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材语言积累的比对与教学建议

2019-09-18刘春范敏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古诗词词语课文

刘春 范敏

小学阶段具有基础性和启蒙性特征,小学语文就是“涵养”的语文,重在积累。积累的内涵非常丰富,《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积累的内涵可概括为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语言积累。包括三个方面:语言基本材料的积累,语言典范的积累,语言知识和方法的积累。第二个维度是生活积累。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观察周围事物、强化自我感悟和运用生活资源的学习机会。第三个维度是情感与文化积累。重视语言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承载着民族丰厚的文化。三者之间彼此沟通、相互包容、逐步丰富、互为促进,达成“涵养”儿童的目标。本文主要围绕语言积累,对苏教版小语教材和统编版小语教材进行比对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旨在为两套教材使用的平稳过渡提供积极的参考。

一、两种版本教材语言积累内容的比对分析

通过对两种版本教材中积累内容的梳理和比对,可以看出,两种版本教材都鲜明地体现了重视积累的编写理念,语文积累都同样指向三个维度,即重视语言积累,强调生活积累,强化情感和文化积累。同时,在具体编排方面体现了同中有异的特点。

1. 积累途径的多样化。苏教版教材和统编版教材都将积累内容分别编排在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或单元练习)中。有所不同的是,苏教版教材在每个单元练习中都安排了“诵读与积累”或“读读背背”等栏目。而统编教材在每一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日积月累”栏目,并形成序列;同时,从二年级开始,每册教材附录专门设有词语表,为学生大量积累词汇提供了資源。

2. 积累内容的丰富性。苏教版教材和统编版教材的积累内容都包括课文(片段)、词语、成语、古诗文、名言警句、歇后语、谚语、俗语、楹联、蒙学读物、文化常识等多样化的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统编版教材增加了成篇的浅易文言文,同时,词语积累涵盖了如儿童生活、社会文化生活、自然风物、现代科技等更加广泛的内容。

3. 积累数量的增减变化。两种版本教材在不同类别积累的数量方面变化较大,如统编版教材减少了课文(片段)、成语和谚语、韵语等背诵积累的数量,大幅增加了词语、古诗词、古文等的数量(具体比对数据见下表)。

通过进一步梳理和比对,我们还发现,在上述数据中,有57首古诗词是统编版教材独有的,而且相当一部分在《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75首古诗之外,教师和学生都比较陌生。有34首古诗词是两种版本教材共有但编排年级不同的;还有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等诗词名句,是通过“日积月累”或“课文拓展链接”板块呈现出来的。同时,还有30组统编版教材独有的经典名句,包括经典的话语、名言警句、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文化常识等丰富的内容。

4. 积累样态的灵活性。两种版本教材在语言积累和材料的呈现方面灵活多样。以统编版教材为例,同样是词语积累,不同栏目的词语呈现方式各具特点。课后练习中主要以课文出现的和基于课文拓展的词语为主;“识字加油站”中需要积累的词语与学生生活链接,以生活场景或主题类别进行呈现;在“我的发现”栏目中呈现的词句,则从汉语言文字组成规律出发,进行归类呈现,注重方法总结,便于学生理解、归类和记忆。而字词句运用(三年级之后改为“词句段运用”)栏目则以运用为策略,如“看到下面的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等提示和要求,帮助学生内化积累,外化表达。不同积累样态的灵活呈现,凸显了统编版教材基于理解、便于记忆、链接生活、指向运用的积累理念。

二、统编版教材语言积累的教学建议

(一) 有机整合,巧妙融入,将语言积累材料转化为语文学习资源。

在两种版本教材交替使用的时间节点上,需要学生自我调整和衔接的内容较多,处理不好,将会直接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将统编版教材独有的或者两种版本教材共有而编排年级不同的积累内容,有机整合,延伸拓展,巧妙融入当册教学内容中,将需要补充积累的任务,转化为拓展语文学习空间的有效资源。

1. 以诗带诗。可以从表达主题的视角出发,有机拓展相应的古诗词。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自然山水。单元页上引用了王维的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单元课文有《观潮》 《走月亮》 《繁星》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教师可以适时引入《画》 《望庐山瀑布》 《望洞庭》等古诗,或“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等相关诗句,有效拓展学生的诗词积累。还可以围绕诗人这个角度适度拓展诗作。如四年级第三单元编排了《古诗三首》,其中有苏轼的《题西林壁》,学习时,可以拓展苏轼的另外两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和《赠刘景文》。这样一来,需要补充的古诗词便自然成为教师教学拓展和学生语料积累的有力资源,将补充积累任务与正常的教学内容无痕对接。

2. 依文引句。名言警句、名人名言不仅对学生精神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还是点拨引导、激活推动、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学习资源。教师可在学习课文时,运用这些名言警句评价人物,诠释主旨,指导学生活化运用。如四年级上册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抒写了周恩来少年时的远大抱负,学习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志当存高远”“有志者事竟成”等名言表达阅读时的感悟,在运用中进一步深入体会名句的意蕴。还可以深化理解,推介补充。如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可以引入名家论述“诗”的经典名句。这些名言既可以作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价值、节奏和情感的学习支架,又可以在具体的课文情境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积累。

3. 适时而用。和生活紧密连接的经典名句,如谚语、俗语等,是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重要资源。教师可适时选用,充分发挥经典名句在学生生活中的运用价值。如在相应的季节,提醒学生用“立了秋,把扇丢”“二八月,乱穿衣”“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等谚语来描述季节特征。可以在需要的场景中,提示学生运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俗语调节同学之间的关系,进行自我教育。当教材中选取的经典语言材料成为教学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时,积累不再是单独需要完成的繁重任务,而成为助力学生语文学习的“能源库”。

(二) 分门别类,精准定位,明确不同语言材料积累要求与策略。

学生需要积累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序列,有机编排在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各栏目中。不同的语言材料,不同的学习板块,积累的目标、路径和方式都有所不同,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细致梳理,运用适宜的积累策略,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积累。

1. 依据不同板块功能,确定积累目标与路径。统编版教材中古诗文编排在两大板块中:一是作为课文呈现;二是编排在“日积月累”栏目之中。二者都强调通过朗读,熟读成诵。不同的是,作为课文呈现的古诗文,低年级主要发挥特定语境中识字和写字的功能,同时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中年级要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高年级要能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情境,体会情感,并能通过诗词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而“日积月累”栏目中的诗词积累,只要学生能够做到正确朗读,大致了解诗词意思,自然形成积累即可。如《江雪》编排在二年级上册“日积月累”中,教师无须讲解作者柳宗元的身世,以及诗中表现出来的卓然独立、清高孤傲的形象。学生只要能够借助画面,了解詩中所描绘的雪景,帮助背诵积累即可。

2. 依据不同内容特点,选择合宜的积累策略。“日积月累”中的积累内容种类众多,意蕴丰富,语言表达各具特色,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的策略与方法是不一样的。如学习俗语、歇后语、谚语时,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辅以情境任务,在听说读写中主动开展言语实践,帮助学生在运用中活化理解,形成积累。而对于出自经典子集的名句,如《论语》中的“不迁怒,不贰过”,《孟子》中的“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等难度大的句子,可以引导学生质疑,并运用自主理解、网络搜索、查找工具书等路径,在师生、生生互助的过程中扫除障碍,进行积累。还可以用讲古人相关故事、在现实中应用等方式,将原本抽象的语句,通过与鲜活的人物和具体的生活相勾连的方法,使形象生动起来,帮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经典名句的价值,获得精神滋养。

3. 依据不同学段需要,逐渐提高积累要求。对于同一类型的语言积累材料,学段不同,其积累的要求和特点也有所不同。以词语、成语为例,第一学段要求学生乐于积累,并能大体理解基本意思。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展示台”出现的“白云、乌云、朝霞、晚霞”“含苞待放、百花争艳、花红柳绿、春色满园”等词语和成语,在小气泡中,以第一人称分享、建议的方式,强化学生交流的兴趣和意识。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理解并分辨词义间的细微差别,能借助语感在较复杂的语境中恰当运用。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出示“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等词语,要求学生“读一读,想想这些词语用来形容哪些人”。第三学段则要求能准确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确切含义,准确理解成语的特定含义,能借助语感在复杂的语境中恰当运用,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要求学生理解戏曲中的词语,读一读,交流意思,并用上词语说一句话。简言之,顺应儿童成长节律,逐渐提升积累要求,可以帮助儿童拥有语言积累的“获得感”,保持语言积累的深度兴趣。

(三) 依托情境,生动呈现,体现儿童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趣味。

面广量大的积累内容,一成不变的背诵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还会导致即使会背了,也不喜欢、不会用。因此,语言积累应力求突破“死记硬背”的路子,创设生动鲜活的语言实践情境,运用更加符合儿童趣味的方式,让儿童在与情境互动中经历理解、记忆与运用的思维过程,喜欢积累,乐于积累,并能积极主动地学以致用。

1. 创设有趣的主题活动情境。可以基于教材内容与季节时序,设计“节日中的古诗词”“永恒的月亮”“依依离别情”“满园春色诗意浓”“听古人讲故事”等主题活动,带领学生梳理之前学过的同类古诗词和新积累的古诗词,用读一读、诵一诵、问一问、画一画、演一演、写一写等形式,展开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打开积累与运用的通道,链接诗词与生活及其他艺术的联系,促发学生对于古诗文积累价值的认同和热爱古诗文的情感。

2. 创设互动的竞赛游戏情境。如采用班级诗词大会的方式,通过“飞花令”“诗词接龙”“挑战诗词擂主”等方式,将评价嵌入活动之中,在游戏和竞赛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积累热情,帮助学生在富有生趣的学习情境中,呈现古诗词积累的成果,体验古诗文涵养的趣味感和成就感。像“十二生肖”“十二月花名”“不同年岁的称呼”等文化常识,也可以通过“开火车”“击鼓传花”等游戏方式,引领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主动参与挑战,强化、巩固积累成果,体验积累与表现的乐趣。同时倡导教师像于永正老师那样:“凡是要求学生背的课文或片段,我先背下来,这是硬任务。”

总之,在教材更替的过渡时期,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整合意识,精准定位积累目标,合理运用语言材料,选择适切的积累策略,创设有趣的积累情境,用心支持学生在充实、快乐、自主、生动的积累过程中,慢慢达成“铢积复寸累,日久气自华”的语文素养提升目标。

(作者单位: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州市泉山区教研室)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词语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踏青古诗词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找词语
背课文的小偷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背课文
古诗词中的新年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