田地不集中等等的一系列原因给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田间机械化带来了很大不便,有些区域机械根本不能转移和正常行走,相当一部分的设备无法抵达到农田,有些即使抵达了农田,也因泥脚深容易陷机而无法作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 加之,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加重导致土地质量下降,近年来,农村大量建房、修建公路等公共设施占用耕地,使得农民可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当农民购买大型机械后,作业量小,投入的资金不能很快收回,只能选择适用于自家农业生产的小型和轻便型农机具。不仅阻碍了农业社会服务作业的开展,而且不利于新型农机具的快速推广和应用。
2.大多数丘陵地区的劳动力短缺
当前,年轻人基本都外出务工,不愿留在农村,很少有年轻人充当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留下中老年人在乡村种植,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年龄结构比例失衡,年长者难以完成现代化的机械作业。
3.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在我国有许多的农村还是属于贫困地区,农民经济能力不足,投入和购买力低。贫困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低,整体国民经济不足。除此之外,山区地形复杂,农民居住分散,收入低。这种经济状态导致农民对于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很少。在经济基础很薄弱,温饱问题都成问题的山区地带,很难再将收入投资到高端化的机械运作中。这些地区的农民没有多余的能力购买机械设备。
4.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
农产品市场价格浮动大,部分农产品连续多年市场疲软,农民收入低,有些年份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农民放弃耕管,农产品加工机械大量闲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发展。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偏僻的享有“隆回西藏”的高寒山区——小沙江工作,这里冬暖夏凉,非常适合栽种金银花等中药材,在金银花盛产时,市场价格好,农民一窝蜂地购置用于加工金银花等中药材的烘干机械,这样持续了两、三年,2013年金银花市场疲软,价格急剧下跌,农民对金银花疏于耕管,金银花产量减少,农民购置的烘干机械大部分成了摆设,相当一部分机械闲置未用,农民购买新机械的欲望也就下降了许多。
5.农村思想观念的影响
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小农意识比较强,一些农民并不愿意积极主动去尝试新型农用机具,习惯于原有的一些尚且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工具。农民本身文化知识弱。山村地区偏远落后,一方面该区域教育文化水平低,教育资源短缺,居民并不能得到足够的知识普及,另一方面,山区远离中心地带,与外界隔绝,得不到外界新鲜知识的传入,也少有机会能够走出大山。因此,该地区人们与外界处于隔绝状态。耕种的农民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很低,观念落后,因此,他们所拥有的农业知识也是短缺落后的,导致耕种方式原始落后,对于山区农业的发展形成了主要的影响,不利于整个农业生产效益的增长。
6.农机安全缺乏政策保障支撑问题
根据《湖南省农机促进条例》规定,申请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自走式农业机械注册登记的,应当提交拖拉机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但在实际实施中,基本上沒有落实。一方面是农民不愿意交,另一方面是保险公司不愿意办理。
三、山区农业机械化策略与建议
在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机械化是调整和优化农业优势产业、激活农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以研发高新技术为核心,大力推广和应用新型实用的农业机械。山区农业机械实现现代化存在着重重困难,但是根据我国近年来农业技术发展水平来看,发展山区农业机械事业是可以实现的。针对广大山区农业机械事业发展现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农机化推广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重点扶持
相关部门可以对山区农民朋友在购买机具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补贴,但是和平原地区要有所区分,还需要对山区农机具存在的小型化特征引起必要的重视。由于相关财政收入比较薄弱、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在某种程度上适当的增加农民朋友购买机具的补贴,可以将农机购置补贴水平加以提升。
贫困山区农机推广速度缓慢、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不高等都与山区的基础设施薄弱有着直接的关系。应对山区的乡村公路、机耕道、水渠网络、田土改造和山塘沟坝等进行重点建设和完善,为加速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提供必要条件。
2.加大投入,创新农机管理体制
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这一问题。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体制和管理队伍、改善农机服务条件等多渠道支持山区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发展。首先,针对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机械设备困难的情况,政府要给予相应的补贴或提供贴息贷款,做好分区管理。其次,针对山区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的状况,农机和农技推广人员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采取多种渠道对农民进行宣传和引导,使农业机械的现代化使用深入人心。例如建立相应的机构负责专门从事农机科学技术培训,可以更多的开展现场会演示和咨询、广播电视演示等活动;成立农机服务公司,做到自主经营、统一管理。特别是种植大户,要重点进行培训,从而能够更好地扩大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力。此外,需要成立专款专项,一方面用于改造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例如重点建设道路,桥梁,改造土地,扩大耕地面积,为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用于加大对农机化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尤其是对于山区需要多样化、小型化的农业机械,研发人员要重点生产出适用于地区发展的产品。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本文主要依据山区农民朋友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相关人员需要依据农业生产的具体状况,并开展现场会、咨询等各种手段来对农民朋友做好宣传工作,最大程度促使诸多农民朋友主动学习新型的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农民朋友在选购设备的过程中能够依赖于阳光工作、相关科技入户等有关项目的有效落实,促使大部分农民朋友都能够对新型技术做到熟练掌握,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民朋友的培训力度,将农民的文化素养加以提升,从而推动农业机械化可以得到蓬勃的发展。
4.探索适用山区特点的农机推广方式
就地块占地面积不大、种植农作物种类繁多的村组而言,农民朋友需要对耕、种、收这几个环节引起必要的重视,这些环节往往用于农机合作组织中;对于地块占地面积不小、种植作为比较单一的村组来说,需要依据耕、种、收及其其他环节的开展,相关部门需要对作为农机合作组织引起必要的重视。尽可能大力支持有机户能够为乡邻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而且还应当收取科学的作业费用,这个时候就不支持每家每户都购买农机。
依据山区人口的居住特点来看,通常都处于分散的状态,路通常是弯道比较多路较为狭窄的特征,农机在乡村进行转移的过程中有着较大的难度,会存在着较高的难度系数,但是不提倡开展跨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