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探月——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

2019-09-18李萧

金桥 2019年3期
关键词:探测仪鹊桥着陆器

李萧

截至北京时间1月11日8时,嫦娥四号、玉兔二号和“鹊桥”中继星状态稳定,各项工作按计划实施。图为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环拍全景图。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嫦娥四号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玉兔二号影像图。

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区域——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实现了人类在月球背面的首次软着陆。此消息一公开顿时引发强烈反响,国内外媒体和相关人士第一时间对此进行详细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嫦娥四号着陆月背展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卓越的技术能力,书写了人类月球探索史上的新篇章。

“探月梦”托举“中国梦”

1月3日11时40分,刚刚着陆不久的嫦娥四号对月球背面拍摄了第一张近距离图片,并且通过“鹊桥”中继卫星送回了地球。当晚22时22分,着陆器月球车玉兔二号与嫦娥四号分离,成功抵达月背表面,在月背留下了人类探测器首行脚印。其中,玉兔二号“胸口”的五星红旗极为夺目。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批準立项。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中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再到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

嫦娥四号最初是嫦娥三号的备份,嫦娥三号的成功一度让它无用武之地,它该去哪儿引发了不少争议。不少探月科学家认为,嫦娥四号无须冒险,还应落在月球正面。然而,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首

1月3日11时40分,刚刚着陆不久的嫦娥四号对月球背面拍摄了第一张近距离图片,并且通过“鹊桥”中继卫星送回了地球。当晚22时22分,着陆器月球车玉兔二号与嫦娥四号分离,成功抵达月背表面,在月背留下了人类探测器首行脚印。其中,玉兔二,号“胸口”的五星红旗极为夺目。

2018年11月,东莞美驰图公司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组装1:8的“嫦娥四号”登月车模型。席科学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却坚定地提出:“落到月球背面去。”

月球背面对于人类而言,是“秘境中的秘境”,同时也意味着更加严酷的环境。此次嫦娥四号着陆器虽已成功落月,玉兔二号的月背之旅却注定不是坦途。此外,月球上白昼温度最高达150℃,黑夜时低至零下180℃,一个夜晚相当于地球14天。如何度过炎炎晌午,又如何在漫漫长夜里抵御严寒,对“嫦娥”和“玉兔”都是很大的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科研人员们已提前做了考虑。月夜降临时,玉兔二号会找好栖身之所,收起桅杆,合上太阳翼,同着陆器一起休眠。直到太阳照射到太阳翼的电池片上,沉睡的“嫦娥”和“玉兔”才会被唤醒,开启新的旅行。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介绍说,玉兔二号还对电缆钩挂系统进行了电缆最小化裸露改进,针对钩挂、摩擦等应用场景做了上千次试验,大幅提升了整体可靠性。

观天测地破解宇宙谜题

恒星的起源是什么?星云是如何演化的?月背的辐射又怎样?要尝试解答这些天文谜题,“嫦娥”和“玉兔”在月背的科学任务可谓满满当当。

1月11日,玉兔二号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说是想家了。原来,研发团队为了让玉兔二号看起来更接地气点,为它开设了一个微信账号。各路“神仙”被这条动态“萌”到了,纷纷安慰玉兔,完成任务再回来。

谈到此次的任务,主要有3个方面。

听来自宇宙深处的微弱电磁信号。嫦娥四号着陆器和中继星上分别安装了低频射电频谱仪和低频射电探测仪。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主任邹永廖说,这样的天文观测是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的重要手段,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观察月球剖面的物质成分。玉兔二号装备了一台测月雷达,配合全景相机、地形地貌相机和红外成像光谱仪,可以获取集地形地貌、物质成分、浅层结构于一体的综合地质剖面;触摸月球表面的独特环境。嫦娥四号上的载荷还将对月面中子与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表环境进行探测,研究宇宙辐射、太阳风与月面物质相互作用的情况。

除此之外,嫦娥四号还负有一个重大任务一一种棉花。嫦娥四号携带了一个生态循环模拟罐,内部包括土豆和草本植物南芥等。相关人士介绍,该试验能帮助了解月球乃至太空中,当重力作用减弱时,光合作用运作情况和植物生长情况。据报道,截止到1月15日,颗棉花种子悄然发芽。但由于月球背面地区夜幕降临,温度骤降(-170℃左右),棉花无法忍受突如其来的极寒,难以存活。中国国家航天局表示,目前相关实验已经结束,种子已经完成此次科普使命,并将会在封闭容器内分解,不会影响月球环境。

探月需要多国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探月不仅仅被中国人寄予了极高期望,一些国外机构也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心血。

1月10日,中国国家航天局网站发布消息称,嫦娥四号软着陆月球背面以来,由多个国家和组织参与的科学探测任务陆续展开。着陆器上由德国研制的月表中子和辐射剂量探测仪、巡视器上由瑞典研制的中性原子探测仪开机测试,获取的探测数据将通过“鹊桥”中继星陆续传回地面。

除探测器上的德国和瑞典载荷外,中继星上配置的荷兰低频射电探测仪、与俄罗斯合作的同位素热源,将保障嫦娥四号安全度过月夜。另外,中国在南美建设的阿根廷深空站参与测控任务,欧洲空间局测控站也将发挥支持保障作用。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中国国家航天局就月球与深空探测合作进行了讨论。嫦娥四号任务发射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月球勘探轨道器LRO团队与嫦娥四号工程团队科学家进行了密切沟通,商讨利用美方在月球轨道运行的LRO卫星观测嫦娥四号着陆,开展科学研究。为此,美方向中方提供了LRO卫星的轨道数据,中方团队向LRO团队提供了着陆时间和落点位置,期待将有更多科学发现和成果。

中国国家航天局表示,愿与各国航天机构、空间科学研究机构和空间探索爱好者携手合作,共同探索太空奥秘。

猜你喜欢

探测仪鹊桥着陆器
危险探测仪
日本查酒驾不许再闻
为地球和月亮搭起“鹊桥”
七夕赏“鹊桥”(环球360°)
中国完成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
嫦娥四号与玉兔互拍
嫦娥四号将载4台外国设备登月
Mining the Moon Becomes a Serious Prospect
“嫦娥三号”两器互拍结束 月球车开始月面测试工作
七夕鹊桥仙四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