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9-09-18曹丽萍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水洼巴掌雨珠

曹丽萍

一、析词品句,感悟“道”美

1. 在作者眼里,铺满落叶的水泥道是怎样的?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这是全文的中心句。门前的水泥道美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进入课文,细细品读。

2.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 读一读。默读课文第1—7自然段。(2) 想一想。水泥道美在哪里?圈画关键词句,做批注。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水泥道写美的?

3. PPT出示第4自然段。

(1) 水泥道美在哪里?(聚焦“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说体会)

(2) 想象说话:水泥道有亮晶晶的水洼,像______,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3) 递进说话:水泥道有亮晶晶的水洼,像______,映着一角小小的、______的蓝天。(结合第3自然段,捕捉“明朗”一词)“明朗”是什么意思?(光线充足,明亮)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4) 选词填空:晴朗  明朗

A. ()的日子,我们去郊外踏青。

B. 今晚的月色格外()。

(5) (PPT出示插图)看,清澈的水洼像一面镜子,明朗的蓝天倒映在里面,真像一幅美丽的画!

(6) 小结:秋雨过后,潮湿的水泥道因水洼而显得美丽。(板书简笔画水泥道,贴水洼图)

4. PPT出示第5自然段。

(1) 水泥道还美在哪里?(聚焦“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闪着雨珠”说体会)

(2) PPT出示两个句子,比较:

A.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B.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叶子。

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一片片”写出了叶子的多;“金黄金黄”写出了叶子的颜色很美)如果去掉一个“金黄”,好吗?(不好。连用两个“金黄”,表示很黄很黄,程度更深)

(3) (PPT出示梧桐树叶图)读好“金黄金黄”这个词。像“金黄金黄”这样写颜色的ABAB式的叠词,你还知道哪些?

(4) 这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还闪着雨珠呢!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想象说话:树叶上闪着晶莹透明的雨珠,像______。(像珍珠、像钻石……)

(5) 金黄的树叶上闪烁着一颗颗圆润的、晶莹透明的雨珠,在阳光下光芒熠熠,具有一种动态的美、生命的美。这一颗颗雨珠,给落叶带来一份生机、一份灵动,也让水泥道显得更加美丽。

5. PPT出示第6自然段。

(1) 水泥道更美在哪里?(聚焦“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说体会)

(2)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把这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怎么说?

(3) 出示: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________

________地毯。这句话美在什么地方?(作者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泥道上有水洼、有落叶的色彩之美、色泽之美)

6. PPT出示第7自然段。

(1) 水泥道最美在哪里?(聚焦“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不规则,有些凌乱,更美”说体会)

(2) 作者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老师这里有一片法国梧桐树叶,(出示实物)伸出你的小手,看看树叶像巴掌吗?(形状像,但颜色比我们的手掌还要美,是金色的)这里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法国梧桐树叶的颜色和形状。

(3) 这篇课文出自《小巴掌童话》,看来作者张秋生很喜欢“巴掌”这个有童趣的词。再看看这句话与课题有什么关系?(点题,告诉我们“金色巴掌”就是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那为什么作者不说“铺满法国梧桐树落叶的水泥道”呢?(这样题目太长,读上去啰嗦,也没有“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有趣、美)所以,我们写作文时,题目要讲究,它是文章的眼睛。

(4) “这一片片金色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什么叫“熨帖”?我们先来看“熨”字。看到这个字,让我们想到了一样东西,是什么?(烫衣服用的熨斗)我国最早的熨斗是用青铜或者生铁铸成的,外形像一口平底锅。使用时,把烧红的木炭放在里面,加热底部,再熨烫衣服。“熨”的本义是:用金属器具加热,按压衣服,使之平贴。那么,这里的“熨帖”是什么意思呢?(表示平貼、服帖)“熨帖地”“平展地”这两个词写出了什么?(写出了落叶本身宽大平展、又因水泥道上有水而紧贴地面的样子)

(5) 风吹雨打,许许多多的落叶随风飘落,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凌乱”是什么意思?(杂乱而无条理)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凌乱”给人的感觉是不美的,为什么这里作者却说“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呢?(PPT出示图,生说体会,体会自然之美、随意之美)把“更”字去掉,可以吗?(不可以。“更”字说明水泥道本来就很美,有水洼,有倒影,现在有了落叶,就更美了)

7. 回归整体:课文第1—7自然段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具体地描写了秋雨过后水泥道的美。

【设计意图】围绕核心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品读关键语句,层层感悟水泥道之美,也感知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景物写生动。教学过程中,立足语文素养,渗透了字、词、句、篇多个维度的训练:一是紧扣单元要求“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明朗”“凌乱”两词,并渗透相关学习方法;二是体会叠词的妙用,进行叠词的拓展积累;三是进行近义词的辨析,训练学生的语感,学会精准用词。句子方面主要是进行句式训练,通过想象丰盈学生脑海中的意境,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整个环节的教学,始终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极力打开学生的经验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深化对“美”的体验;始终强化“语用”训练,在语言情境中迁移运用。

三、想象交流,感悟“情”美

1. 走在这样的水泥道上,作者的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来?(出示第8、9自然段)

(1)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这句话中带点的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爱护自然美,想数清落叶的数量)

(2)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这句话有比喻,有拟人,表面上写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落叶丛间蹦跳、歌唱,其实是说“我”像一只小鸟,在美丽的水泥道上蹦跳、歌唱,写出了“我”心情的欢愉)

(3) “要不是……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这句话说明什么?(“我”很喜欢这条水泥道)

2. PPT出示第10—11自然段,指名读。

(1) 你发现这两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首尾呼应,末段点明中心)

(2) 在作者笔下,秋雨过后的一条普通的水泥道,卻是那么美!为什么?(因为“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想象、热爱生活的人,能随时发现生活中的美)

【设计意图】落脚于“情”,由外显的内容层面走向内隐的情感层面。回归中心句,感受作者对水泥道、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想象、热爱生活的品性;同时,习得文本首尾呼应、一唱三叹的结构之美。

四、拓展阅读,写话迁移

1. 阅读链接。

(1) 出示:课文后阅读材料汪曾祺的《自报家门》“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百看不厌。”

(2) 讨论交流:“我”的上学路是怎样的?“我”有什么感受?(一条大街,一条小巷弯弯曲曲,两旁有各种各样的店铺。“我”进这个店看看,进那个店看看,新鲜有趣,百看不厌)

2. 练笔写话。

(1) 张秋生笔下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汪曾祺笔下那繁华热闹的小巷,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同桌交流交流。

(2) 那么,怎么把我们看到的美景写好呢?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

梳理方法:A. 先要写清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B. 不但要写出那个地方有什么景物,还要写出景物的特点,比如颜色、形状等;C.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景物写生动写形象;D. 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上下、远近)来写,也可以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之类的句式。

(3) PPT出示写话要求:用几句话写写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所看到的美景,用上这些“好方法”。另外,书写要工整,标点符号要正确运用。

(4) 先四人小组里交流,互相提提意见,再集体交流,将学生作品展示在屏幕上,师生一起评价、修改。

(5) 小结:同学们用自己优美的笔触写出了自己的发现。是啊,只要你热爱生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相信你会看到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设计意图】以“大语文观”观照教学,以一带多,拓展阅读面。通过拓展阅读相类似的文段,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发现、不同景象,同时也为下面学生写话作铺垫,打开思路。由学到用,最终走向语用实践,仿照课文迁移写话,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写出自己发现的美景,习得文本语言之精华,同时,也在写话中渗透了观察生活、发现美的人文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水洼巴掌雨珠
“巴掌雨”玩具风靡火星
小水洼
巴掌云
小水洼
踩水洼
雨珠·露珠·泪珠
跳过小水洼
雨珠
如何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