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日语公示语现状调研与对策
2019-09-19徐国强许临扬任星芋卫范敏刘艺
徐国强,许临扬,任星芋,卫范敏,刘艺
(苏州科技大学,江苏苏州 215009)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 周年、 中日邦交正常化46 周年。随着安倍晋三首相访华,中、日两国关系回暖,两国之间的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日本成为中国第四大入境客源国。如何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彰显大国素养,成为了重要课题。苏州是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文化名城和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 一方面,发挥苏州的世遗价值、文旅效应是推动苏州旅游业发展、 提高苏州国际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任(2018)指出,在以苏州古典园林和大运河苏州段为代表的苏州市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内,日语公示语错译、漏译、不规范翻译等现象较为严重。基于此,该文就苏州市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内日语公示语的译写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根据汇总数据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 苏州市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内日语公示语现状
1.1 日语公示语翻译缺失严重
据《世界遗产名录》统计,苏州市共有20 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在任(2018)所提到的拙政园、狮子林、耦园的数据、刘(2018)所提到的大运河河道及其遗产点的数据和卫(2019)所提到的留园、网师园、退思园、环秀山庄的数据之上,该篇论文收集整理了沧浪亭、艺圃的原始数据,形成表1、表2。
表1 为苏州市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中缺少日语标识语的调研数据汇总。从表1 中可以看出,半数以上的园林中,日语公示语普及率低于30%,大运河河道及大运河遗产点日语公示语普及率低于20%,环秀山庄和宝带桥遗产点的普及率为0%。苏州市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内日语公示语总体普及率仅有29%,日语公示语翻译缺失严重。
表1 苏州市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中缺少日语公示语的数据汇总
在所缺失的日语公示语中有三类具有重要功能的公示语缺失严重。 第一是与游客安全息息相关的警告型公示语,第二是对于重要景点进行解说的说明型公示语,第三是对游览路线及主要公共设施的指示型公示语。苏州园林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大运河苏州段是由多处河道组成,在游览时难免出现安全隐患。因此在一些特别容易踩滑的地方放上带有翻译的“小心滑倒「足元注意」”“小心落水「踏外し注意」”等日语公示语牌非常重要。 此外,园林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名片,在设计上以小见大、移步异景;在重要景点的名称选用上十分注重文字的内在含义。 这些文化内涵都不是外国游客单纯靠看可以理解的。因此,对于园林内具有特色的景点名称和设计理念应配有相应的日语标识解释。再者,无论是园林景区还是大运河遗产点,游览线路都错综复杂,对于路线的指引和必要的公共设施的指引,仅靠汉语和箭头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不对所指引的目的地进行相应的日语标识指示,很可能会出现让日本游客在景区内迷路的情况。
1.2 日语公示语错误翻译、不规范翻译情况屡见
表2 是对20 处苏州市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中错误日语公示语以及不准确日语公式语的调研数据汇总。
表2 苏州市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中日语公示语翻译错误、不准确数
由表2 可以看出,在为数不多的日语公示语中,存在2 成左右的错误日语公示语和约1 成左右的不规范日语公示语。其中,狮子林、网师园翻译错误、不准确的现象较为严重。主要问题形式表现为两种。一种是语法类错误。由于汉语与日语中都含有“汉字”,日语公示语中出现了许多直接将汉语的简体汉字转化为日语繁体汉字的“中国式”错误直译;另一种是翻译不统一问题。翻译不统一是指针对同一景区内的同一设施,本该设置统一标识语的地方却设置了不同的公示语。 这样不但容易让国外游客产生误解,更是日语标识语不规范的表现。
2 苏州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内日语公示语缺失、错误原因分析
2.1 汉语和日语的语言类型不同,翻译难度较大
在类型学研究中,汉语属于独立语,日语属于黏着语,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很大。但由于汉语和日语的文字中都有“汉字”这一组成部分,因此,出于对“汉字”的理解惯性,很容易导致译者忽略词性和汉字在汉日两种语言中的不同含义,而将景点名称直接译为对应的日语汉字。 例如,卫(2019)提到的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被译为「月が風来亭に来る」一例。汉语的“月到”和“风来”指代两个不同事物的不同动作,他们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亭”的定语,取“临风赏月的亭子”之意。而日语的「月が風来亭に来る」表示“月亮来到风来亭”,不仅改变了亭子本身的名字,而且“月到风来亭”从一个专有名词变成了动词短语,因此是错误的。 此外,即使语法上并无错误,单纯的直译在很多情况下也无法保证意思的准确性。 如「ホテル」与「旅館」在日语中都表达宾馆的含义,但是「旅館」倾向于和式、有榻榻米的设施,而「ホテル」倾向于西式、在中国所普遍接受的一般宾馆的概念。 因此,对于“某某旅馆”的指引,要根据宾馆的类型来选择最准确的日语表达方式。
2.2 缺少专业从业人员
一方面,虽然江浙沪地区有大量日语翻译从业人员,但多数并非专职,而是具有一定日语能力、且对日语翻译有一定兴趣的其他行业从业者所做兼职; 另一方面,即便是有相当日语能力的专职翻译者,也很难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旅游文化知识,能对景点进行专业性解释。
2.3 缺少相关参考文献
旅游公示语中的指示型公示语多有固定说法,不能没有依据地进行翻译。然而,日语公示语译写方面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较少,少有统一标准,关于苏州市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日语公示语文献几乎没有。
2.4 相关部门不够重视
调研现状反映出相关部门对于公示语日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纠正; 对于部分已经损坏的公示语标牌也未及时修整。 这些都反映了相关部门对于苏州市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中包括日语在内的多语化公示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3 苏州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内日语公示语问题的对策思考
3.1 避免理解惯性下的翻译,注重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我国清末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翻译要达到“信达雅”,即做到“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保证词句畅达、简明优雅”。具体应用于旅游日语领域,则可以理解为日语公示语翻译,要将景点名称或设计说明中的词句既通顺流畅地翻译、 也要能传达其中富有诗情画意的内涵。
为此,首先,译者要考虑如何准确地让日本游客理解这些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而非只是拘泥于字面的直译;其次,对于约定俗成的一些指示型公示语的翻译,参考诸如《公共服务领域日语译写规范》 一类的国家标准文件可以有效地提高公示语的准确性和统一性;最后,对于一些园林设计或是运河古迹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查阅相关文献、确定其准确内涵后再做翻译也是提高公示语翻译准确率的途径。
3.2 提高翻译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
旅游日语行业对翻译从业人员的日语语言知识和景点文化内涵都有要求,而翻译机构选拔出具有一定日语能力,有针对性地组建、培养一支人数少的苏州地区的日语旅游团队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在难以聘用到合适专业翻译人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与高校进行合作,由高校派遣日语专业及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学生组成翻译团队来协助解决。
3.3 提高对多语公示语的重视程度
公示语多语化、规范化离不开相关部门的重视。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与来苏日本游客或有一定日语能力的中国游客进行沟通,针对公示语是否能取得应有效果获取反馈意见;另一方面,可以设立意见反馈征集平台,如相关微信公众号或网站,供社会监管或游客针对公示语翻译提出建议意见。 只有提高对公示语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公示语投入使用的准入机制,以及在公示语投放后进行定期维护与即时整改,才能有效改善公示语翻译不尽人意的现状。
4 结语
该文着眼于多语化公示语的译写问题中的日语翻译问题,以苏州市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内的公示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存在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为苏州市营造良好城市形象、进一步推动苏州市旅游业发展提出可行建议。同时,该文的出现弥补了苏州市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日语公示语相关研究的空白,可为苏州市相关部门进一步整改提供参考,亦可作为其他小语种进行同类研究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