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跖腱膜牵拉训练联合治疗顽固性跟痛症的疗效观察
2019-09-19李猛包头云龙骨科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李猛(包头云龙骨科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
跟痛症作为一组综合征,与劳损、退变所造成的足部跟长期慢性疼痛为主,在临床分散比较常见且多发,尤其是40~70岁中老年人而言,多在单侧出现,也可在双侧发生,该病具有反复发作性,临床治疗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物理疗法、局部封闭、服药和手术治疗等,但是对于顽固性跟痛症患者的治疗,临床上没有对照研究[1]。现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就如何更好地进行治疗而详情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70例顽固性跟痛症患者,男45例、女25例,分组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35例中年龄 56~73 岁,平均年龄(61.1±2.6)岁;对照组 35例中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1.2±2.8)岁。全部患者的病情经临床诊断得以确诊,患者知情并自愿加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局部封闭治疗,即使用1.0 mL2%利多卡因与0.5 mL曲安奈德开展根部跖侧及内局部痛点注射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1~3次。
观察组:冲击波、跖腱膜牵拉训练。首先开展冲击波治疗,采用MP-100体外冲击波治疗仪,设置压力与频率分别为 0.2~0.35 MPa、4~8 Hz, 手柄压力位中度-重度,冲击2 000次,进行为期5~10 min的治疗,每周1次,共1~3次。然后在治疗后第二天进行非负重跖腱膜牵拉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5~10 min,1~2次/d,总共进行为期2~3个的连续训练[2]。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不存在局部感染病灶与外伤史,心肌梗死与脑出血在6个月内均未发生。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期间与治疗后随访期间,关于口服镇痛药物一律停用。采用VAS评分标准来记录患者的疼痛情况。疗效判定:按照VAS治疗前后的差值进行判定。痊愈:差值在50%及其以上、有效:50%~25%、无效:不足2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尽管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仍然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的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的对比[(±s),分]
时间 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值 P值治疗前治疗后0.5 h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7.17±2.33 2.18±0.79 4.08±0.96 3.07±1.05 2.13±1.13 2.06±1.26 7.23±2.12 5.07±1.76 4.97±1.04 4.23±1.07 5.48±1.27 5.69±2.28 0.1335 10.662 7 4.390 2 5.409 8 13.749 8 9.853 8<0.05<0.05<0.05<0.05<0.05<0.05
2.2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跟痛症作为慢性劳损性疾病之一,给广大中老年人带来很大的困扰,疾病多发年龄为40~70岁,目前尚未明确其具体发病原因,多认为受跟骨结节周围劳损与骨质退行性变化有关。现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中体外冲击波获得广泛应用,但是关于其疗效依然存在争议。因此众多学者开展了一系列试验,证实在跟骨痛治疗中冲击波是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方法,且明显有助于超声波疗法。
在开展冲击波治疗前经MRI检查可见跖腱膜厚度与跟骨骨刺变化并不明显,仅可见软组织水肿增加,而这是一种常见的冲击波治疗后的急性反应,因此相比较于传统物理治疗体外冲击波能够更有效地缓解疼痛,且在治疗后不覅出现不良反应与严重并发症,且止痛效果十分明显;针对病史超1年且经封闭疗法、常规物理疗法治疗无效的患者,经X线片可以将患者局部钙化影显示出来,直径超1.5 cm,使用高能体外冲击波进行1~2次治疗后,有效缓解率超过58%,且可以极大地缩小局部钙化影。疼痛的产生可能不是因为骨刺,经B超来观察足底筋膜炎经ESW的长期疗效发现,足底筋膜厚度明显小于治疗前,且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行走。附着区骨赘形成部位软组织因长期挛缩与紧张而极易诱发足部疼痛,经体外冲击波治疗有助于跟骨骨赘附着挛缩肌腱的有效松解,致力于该部位软组织紧张状态的有效缓解;且能够加快局部血运、快速的消退局部炎症、有助于新生血管增生,从而能够增强临床疗效[3]。
由于跖腱膜炎的产生与跟腱挛缩有很大关系,而适当地对跟腱与跖腱膜进行牵拉训练对于炎症的消退十分有利。对于慢性跟痛症,非负重跖腱膜牵拉训练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辅助方式,相比较于负重跖腱膜牵拉训练可极大地增强临床效果,经过2年的随访评估可见这种训练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复发性顽固性跟痛患者而言,对于疼痛的缓解十分缓慢,不利于患者树立治疗自信心,很难提高坚持训练的依从性,而在跟痛症的治疗中采用冲击波治疗能够及时止痛,效果良好。为此,可以在完成冲击波治疗后安排患者开展跖腱膜牵拉训练,避免患者忍痛训练,提高训练依从性,对治疗效果进行巩固并及时止痛。两种治疗方式联合可将跟腱挛缩疼痛恶性循环有效的阻断,将肌肉痉挛解除,致力于支配区血管的有效扩张、血液循环与供氧的有效改善。上述两种治疗方式方便易行、无创且并发症少,避免跟痛症局部组织病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临床复发率低,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治疗前景。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不仅取得较高的总有效率,且疼痛评分在治疗后获得显著降低,相比较于仅开展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联合冲击波、跖腱膜牵拉训练治疗顽固性跟痛症能够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致力于VAS评分的显著降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