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在神经外科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与探讨
2019-09-19郝璞珩
郝璞珩,陈 斌,李 娜
(1.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710077;2.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710061)
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出现了精准医疗的新概念,它代表了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1]。精准医疗使临床医学的诊疗实践和科学研究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由于神经外科研究生自身知识储备较差,培养过程长,如要成长为一名临床思路缜密、临床基本功扎实和科学素养良好的临床科学家,必须重视精准医疗的培训和实践。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将复杂的神经外科疾病的基本诊断处理原则讲解清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热情,是神经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难点。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2013-2016级西安医学院全科医学专业神经外科方向的54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33名,对照组21名。
2.研究方法。实验组采用结合精准医学的概念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具体的的临床问题将原本散在的、孤立的课程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从神经解剖学、神经影像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解释和阐述临床问题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并在此基础上,由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负责科研设计,从临床选题到课题的设计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后对研究生进行考核,了解研究生对精准医疗概念的理解,对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及最新研究进展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精准医疗的理念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进行评价。
3.统计方法。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以人数和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考核成绩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二、结 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对精准医学概念的了解、所学课程的熟悉程度、对神经外科专业知识了解程度等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学生入学时的一般资料比较[n(%)]
2.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表3)。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习兴趣、对精准医疗和临床科研的认识、探索创新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神经外科科研思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不同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综合能力影响的比较[n(%)]
表3 不同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科研思维的比较
三、讨 论
精准医疗本质上是利用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亚分类,最终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2]。
本研究发现,研究生对精准医疗概念的理解程度上没有差别,在研究生阶段学习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后,无法将这些知识技能应用于临床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各个独立的知识点与临床研究间的联系不够具体紧密,学生并未身临其境体验到从临床到科研这一完整的过程,从而很难实现对疾病形成网络知识结构及整体全局的认识。以精准医疗为契入点开展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则打破了这个瓶颈,用一个与精准医疗相关的具体问题将原本散在的、孤立的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例如在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将之前在不同课程中所学的神经系统解剖、神经影像学、流行病学等知识点进行系统回顾,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运用统计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课题设计,探讨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预测患者的转归,关联分析某一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来确定其与疾病的相关性[3]。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提高对临床科研及精准医疗认识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
目前,神经外科研究生对精准医疗的概念理解、对精准解剖、精准手术及精准医疗相关领域的进展了解不充分。在应用精准医疗的理念指导临床实践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带教老师提高此方面的教学意识,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我国精准医疗的研究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和复合型人才,这对神经外科精准医疗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应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能力锻炼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出整体规划与布局,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