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制药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2019-09-19白靖琨武敬亮刘晓影高志芹龚中英
白靖琨,巩 健,武敬亮,刘晓影,高志芹,龚中英*
(1.潍坊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2.淄博职业学院制药工程系,山东 淄博 255314)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理论讲解完成知识传授,有利于教学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体发展。混合式教学是通过应用适当的媒体技术, 提供与适当的学习环境相契合的资源,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让学习者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1]。混合式教学更多的体现在“不同类型的学习,其过程和条件是不同的”,有效的教学应依据学习的规律对学习者给予及时、准确的外部支持,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其优势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3]。借鉴已有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经验[3-4],本课程组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到发酵制药这门课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发酵制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发展
发酵制药课程是生物制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发酵药物生产的基本理论,与发酵岗位相关的操作技能,对学生从事微生物发酵制药工程的科研和生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3]。但在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课程设立初期,主要以传统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知识缺乏主动性,无法锻炼操作技能,随后探索适合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实行先讲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第二个时期,将课程内容模块化,方便了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学生的学习。第三个时期,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实现了课程内容的重构,通过任务驱动式等方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在“互联网+”背景下,建立教学资源库及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在线答疑,在线评测等,加强师生互动,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发酵制药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设计初期,教学内容以《发酵工程原理》教材为主,根据教材设定教学大纲。随后,在企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对实训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直接参与实践教学,充分体现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时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理念,整合重构了课程内容,制定了课程标准、编制了配套的校本教材,设计开发以产品为导向的学习情境,贴近生产和职业岗位要求。
(二)线上学习环节。
混合式教学环节既包括包括课堂教学、综合实训等线下学习环节,也包括以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基础的线上学习环节。
在线上学习环节,课程组成员将课程资源编辑整合,打破原有课程内容体系,重新构建适合于混合教学模式的碎片化资源,搭建网络教学和手机客户端教学平台,包括讨论答疑区,知识过关测试区等。学生通过线上测试,了解掌握薄弱的知识环节;通过线上任务,完成实训项目具体步骤的初步设计;通过在讨论区交流思考,进一步完善实训项目书。通过提供学生学习路线、在线测评等,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使学生带有学习目的和学习基础走进教室,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见附图)。
附图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三)线下学习环节。
在线下学习环节中,改革过去单纯的课程讲授+实验演示授课方式。结合线上学习,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不同的实验内容、实验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构建多维度混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以项目教学为例,教师通过线上学习环节下达任务,学生在线上搜集信息资料,制定实施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定稿并实施,学生现场操作,根据实施过程和结果对方案检查评估。在课程结束后,针对疑点难点,学生仍可通过教学平台与教师互动。教师由授课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管理者。
(四)线上线下结合。
在线下教学过程中,结合精品资源共享课及网络课程平台,针对教学情境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教师设立以单选题、多选题为主的题目若干,进行在线测试,量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网络教学平台可统计如学生学习微课视频时长(分钟)、课程讨论区回文次数、提交在线测试数量等,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五)考核评价改革。
课程设置初期,对学生的考核采用一张试卷,仅考核学生知识的掌握,是终结性考核。随着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考核也逐渐多元化,并且实行过程性考核,对每一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环节的学习和实践情况进行评价考核。过程考核(占50%)包括在线测试(占20%)、现场操作(占15%)、实训项目成绩(占15%),终结性考核(占50%)主要是期末成绩。
三、“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效果评价与思考
选取我校2015级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二年级一个班的46名学生为实验组,实施混合式教学;另一个班46名学生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两组学生年龄、性别、成绩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由相同教师进行授课,教学学时数相同。为检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对采用传统授课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授课模式的两个平行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见附表)。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80分及以上分数段人数达到5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2%。实行改革后学生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有明显提高,改革具有一定成效。
附表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试卷成绩比较[n=46,n(%)]
注:P<0.05
进一步对混合教学模式组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超过73%的学生认为,混合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能协作能力,促进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学习效果好,65%的学生认为,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57%以上的学生喜欢混合教学模式,认为能够为将来实习就业奠定基础,但此比例仍较低。
本课程改革的难点在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专业、前沿的教学理论为基础,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投入比传统教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建设课程资源,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并根据项目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学生也需要改变在多年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被动学习习惯,提高学习主动性,进行线上播课视频、实训资料等学习,完成项目设计。此部分环节主要由学生在课下完成,占用时间较多。教师需要提前发布学习目标,并提高线上教学的趣味性,避免出现学生挂机学习微课视频等现象,提高学习质量。
四、结 语
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发酵制药教学体系改革,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环节相结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锻炼技能、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大大缩小了与企业岗位要求的距离。本课程的实践,对混合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总结和分析,与具体课程结合,可操作性强,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