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编织布印刷装置
2019-09-19王仁龙整理
王仁龙 整理
一、概述
塑料编织袋的生产中,需要在塑料编织布还没切分成独立的塑料编织袋前进行产品信息的印刷。传统的塑料编织布印刷存在的问题有:1)印刷辊上的油墨易滴落在工厂地面或其他设备或塑料编织布上,影响工厂环境和塑料编织布的质量,且浪费油墨,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2)在印刷时,印刷辊容易粘上塑料编织布上的杂物,杂物进一步通过上墨机构进入到油墨原料中,混有杂物的油墨再次印刷会造成印刷的图案不完整或造成印刷的图案不清晰,影响印刷质量。
本文介绍一种塑料编织布印刷装置,具有可回收多余油墨、可提高印刷质量的特点。
二、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编织布印刷装置,包括印刷辊,所述印刷辊的一侧设有用于对印刷辊的印刷面上油墨的上墨机构,另一侧设有用于传送塑料编织布的传送机构,所述的印刷辊的下方设有油墨回收机构,所述的上墨机构、传送机构和油墨回收机构在印刷辊的转动方向上顺序排列,所述的油墨回收机构与上墨机构连接,所述的油墨回收机构和上墨机构之间设有过滤油墨的过滤装置。
所述的油墨回收机构的下方设有负压装置。
所述的油墨回收机构包括用于将印刷辊印刷后剩余油墨刮下的刮墨杆和用于收纳回收油墨的回收盘,所述的回收盘位于刮墨杆的下方。
所述的刮墨杆连接有将刮墨杆安装在回收盘的侧壁上的摇杆和固定杆,所述摇杆的两端分别与刮墨杆和固定杆连接,所述的固定杆固定安装在回收盘上,所述的摇杆和固定杆的连接处设有让所述刮墨杆压向印刷辊的弹性件。所述的刮墨杆为可沿刮墨杆延伸方向轴线转动的结构,所述的摇杆上固定有用于清理刮墨杆上油墨的刮板。所述的上墨机构包括油墨盘和至少两个上料滚筒,相邻两个所述上料滚筒的圆柱面相抵接触,位于最上方的所述上料滚筒的圆柱面与印刷辊的印刷面相抵接触。所述的回收盘与油墨盘连接,所述的过滤装置位于回收盘和油墨盘之间,所述回收盘的设置高度大于油墨盘内的油墨液面高度。所述的印刷辊的上方设有防尘盖板。
三、有益效果
1. 本技术的一种塑料编织布印刷装置,通过在印刷辊的下方设置的油墨回收机构可回收印刷辊上滴落的油墨和印刷辊上印刷后剩余的油墨,并且,油墨回收机构回收的油墨经过油墨回收机构和上墨机构之间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可过滤掉回收的油墨中条状的塑料丝或其它大颗粒的杂物,再流入上墨机构内重复利用,从而减少塑料编织布、其他设备和工厂环境被印刷中的多余油墨污染,降低油墨的使用量,提高油墨质量,同时,通过油墨回收机构回收油墨可使印刷辊的印刷面各部分均处于无油墨的状态,在再次上料后印刷辊上的油墨也更加均匀,有利于印刷的图案更加均匀和清晰,因此,本技术具有可回收多余油墨、可提高印刷质量的特点;
2. 采用负压装置可与油墨回收机构配合使用,在油墨回收机构的下方形成低压,使印刷辊上滴落的油墨和印刷辊上印刷后剩余的油墨更容易回收在油墨回收机构上,具有油墨回收彻底的特点;
3. 采用的油墨回收机构包括刮墨杆和回收盘,回收盘位于刮墨杆的下方,刮墨杆可与印刷辊接触将印刷辊印刷后剩余油墨刮下并流入回收盘内,具有油墨回收彻底的特点;
4. 通过摇杆和固定杆将刮墨杆安装在回收盘的侧壁上,并在摇杆和固定杆的连接处设有弹性件,使刮墨杆在压向印刷辊进行刮墨的同时可根据印刷辊的印刷面进行自动调整刮墨杆位置,防止刮墨杆对印刷辊的印刷面造成伤害;
5. 刮墨杆为可沿其延伸方向轴线转动的结构,即在印刷辊滚动印刷时,刮墨杆也滚动进行油墨收集,并且摇杆上的刮板可清理转动的刮墨杆上的油墨,具有对印刷辊摩擦力小的特点,并进一步防止刮墨杆对印刷辊的印刷面造成伤害;
6. 上墨机构通过相邻上料滚筒的圆柱面相抵接触并互相滚动进行上料,其中,最上方的上料滚筒的圆柱面与印刷辊的印刷面相抵接触,即最上方的上料滚筒完成对印刷辊上油墨,具有油墨上料均匀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印刷质量;
7. 回收盘与油墨盘连接,即油墨回收机构与上墨机构通过回收盘与油墨盘连接,且过滤装置位于回收盘和油墨盘之间,可将回收盘设置在高度大于油墨盘内油墨液面高度的位置上,具有结构简单、油墨过滤可靠的特点;
8. 印刷辊的上方设有防尘盖板可减少灰尘或杂物从印刷辊的上方掉在印刷辊上,从而减少灰尘和杂物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四、附图说明
图1 印刷装置示意图之一
图2 印刷装置示意图之二
图3 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4 印刷装置示意图之三
图5 为刮墨杆、摇杆、固定杆、弹性件、刮板放大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5所示,包括印刷辊1,印刷辊1的一侧设有用于对印刷辊1的印刷面上油墨的上墨机构 2,另一侧设有用于传送塑料编织布的传送机构3,印刷辊1的下方设有油墨回收机构4,上墨机构2、传送机构3和油墨回收机构4在印刷辊1的转动方向上顺序排列,油墨回收机构4与上墨机构2连接,油墨回收机构4和上墨机构2之间设有过滤油墨的过滤装置6。本实施例中,传送机构3为能够传送塑料编织布的传送滚筒,过滤装置6为油墨过滤网,其网孔可通过油墨过滤出条状的塑料丝或其它大颗粒的杂物。
通过在印刷辊1下方设置的油墨回收机构4可回收印刷辊1上滴落的油墨和印刷辊1上印刷后剩余的油墨。并且,油墨回收机构4回收的油墨经过油墨回收机构4和上墨机构2之间的过滤装置6,过滤装置6可过滤掉回收的油墨中条状的塑料丝或其它大颗粒的杂物,再流入上墨机构2内重复利用。从而减少了塑料编织布、其他设备和工厂环境被印刷中的多余油墨污染,降低油墨的使用量,提高油墨质量。同时,通过油墨回收机构4回收油墨可使印刷辊1印刷面各部分处于无油墨状态,在再次上料后印刷辊1上的油墨也更加均匀,有利于印刷的图案更加均匀和清晰。
油墨回收机构4的下方设有负压装置5,采用负压装置5可与油墨回收机构4配合使用,负压装置5可在油墨回收机构4的下方形成低压,使印刷辊1上滴落的油墨和印刷辊1上印刷后剩余的油墨更容易回收在油墨回收机构4上,具有油墨回收彻底的特点。本实施例中,负压装置 5为负压风机,此外,还可以通过管道和气泵组装成负压装置5。油墨回收机构 4包括用于将印刷辊1印刷后剩余油墨刮下的刮墨杆41和用于收纳回收油墨的回收盘42,回收盘42位于刮墨杆41的下方。本实施例中,刮墨杆41为两个,此外,刮墨杆41可设置1个或3个以上。刮墨杆41可与印刷辊1接触将印刷辊1印刷后剩余油墨刮下并流入回收盘42内,具有油墨回收彻底的特点。
刮墨杆41连接有将刮墨杆41安装在回收盘42的侧壁上的摇杆43和固定杆44,摇杆43的两端分别与刮墨杆41和固定杆44连接,固定杆44固定安装在回收盘 42上,摇杆 43和固定杆 44的连接处设有让刮墨杆41压向印刷辊1的弹性件45。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5为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绕固定杆44设置,并且,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杆 44和摇杆 43上。通过摇杆 43和固定杆44将刮墨杆41安装在回收盘42的侧壁上,并在摇杆43和固定杆44的连接处设有弹性件45,使刮墨杆41在压向印刷辊1进行刮墨的同时可根据印刷辊1的印刷面进行自动调整刮墨杆41位置,防止刮墨杆41对印刷辊1的印刷面造成伤害。刮墨杆41为可沿其延伸方向轴线转动的结构,摇杆43上固定有用于清理刮墨杆41上油墨的刮板46,刮板46通过螺钉固定在摇杆43上。刮墨杆 41为可转动的结构,即在印刷辊 1滚动印刷时,刮墨杆41也滚动进行油墨收集,并且摇杆 43上的刮板 46可清理转动的刮墨杆 41上的油墨,具有对印刷辊1摩擦力小特点,并进一步防止刮墨杆41对印刷辊1印刷面造成伤害。
上墨机构2包括油墨盘21和至少两个上料滚筒22,相邻两个上料滚筒22的圆柱面相抵接触,位于最上方的上料滚筒 22的圆柱面与印刷辊 1的印刷面相抵接触。上墨机构2通过相邻上料滚筒22的圆柱面相抵接触并互相滚动进行上料,其中,最上方的上料滚筒 22的圆柱面与印刷辊 1的印刷面相抵接触,即最上方的上料滚筒22完成对印刷辊1上油墨,具有油墨上料均匀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印刷质量。
本实施例中,该塑料编织布印刷装置还包括机架8,印刷辊1、上料滚筒22和传送机构3的传送滚筒三者的转轴均安装在机架8上。
回收盘42与油墨盘21连接,过滤装置6位于回收盘42和油墨盘21之间,回收盘42的设置高度大于油墨盘 21内的油墨液面高度。回收盘42与油墨盘21连接,即油墨回收机构4与上墨机构2通过回收盘42与油墨盘21连接,且过滤装置6位于回收盘42和油墨盘21之间,可将回收盘42设置在高度大于油墨盘21内油墨液面高度的位置上,具有结构简单、油墨过滤可靠的特点。本实施例中,回收盘42能够从机架8的一侧取出,长时间使用后,可对油墨回收机构4进行维护或清理。印刷辊1的上方设有防尘盖板7,可减少灰尘或杂物从印刷辊1的上方掉在印刷辊1上,从而减少灰尘和杂物对印刷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