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为培养低年级学生听说能力搭建“支架”

2019-09-18胡国静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图画讲故事绘本

胡国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听、说最基本,听说的功夫差不多,‘读、写两项就容易办了。”他用精辟的语言表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不但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低年级学生单纯、幼稚,拥有较强的模仿性、创造性,在这时候对他们进行培养,就很容易激发他们积极锻炼听说能力的自觉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决定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为培养低年级学生听说能力搭建“支架”。

一、天天听故事,培养听说兴趣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课堂上是坐不住的,只能维持几分钟的注意力。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只有在听故事的时候,孩子最安静,神情最专注。为了让学生喜欢我,喜欢语文课,我开始利用每天的晨会课给孩子们讲故事,《格林童话》 《安徒生童话》 《爷爷一定有办法》 《猜猜我有多爱你》……不知不觉,激发了学生的听说兴趣。

1. 用耳朵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闲暇时应该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升文学修养,这样才能用规范准确、清新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敬慕之情,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也将更浓厚。

每次讲故事之前,我自己都会先读几遍,明确每一个字的准确读音。讲故事的时候,做到抑扬顿挫,让自己的声音富有感染力,这样不仅能吸引孩子,还能以清晰、规范的语言为孩子做好学习语音的榜样。我还常常让学生将一些篇幅较短、耳熟能详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请家长适时指导,孩子们自然都得到了愉快的体验。这样,在听故事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2. 用嘴巴“听”。在所有的故事里,低年级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是绘本故事,因为绘本故事中文字较少而图画很多,画面也比较丰富,极大地吸引了小读者的眼球。但是,绘本不同于带有插图的小说,绘本中的图画不是装饰,而是用来表达故事情节的,其中隐含着大量的关于故事情节的信息,少量的文字只是起到提示的作用,因而,如果只是读绘本中的文字,一本绘本两三分钟就读完了,这个故事又怎么会有趣味呢?那么,该如何给低年级学生讲绘本故事呢?首先,教师自己要先读懂绘本,要能夠发现画面中的细节。讲故事时,引起学生对绘本画面的兴趣并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表达,会使孩子体会到寻找和发现的乐趣,从而对绘本故事充满了期待。如我给学生讲绘本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在这个故事里,一块蓝色的毯子经过爷爷的巧手改变,每次都给小男孩约瑟带来无限的快乐。我在讲这个故事时,每次公布爷爷的改变前都会让学生先来猜一猜:旧毯子可以做什么呢?旧外套可以做什么呢?旧背心可以做什么呢……孩子们畅所欲言。猜的过程中也会引发很多话题,有的孩子说旧外套可以做被子,旧背心可以做裤子,这时候我就问其他同学是否赞同,有同学说不赞成,因为布料不够了。正如这个故事,从毯子到背心到纽扣,布料在爷爷每一次“咔嚓咔嚓”的剪刀声中越来越小了,能做的东西也只能越来越小了,这就从故事中生发出了许多跟生活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明白“语言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也要尊重生活”的道理。

3. 用眼睛“听”。再以《爷爷一定有办法》为例,这本绘本里只有小约瑟的一家吗?细心的学生发现每一页的下面,还有一小长条的画,画着老鼠的一家。小老鼠的穿着是什么样?家里是什么样?他们哪来的蓝色布料?这又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在绘本文字里丝毫没有提及。所以,在给学生讲绘本故事时,还要让学生用眼睛“听”,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去创造新的故事。给孩子讲解绘本故事,能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在听、看、想的过程中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天天讲故事,提供听说平台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要从低年级就注重加强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人们用来交际和沟通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

我们班有个女孩子,一年级上学第一天我就认识了她。那天,是我负责中自习,我想从侧面了解学生的大概情况,就建议他们可以上台讲故事。那个女孩子是第一个举手的,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我当时就有一种捡到宝的感觉:多聪明的学生啊!但后来发现,她学习非常吃力,只对故事感兴趣。那么,我能不能从故事入手,让学生因为故事喜欢上我的语文课,让喜欢成为一种动力,帮助他们学习呢?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每周讲一个故事,原来的每天听故事时间,则改成学生每天讲故事时间。我给全班40名学生排了队,特别积极的排前面,稍显羞涩的排后面,每天将他们讲故事的视频发到班级QQ群里,鼓励家长给予点评,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找到不足之处,加以锻炼,一轮下来,评选出大家最喜爱的小小故事家并给予表扬,其余学生都将获得积极参与奖、勇于表现奖。第二轮讲故事,我就在每个学生讲故事之前对他们进行指导,注意培养他们做到上台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最后,让学生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每个学生讲完后,我都会肯定其进步之处,还利用晨会、班会课时间,将讲故事视频放给他们看,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说、想说。讲故事,丰富了低年级学生的词汇,培养了低年级学生说的勇气,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周周编故事,提升听说能力

习作是很多学生学习中的难题,一说要写习作,许多学生都会唉声叹气,表示没有内容可写,写不好。为了学生到三年级学习习作时不至于抓耳挠腮,经历了一学期的“天天讲故事”之后,我决定从二年级开始用编故事的方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把说练得差不多了,再来写一写,这样循序渐进,学生就不会感到太困难了。

我说的编故事,其实就是看图说话,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理解,进行听说训练的一种方式。编故事的时间定在每周五的阅读课,就是我们用来听故事、讲故事的“故事课”,因为不需要考试,没有作业,学生特别喜欢,也全然没有压力,思维更加活跃。

第三次编故事,我们的图画是这样的:1. 一个男孩子在踢球;2. 球掉进洞里;3. 男孩子哇哇大哭;4. 球浮上来了。

看见这四幅图,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一个简单的故事很快就出炉了:一天,小明在草地上踢球,不小心将球踢到洞里了,他急得哭了起来,泪水掉进洞里,球就浮上来了。(这是从图上直接观察到的)不过,很快就有学生叫道:“泪水哪有那么多?都能把洞填满?” “对呀,那你觉得这幅图画怎么样?”我追问。“这幅图画真有意思!” “好,同学们把××同学刚才两次说的话加上去,连起来说说看。”然后故事就成了这样:一天,小明在草地上踢球,不小心将球踢进洞里了,他急得哭了起来,泪水掉进洞里,球就浮上来了。泪水哪有那么多?都能把洞填满?这幅图画真有意思!接着,我请两个同学分别讲这样的两段话,让同学们比较,大家都觉得第二种说法更好,虽然都说不出理由,但意会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谁能和大家说的不一样?”就这样讲完一个故事太草率了,我又抛出了话题,鼓励他们从图画之外找故事。大家积极思考,你讲我补充,我讲你提问,兴趣盎然。一节课快结束时,我给他们提出要求:做小小故事家,回家后把自己编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然后把故事记在漂亮的小本子上,等学期结束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自己创作的故事书,多了不起!

实践证明:天天听故事,天天讲故事,周周编故事,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听、说的机会,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更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些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城东小学)

猜你喜欢

图画讲故事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听冬神讲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