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心理笔记本,提高小学心育课堂实效性

2019-09-18任佩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3期

任佩娟

[摘要]文章从心育课的定义、目标、特点出发,阐述了提高心育课课堂实效性存在的三个难度。通过课堂实践,总结了使用心理笔记本的好处:建立课堂仪式感、帮助学生整理经验和自我觉察、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设计、促进课堂联结、提高课堂预防性作用等。然后提出了切实有效使用心理笔记本的方法,它可以很好地提高小学心育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心理笔记本;心育课实效性;课程思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3-0055-05

从事心育课教学五年来,我一直思考,两周一节的心育课,仅仅40分钟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内心有体验、行动有变化呢?怎么样可以让心理老师也能够从课堂教学评价中提高自我效能感呢?我想这也是很多心育工作者的困惑所在。由此,我从心育课的定义、目标、特点出发,谈谈为什么和如何使用心理笔记本,可以提高心育课的实效性。

一、心育课的定义、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简称心育课)是指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发挥团体动力的作用,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一种活动课[1]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也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

我们不难发现,心育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特别是班会课、品德课)之处,在于其教学形式以活动为主,教学目标以增加学生心理体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核心。然而心理体验、心理素质这些名词是如此虚无缥缈,让教师在进行课程效果评价时无所适从,这也是心育教师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原因之一。

蔡中元[2]在“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懂得如何上好心理课”一文中提到,心理课的两个基本要求是体验和分享。心理课十分重视分享,因为如果只有体验没有分享,那么心理课的活动和做游戏就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体验没有通过表达来整理回顾,就可能像朦胧的烟雾一般随风飘散。

二、提高心育课课堂实效性的难点

(一)课时的有限性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指引》[3]指出,“学校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列入课程表,课时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统筹安排,每班每两周至少安排1课时。”《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专业要求与工作职责指引》[4]中也明确指出,小学每周8~10课时,中学每周6~8课时。

由此可知,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心理课的课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很少的,一般是两周一节。这两周一节的稀疏频率,要营造分享的团体气氛是十分艰难的,尤其是在本来团体建设并不好的班级,当要求分享时,因为学生害怕被嘲笑、被攻击,整个班级总是鸦雀无语。

(二)学生的随意性

在一线工作过特别是刚入职的心理教师,都会遇到过这样的困境:一上心理课,学生就闹哄哄的,纪律难以控制。即使这不是心理课独有的现象,也是上心理课时普遍存在的现象。前文谈到心理课课时的有限性,这直接导致心理教师拿不出很多的时间来树立自己的权威,也难于用这些宝贵的时间来给学生讲纪律要求。同时心理课还没有考试这一评价体系,学生就会觉得上心理课就是来放松的,可以自由地放飞自我,对课堂的行为自律大大降低。在心理课上,说话、打闹、看课外书、做作业等情况比其他课出现更频繁,使心理课的实效性大大降低。此外,为了让课堂效果具有延续性,心理教师有时会布置精心构思的课后作业,然而做作业的学生并不多,完成质量也不高。

(三)缺乏评价体系

学科课程教学是否有效果,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每一次的练习表现、考试分数来检验,也能通过课后的作业来了解学生存在的困惑点,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以在下一节课巩固,或是在下一个学年的教学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而心理教师虽然同一节课会重复上多次,但是由于不同班级的团体动力和团体氛围不同,对于同一节课的教学反馈也就不一致,再加上实现目标(心理改变)的可观察性较低,因此难以对课程进行有效的和有针对性的调整。

三、使用心理笔记本的益处

(一)树立规则意识,建立仪式感

通过使用心理本,让学生在内心有效地建立起一种意识,“心育课是一门正式的课程,不是完全让我们放松的,有它的要求,有它需要完成的任务,我们需要认真去对待。”这样的规则意识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更自觉地遵守基本纪律要求,让教学更加有序地进行。

《小王子》中提到,“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每节课使用心理本记录自己的体验与收获,像养成每天登记好作业才放学的习惯一样,让学生知道心理课有这么个仪式,有这么一个时刻让他们静下心来回顾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体验,知道心理课并不是单纯的游戏课或者活动课。

(二)帮助学生通过表达来整理经验

前文提及,分享和体验是心理课的基本要求。但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分享来整理经验,而书写心理本则是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进行的表达过程。绝大多数的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会回顾和思考在活动中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且书写心理本还有一个好处是,那些在课堂中不敢表达出来的感受和体验,现在可以写出来了。本子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是私密的,不必担心被嘲笑、被攻击,而且会得到教师的接纳、肯定和解惑,可以写下他们最真实的内心体验。

(三)幫助学生觉察自己的行为

核心素养中强调,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而自我教育的前提是学生首先能够觉察自己的行为,以及行为带来的相应结果。在完成心理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去反观、去觉察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并做出评价。这对于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中进行自我调整尤其重要,只有看见了,才有可能发生改变。

(四)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过程

通过批改学生的心理笔记本,心理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疑惑点,能够从中评价自己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否突破。

让笔者感受特别深的一节课是性教育课中的“家族相簿”绘本教学课,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在于要认识到熟悉的人也会对孩子进行性侵,所以只要他人触碰你的身体,让你感觉到不舒服时,就要学会拒绝。当时在课堂上,学生听绘本故事听得十分入迷,对故事后面提问的问题回答十分准确,在角色扮演中也表现出色,让我感觉这节课的效果良好。然而当我翻开心理笔记本的时候,我发现过半的学生在写本节课的收获时,写的是“我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和陌生人玩;当陌生人摸我们的身体时,要学会拒绝。”这远远没有解决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因为很多时候对孩子实施性侵的并不是那些看起来可怕的陌生人,而是那些“看起来是好人”的熟人。

因此,在这节课后,我增设了“身体小卫士”一课,课堂中重点给学生强调,不仅仅是陌生人可能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熟人也有可能,这些人包括身边的亲人、老师、医生等等。只要是有人触摸你的身体,让你感觉到不舒服,那么请你一定意识到这是不对的,需要坚决地拒绝。在此绘本课上,我增设了问题——“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可以触碰我们的身体?”“当熟人触碰我们身体,让我们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时,我们要拒绝吗?”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会预防性侵。

此外,通过学生的反馈,心理教师也可以知道他们对于这节课哪些部分印象最为深刻,有哪些收获,而这些收获也是教师在以后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的切入点。例如在一节合作课中,同样是创意歌唱,学生们发现合作中愿意适当妥协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是教师在预设时没有想到的,可以作为引导点的补充。

(五)加深学生印象,促进课堂间的联结

心理课两周一节,学生很多时候会忘记上过什么课,而书写是让人保持记忆最好的方法。其次,教师从学生作业本中获得原始素材,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收获,在下一节课时用学生的话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会让学生们感觉十分亲近和接地气。同时,自己语句被引用还可以让该同学感觉到自己的想法被看见和被重视,获得内心的肯定,增加了对心理课的期待和重视。

从回顾上节课来引入下一节课的内容,能够更好地保持课程的延续性。例如我在讲完“梦想开花的声音”一课之后,后面要上“从容面对困难”一课,在新的一节课的开始,我就引用了学生在作业本中写下的话,“当写完自己的梦想清单后,我都想落泪了,这节课让我看到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这句充满真情实感的话瞬间勾起学生们对上节课的回忆和体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我接着说,“有梦想很美好,而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我们会遇到什么?怎么样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呢?今天我们通过这节课,一起来探寻吧!”寥寥几句话就能激发情感,很好地引入主题,并让学生们知道,要实现梦想,还需要我们学会从容地去面对困难。这个衔接使课程内容自然深入下去,延续性更强。

(六)促进师生关系建立,起到预防性教育作用

心理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同,我们面对的学生太多了,一个班中能够记住的可能只是最积极和最调皮的学生,很多学生会被忽略,而难以实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而有了心理本这个小助手,通过批改作业,心理教师也能够发现哪些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但是怯于表达,能够发现哪些学生上课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并希望改变,等等。批改完后做好登记,在上课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引导。对有想法但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可以主动点名,让他起来回答问题,给他提供表现的机会。

钟志农[5]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全体学生为辅导对象、以心理辅导课为主要载体的发展性、预防性辅导模式,从“消极应对”向“积极预防”转换。而心理本的批改过程也是和每个学生短暂交流的过程,有时候可以起到拉近师生距离、预防心理问题的作用。例如这学期期末,就有学生反馈,“真的很感謝老师,当上‘与学习压力SAY  HELLO一课时,自己的学习压力真的很大,老师在心理本上给我的留言真的让我超级感动!”

四、使用心理笔记本的技巧

周西翔、张佩媛[6]研究发现,在使用心理本一段时间后,出现了部分学生对心理笔记本重视程度不够、保存随意、无话可说的困境,因而没能起到预想的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回顾自己收获的作用。因此我在实践时,选择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使用心理笔记本,并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使用它,达到提高心育课堂实效性的效果。

(一)规范心理笔记本的书写要求

“无规矩不成方圆”,当心理笔记本成为课堂常规时,使用起来就变得自然而然。在每个班四年级新学年开始的第一节课,我会给班上每个学生发一本单行本,并让学生们在单行本封面写上“心语录”(心语录有两层寓意:1.记录学生心语;2. “录”谐音“路”,指学生的心路发展过程)三个大字。然后学生们郑重地写下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以及阳光老师的姓名。

接着,教师在课件上展示心理本内容书写的模板,并告诉学生,一般在心理课最后五分钟,我们要一起来完成这两个问题,下课后心理课代表会收齐心理本上交。心理本的上交情况会计入期末心理科目的平时成绩。

(二)提供心理笔记本书写的基本模板,书写后分享

在每节课结束前五分钟,课件上出示这节课的主题以及书写基本模板,书写模板如图1。上面是简单的两个问题,对第一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回顾本节课自己的感受和学习到的内容。例如同样是“手拉手来合作”这一课,有学生会写,“如果在合作上,每个人都非常愿意做自己的任务,因为是自己愿意的任务,合作起来会更容易”;也有学生会写到,“合作时要体谅他人,要相信队友”;也有学生会写,“我发现我在合作中经常担任领导者,这让我感觉到责任重大”。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这突破了心理本无话可说的难点。第二个问题使用了刻度化的问法,然后要求具体化,这是心理辅导中的技巧,通过分数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这是幫助学生进行自我觉察的很好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在学生写完之后,在收获园中,当我提问“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学生们都有话可说,也促使更多同学进行分享。图2即一位同学的心语录示例。

(三)及时反馈,给予评价和留言

要让学生有持续书写的动力,形成认真书写心理本的习惯,心理教师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正强化对形成行为的重要作用,而心理教师反馈中的评价和留言就是最好的正强化物。

每一次学生上交心理本,我会及时进行批改,根据学生写的内容和格式进行评价,一般分为A+、A、A-三个等级。内容上有自己想法并贴合上课内容且格式正确的,可评为A+。

同时,我会针对不同的情况留言。如当学生在心理本中写下特别好的想法时,我会给他点赞;当学生在心理本中写出自己的困惑时,我会简单地给予回复,有时也会邀请他来阳光小屋面谈;当学生评价自己不够自信时,我会给予鼓励。

(四)课前表扬,辅以代币奖励

在批改完心理本后,我会让心理课代表帮助我登记好学生们的评价等级。在心理课前,课代表分发心理本,课上我对获得A+的学生重点表扬。有时课堂时间比较充裕,我还会读出一些学生写的收获,给其他学生启迪,也让写收获的同学感受到被表扬的喜悦。

针对四年级学生,在培养书写心理本习惯之初,我会对获得A+的学生予以代币奖励,集够10个小印章的学生在期末可以获得文具小礼品。外在的物质奖励会慢慢促使学生们形成行为习惯,到五年级的时候,即使没有外在的奖励,他们也能完成心理笔记本的书写。

(五)进行期末心理课调查

期末,我请学生们在心语录上写下“这个学期,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以及原因”。他们会翻阅心理本,并认真思考作答。如有学生写到,“我最有收获的一节课是‘我们一起来合作,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相信队友,因为只有队友值得你相信,这样和同学的友谊越来越深。而且课上我的心情越来越开心,做梦也梦到队友了。”

从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心语录达到了记录学生心里话的作用,从中也能够看到心理课对他们的影响。他们记住了心理课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了运用心理课的技巧,真正提高了心理课的实效性。

五、不足与思考

在使用心理笔记本的过程中,我有以下两点困惑和思考。

1. 六年级的学生能够在心理笔记本上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而在班级进行分享时,主动分享的学生并不多,团体中的想法在课堂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分享。如何让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达到更好的平衡,这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2. 大部分主题课用的都是基本的书写模板,学生有时会感觉枯燥,而且花的时间较多。因此后期,在部分课堂我会不再采用书写模板,而直接根据课堂内容灵活设置,如“你好,小确幸”一课中,让学生先简单写下自己三个小确幸,然后在课堂分享。愿意进一步探讨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书写。这样可以降低每次书写重复问题带来的倦怠感。

六、结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推行和使用心理笔记本时,我想起了这句话。心理教师要教的学生很多,批改心理笔记本需要很多时间,但是当心理教师踏踏实实地真心诚意地对待和回复每一个学生的回答时,他们也会以诚恳认真的态度完成心理笔记本上的内容,这样心理笔记本才会真正提高心育课堂的实效性。同时,学生的留言也可以帮助心理老师进行课程效果的评价,提高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丰盈了教师的内心。

参考文献

[1] 林卫平.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2] 蔡中元.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懂得如何上好心理课[EB/OL].https://zhuanlan.zhihu.com/p/24728549.2017

[3]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指引[EB/OL].http://www.gd.gov.cn/govpub/bmguifan/201604/t20160414_227393.htm.2016

[4]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专业要求与工作职责指引[EB/OL].http://www.gd.gov.cn/zwgk/lsgb/content/post_129001.html.2016

[5]钟志农.发挥心理辅导课的积极预防功能[J].江苏教育,2016(48):1.

[6]周西翔,张佩媛.小小笔记本 发挥大作用——心理课活动笔记的应用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0):19-21.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一小学,佛山,52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