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果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9-09-19颜栋勇
颜栋勇
摘 要: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最大的水果生产国、水果进口国以及水果出口国之一。但是由于国内众多水果生产出口企业多年来的分散化经营,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导致有竞争力的水果品牌缺失,外加对于传统的农产品行业的科技化投入有所忽略、水果出口配套的储存和物流服务不足以及我国出口经贸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使我国的水果出口面临困境。针对当下所处困境,特以我国产量前三的水果:苹果、梨和桃(包括油桃)为例,从水果的出口现状出发,以期较为全面地从产业内部竞争、生产过程、生产后续以及外部环境几个角度综合分析当下水果出口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果产业;苹果;梨;桃;出口贸易;对策分析
无论从水果的培育种植历史还是从水果的种类、产量以及其他各方面,我国都是世界当之无愧的“水果大国”,但是我国却一直都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水果强国”。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水果产业虽然在出口的贸易总量上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在此过程中,总量上升趋势放缓,整体产业发展质量下降,其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具体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本文以苹果、梨和桃(包括油桃)为例,从水果出口的现状出发,综合分析当下我国水果出口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探究我国水果出口问题相应的解决办法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水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一、 中国水果出口的现状
(一)出口规模
我国作为全球水果大国之一,近年来的水果出口规模无论是从出口量还是从出口额来说,总体上都是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显示,苹果、梨和桃(包括油桃)三种水果的出口额和出口量在2013-2017年这五年内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17年,三种水果的出口总额达到21.37亿美元,出口总量更是达到194.35万吨,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量分表较2013年增长了48.8%和37.52%。从三种水果各自的情况来看,2017年苹果的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量较2013年分别增长了41.07%和33.55%;2017年梨的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量较2013年分别增长了50.15%和36.22%;2017年桃(包括油桃)的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量较2013年分别增长了223.57%和157.26%(见表1)。
因此,虽然在个别年份,不同种类的水果产品出口有所波动,但是从所有水果出口的总体以及从单个类别水果出口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水果产业出口规模都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二)出口流向
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我国苹果出口的主要流向为: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东南亚国家;梨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为: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地区;桃(包括油桃)出口的主要流向为:哈萨克斯坦、越南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经数据计算发现,2017年,在我国水果产品对外出口流入众多国家中,苹果对外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国家出口额之和占我国苹果总出口额的比例高达51.43%;梨对外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国家和地区出口额之和占我国梨总出口额的比例高达71.48%;桃(包括油桃)出口额排名前三的国家出口额之和占我国桃(包括油桃)总出口额的比例高达90.09%。
由此可见,我国苹果、梨和桃(包括油桃)产品的出口流向相对比较固定且集中,这样的出口流向形势一方面有利于我国水果产业的对于出口形势的判断,也有利于我国有针对性地、较为集中地开展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沟通与国际合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水果出口对出口流向占比较大的国家的贸易依赖程度过高。当下的国际贸易形势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这样的出口依赖也蕴藏着巨大的贸易风险。
二、 我国水果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分散化经营,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我国水果出口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多集中于水果产地,单个企业的经济实力有限,且不具备规模优势,生产成本高于生产规模大的企业,出口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足,从而容易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國际竞争中难以生存。据中国果品网数据显示,即使是在我国众多水果品牌排名中相对靠前的水果企业相较于水果产业更为发达的国家中对应的水果企业均为规模较小的企业。
(二)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果品牌
我国水果出口企业数量众多,分散化的经营模式,也导致我国水果出口的品牌价值不够明显。数据显示,出口企业的数量在近几年仍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单以苹果产业为例,2017年出口公司数量就达到了826家。水果出口企业品牌价值不明显,就会导致国内的出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的出口厂商之间常常以“价格战”的方式争取客户订单,导致出口企业利润普遍下降,进一步影响水果产品再生产的质量,导致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更加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水果出口品牌。
(三)科技不足,效率、成本、质量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水果单位产量虽然在不断地提高,但是相较于世界发达国家,我国的水果单位面积产量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以桃(包括油桃)为例,我国是桃栽培历史最久的国家,也是全球桃生产第一大国。2014年我国桃的平均单位面积(每公顷)产出为17.1吨,而位于世界第二、第三的世界桃生产大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单位面积产出分别为:18.3吨和18.5吨。因此可见,我国的水果生产大多仍采用相对比较粗放的生产方式进行的,依靠种植面积的提高来增加水果的总产出,而且在此种生产方式下,一味追求产量,忽视科技的研发投入,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从而可能造成对于土壤和环境等方面不可逆的影响。
此外,由于科技投入以及应用的不足,也会导致生产各环节效率的下降,生产质量的下降,生产成本的上升,从而使得企业竞争力下降;另外,科技投入与应用也决定着对于产品新品种的开发和选育,应地制宜,根据我国的自然环境调节选育合适的水果品种对于提高我国水果产业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水果出口的配套储存与物流等后续服务有待提高
由于水果产品的自身特殊性,难以久存,易变质、易腐易烂,然而对于水果产品质量衡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产品是否新鲜。以梨为例,梨的保质期通常只有几天,有些品种甚至只有一两天,然而梨的主要出口国大多位于东南亚地区,且这些地区常年温度较高,使得梨产品的质量更加难以保证。因此,水果产品的后续储存和物流能力对于保证水果产品的质量,保证我国水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五)国际经贸环境的不断变化
由于国际形势以及国际经贸环境的不断变化,也使得我国水果出口存在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包括:遭遇非关税措施,如2000年以来,欧盟已经多次对中国出口的水果采取非关税措施,包括:2003年末,欧盟对中国柑橘实施进口配额;2006年,欧盟对中国冷冻草莓加征反倾销税等;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例如卫生质量安全是目前国际市场技术性贸易壁垒经常采用的手段,包括:执行新的农药残留标准、增加新标准检测项目、大幅度提高检测标准、制订苛刻的卫生检疫要求等,具体像“欧盟农药重新登记法令”,要求对农药的种类进行重新登记,并且可能扩大农药的种类范围等行为措施,都对于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与遏制。
此外,由于水果出口产业相对来说属于对价格变动比较敏感的产业,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所导致的汇率的不正常变动也加剧了水果出口产业的波动与风险。
三、 改善水果出口现状的对策建议
上文分别从我国水果出口产业的内部环境、生产过程、生产后续以及外部环境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我国水果出口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上述问题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有些问题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如科技投入可以带动后续配套服务的提升、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科技应用的推广等。因此,综合上述所有问题,本文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布局,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打造品牌价值
对于我国的水果出口企业数量众多,且多以分散化经营的中小型企业为主这一问题,首先,国家管理部门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做好地区、产品结构、出口结构等方面的科学规划,使优势地区、优势产品、优势企业得以突出,并且大力扶持其成长壮大;对于规模较小,竞争力不足的企业可以采取联合或者合并等其他方式共同发展;其次,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提高果农之间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内部之间的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交流,积极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的正向作用,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得以联合,使个体企业之间不再孤立分割,使他们之间的利益得以共享,从而达到互惠互利,而不是一味通过“价格战”来内部消耗。通过宏观的科学规划布局以及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联合带动,可以使相关企业具备规模优势,从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水果产品品牌。
(二)加大人力、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应用
首先,加大对于水果产业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大对于果农的知识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一线果农的素质。果农是一切生产过程的直接参与者与执行者,提高果农的整体素质,对于提高水果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既懂技术又实践讲诚信的高素质果农才能使得我国的水果产业发展得以进一步推动。
其次,加大对于水果产业的科技投入支出。转变当下相对比较粗放的生产方式,开发选育更适合我国种植新水果产品种类,在各个生产阶段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因此,只有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才能使得我国水果产业的更上一层楼,不断缩小与发达水果产业国家的差距,甚至超过水果产业发达的国家,使我国真正意义上实现从“水果大国”向“水果强国”转变。
此外,大力推动科学技术在水果产业的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加大自身产业科技研发的同时,积极推动相关科学技术在水果产业的应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其他产业的技术溢出,水果产业要保持专业敏感性,積极采纳吸取,并且不断将科学技术向水果产业转换,与水果产业结合,并且应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从而高效全方位地提升水果产业发展层次。
最后,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大科学技术研发以及推动技术应用三者应该是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的。人力资本的投入有利于科技的研发以及科技的应用,同时,科技的研发与应用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应该将三者充分结合,协同推进。
(三)完善出口物流体系
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速崛起与发展,快递物流行业也随之日益发展成熟。对于我国的水果产业,应紧抓我国电子商务以及快递物流行业当下发展的机遇,设置专业化的水果物流服务,例如可以将物流点直接设置在水果产品产地,对于水果产业的快递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其掌握对于水果成熟度以及水果保鲜以及包装、运输的技术知识,以提高物流效率,保证物流质量;开辟建立新的物流市场,如基于东南亚是我国水果产业的出口较大的流向之一且东南亚的快递市场尚未完全成熟建立,我国的快递物流企业便可以抢占先机,开辟其物流市场,抢占先机,为我国大量的水果出口至东南亚以及配送奠定基础。
(四)制定标准化的产品流程
对于水果的选育、种植以及采摘等各个生产阶段,都制定相应的标准,确保水果产品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一方面有利于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达到产品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于生产环节以及产品在流通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监控,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以及追溯问题来源从而快速地予以解决,从而全面提高我国水果产品的竞争力。
对于产品标准化以及生产流程标准化,应确保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问题的可追溯,达到进口国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达国家所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果出口的阻碍与遏制。
(五)加强国际合作,降低贸易摩擦
面对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反倾销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在提升我国出口水果产品质量的基础之上,国家应该推动我国水果产业的质量检验等各方面的标准与进口国以及国际标准进行接轨;同时推动相关的国际合作组织的建立,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地形成国家政府层面关于水果进出口的协调机制,为国际市场的准入标准提供政策建议、技术支持,促进国际市场标准的规范化,并积极遵守相应的规则制度,维护国际市场的秩序。
在面对确实难以进入的市场,应果断调整目标,将目标市场转向东南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与其建立长期紧密、稳定友好的双边贸易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平台,搭乘“一带一路”发展便车,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加强文化交流,了解新兴国家的水果产品需求,出口符合当地风俗特点的水果产品,还可以通过国际间的水果展览会以及国际交流会等方式,让他国购买商和消费者更加了解我国的水果产品,将我国的水果产品更多地出口到中西亚以及中东欧等地区。
此外,保持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稳定国内国外的金融市场,使人民币的兑换比例处于一个相对于稳定的状态,为水果的出口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1]姚心省,杨杰.我国苹果出口现状及未来趋势[J].中国果树,2019(3):110-112.
[2]张武超.中国梨出口增长影响因素分析(1992~2015年)[J].绿色科技,2018(14):260-264.
[3]金睦皓,毛双,刘鹏凌.我国桃产业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OL].江苏农业科学:1-5[2019-07-05].https://doi.org/10.15889/j.issn.1002-1302.2019.12. 075.
[4]董明.中國苹果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商贸,2014(31):121-122.
[5]纪琤琤,陈晓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果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J].林业经济,2018,(10):71-76.
[6]王晨.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与潜力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
[7]张复宏. 中国水果出口的贸易演进及优化策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
[8]杨清.我国快递企业开辟东南亚市场的现状与反思[J].对外经贸实务,2019(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