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贸易摩擦的特征与应对策略

2019-09-18王欣张志

对外经贸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应对策略特征

王欣 张志

[摘 要]中美贸易摩擦经过十一轮的高级磋商,不但没有达成共识,而且情况愈加复杂、多变。以比较优势和贸易保护理论为研究基础,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客观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中美贸易摩擦存在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特征;中美两国经济相互嵌入、相互依存,存在合作与共赢的基础;中国应做好国内经济的调整,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政策建议:建立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新的对外贸易政策体系;提高对美国“双向”开放程度;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特征;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05-0006-04

Abstract: Nearly a year,China-US trade disputes have been going o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not reached consensus, after eleven rounds of high-level consultations, and the situation is becoming mor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rade protec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s of Sino - US trade disputes and conclude as follows, (1) Sino - US trade disputes have long-term, complex and inter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2) The two economies are embedded and interdependent, and there is a basis for their cooperation and win-win. (3) China should adjust its domestic economy to cope with th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external environment.

Keywords: Sino-US Trade Disputes;Characteristics; Strategy

[作者简介]王欣(1961-),女,天津人,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外汇与国际收支;张志(1967-),男,天津人,副教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美贸易争端与人民币汇率相关性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JYJ18-021)。

一、引言

自2018年4月美国因其国际收支大幅逆差分别向北美、欧盟、中国、日本、韩国等贸易伙伴提高贸易关税,其中尤以中美贸易摩擦最为激烈和严酷。双方在一年内经过十一轮高级磋商,仍未就中美贸易达成协议。2019年5月中美摩擦再度升级,美国单方面对原产于中国2000亿美元进口货物的关税由10%提升至25%,并宣称将启动来自中国3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进口关税程序。对此中国为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2019年6月1日对原产于美国的6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中美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贸易对峙不仅影响到两国国内经济秩序(经济结构,商品的成本、价格、利润、流动)和经济增长,而且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贸易摩擦对已经形成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无疑会造成重大的打击,对世界经济产生衰退性影响,OECD(经合组织)2019年5月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目标,认为贸易争端影响全球的投资与增长。

二、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一)相关理论

1.比较优势学说:1871年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国际贸易理論—比较优势原理。这一理论认为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是静态分析。两国同种商品相对成本存在差异是国际贸易存在的基础之一,如果随着技术进步,两国的相对成本等同,则贸易中止,贸易国之间不会受到任何的伤害,这是个非常完美的结论。但如果从两国贸易实际动态过程分析,情况并非如此,可能生出两种结果:(1)出口国相对优势的行业,低廉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以及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其产品价格的竞争优势足以使进口国消费者放弃本国生产的同类产品,以至于本国同行业遭受重创,失业率上升。(2)进口国相对弱势的产业随着技术水平进步,其产品的成本、性能与出口国产品类似,甚至超过,出口国产品失去竞争优势。进口国或减少进口或不再进口,以致出口国同行业遭受重创,失业率也将上升。上述两种情况均属于技术进步引致进口国劣势产业或出口国优势产业受损、产业工人失业、贸易失衡,贸易国之间引发摩擦与争端。现实中在自由贸易环境里,各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纷争不断的诱因皆因于此。

2.贸易保护:贸易保护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及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贸易保护的对象多是工业品,著名经济学家李斯特认为在一个国家中最应受保护的是工业,工业品中比较幼稚且有发展前途的产业。鼓励农业进口,进口农业产品可以为工业提供廉价的原材料。

在现代自由贸易经济全球一体化,各国之间已然形成专业化分工合作,甚至是产品专业化合作格局,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品链、供应链、服务链。但从2018年4月起,美国因贸易逆差大肆执行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5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提高关税到25%。

(二)文献综述

中美贸易摩擦由来已久,对于贸易争端的缘由和解决的对策,中外专家、学者观点差异较大。Noland(1996)对中美贸易摩擦的诱因做了非常客观的分析,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和双边贸易失衡关系密切,与产业内贸易程度也存在相关关系,贸易争端与知识产权保护争端有着紧密的联系。两国自身存在历史的复杂性与制度差异,以及国家战略冲突都影响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而布朗(2013)则完全站在美国利益的角度认为美国的利益深受中国的伤害,美国应该在框架内联合其他受伤害的国家一起解决问题的希望更大。大多数的国内学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美国利用各种贸易保护政策针对中国的出口,导致中美贸易摩擦迭起。王威(2011)、王东(2012)、张哲人(2013)在中美贸易的动因方面认为中美贸易关系不能只考虑经济因素,还应考虑非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从中作祟。 李文增(2018)认为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原因包括,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挑战了美元,中国企业进入了美国科技界的关键领域,美国因此要打压中国的发展战略,以此抑制中国综合经济实力。

本文将借鉴上述研究成果,以比较优势和贸易保护视角把握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的特征、探讨我国应对贸易争端、稳定经济发展的对策。

三、中美贸易摩擦的特征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长期性

中美贸易摩擦将长期存在,这一结论是基于中美两国经济深度依存、相互嵌入的事实和两国间国力的相互竞争。

1.中美两国长期合作的趋势不会改变。中美两国经济深度依存,从贸易量上看,中美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2017年美国对中国出口1303.7亿美元,占美国出口总额的8.4%,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国;同时中国又是美国第一大进口国,2017年美国进口中国商品5056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1.6%。从两国进出口产品结构看,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运输设备、机电、植物产品等,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以机电、家具、毛绒玩具等为主。中美两国进出口的互补性很强,特别是有些产品具有依赖性,此种依赖不是来自价差的利益驱动,而是供需的不匹配。如中美相互间大豆的依存度很高,2017年我国大豆自产量1400万吨,进口量9554万吨,中国对进口大豆依存度达85.34%,其中来自美国大豆的进口额占比30%。美国对大豆出口的依存度是50%,其中25%出口到中国。中国不进口大豆,就不能满足生产及生活的需要,因为中国土地存量不能滿足大豆的种植,而且大豆这种基础性原材料的短缺将推动整个产业链产品价格的上涨。美国不出口大豆,农民的土地荒废,收入下降,农民的失业率上升。因此在产品互补和专业化产品分工已经形成的条件下,中美贸易应长期合作。

2.伴随着相互合作,中美之间贸易争端也将长期存在。贸易争端是贸易国之间的一般规律。仅就经济层面而言,自由贸易是基于两国产品的“比较优势”,成本的优势互补,每个国家都出口具有成本“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成本“比较劣势”的产品,在这一框架下,贸易双方都得到利益的最大化。但“优势”与“劣势”是动态的,当一国因科技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原来“成本劣势”的产品转变为“成本优势”,从进口→不进口→出口的循环过程是对原有平衡贸易关系的破坏,引发贸易摩擦。经济发展的现代阶段,国际贸易不仅仅体现为贸易初期两个国家之间物品的互通有无,更重要的是其与一国的国际收支、外汇、就业、经济增长存在非常强的相关性。因此贸易各国都将国际贸易作为宏观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当出现贸易不平衡有碍于本国经济发展,国际间争端、谈判、协调不可避免。而且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长期性特征非常明显。

就中美贸易摩擦而言,中美贸易逆差是客观事实,逆差的根源:一是伴随着中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技进步,中国产品具有更多的比较优势。科技强国是中国长久的发展目标,中国产品的比较优势越来越强;二是美国经济是以消费为导向的发展模式,重消费、轻储蓄、轻投资,消费支出占其GDP的比例60%,消费需求对GDP贡献率为80%。长期以来实施鼓励居民消费的政策,鼓励居民消费信贷,在优厚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下,居民的消费需求旺盛而储蓄率长期低位徘徊,2017年居民储蓄率仅为3.1%,甚至有的年份为负增长。而原产于中国的消费品相比其它国家的同类产品质优价廉正契合了美国居民的消费需求,致使美国企业倾向于进口中国产品。有一个现象同样说明该问题,近期中美贸易往来受到阻断,东南亚国家对美出口大幅增长,新加坡、泰国、越南对美国出口大幅增长14.5%、31.7%、40.2%,甚至在5月份,美国财政部将越南判定为汇率操纵国。这一情况说明美国的贸易逆差是美国国内的经济结构出现问题,美国经济的空心化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只能依靠进口解决供求矛盾。因此,基于中国长期致力于科教兴国战略和美国居民消费习惯的事实,中美贸易摩擦与争端也将与中美贸易长期共存。

(二)中美贸易摩擦具有复杂性

国际贸易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宏观经济问题,国际贸易涉及到贸易双方的国际收支、外汇、货币政策、经济结构、就业等。中美贸易相比美日、美欧、美加等国的贸易更加复杂,贸易争端已经影响涉及到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等各个层面。

美国与日本、欧洲各国以及加拿大等在政治、经济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性小,贸易纠纷只是涉及几类产品的市场开放和竞争。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国力直追发达国家,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国家(图1),经济增长总量与美国的差距也逐步缩小,由2010年的8.92万亿美元减少到2018年的7.31万亿美元。中国的制造业在科技进步的引领下强势崛起,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和竞争力,以华为、大疆为代表云计算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的龙头。中国制造业在2005年超越了德国,2008年超越了日本,2010年超越了美国。仅2016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总产出的30.9%,同期美国为19.3%、日本11.6%。中国崛起使美国对其霸主地位担忧、恐慌,借贸易逆差之名,从意识形态、市场开放、科技等对中国实施全方位打压。而特朗普“贸易保护”“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更增添了本次贸易摩擦的复杂、多变及不确定性。

(三)中美贸易摩擦具有国际性

本次贸易争端的国际化特征非常明显。美国将贸易争端扩大化,使之成为了国际化的贸易争端,贸易争端不仅涉及到北美地区的加拿大、墨西哥,还涉及到了欧盟,以及东亚的日本、韩国等。贸易争端所涉及的区域之广、影响面之大前所未有。但是随着美加墨、美欧、美日双边及多边贸易协定的签署,我们终于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美国对中国制造贸易争端的国际化实质是压制中国的崛起。

在自由贸易环境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有很长时间,专业化生产分工相当的明晰,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产品链、供应链、服务链。美国以国家之力逼迫美国在华企业撤回美国,阻止与中国有供应往来的企业向中国企业(如华为、大疆公司)供应材料和采购商品,扰乱了全球产业的经济链条,将来在经济链条重塑过程中必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随着贸易争端向纵深发展,其危害性将逐渐显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8年)预测因贸易受阻2019年全球贸易量将下降到4%,前期指标是4.2%,联合国最新预测,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

四、应对策略

(一)建立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国际贸易格局发生重大逆转的情形下,适时改变经济发展结构,建立以消费、投资为主导的内需型经济增长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内需型经济即有效投资、消费升级和新全球化。有效投资和消费升级直接影响到国内需求。针对有效投资的推动,应改变原有的投资模式,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有效投资的目的应为提升综合生活质量,投资目标是大力建设现代的智能公共基础设施,比如5G互联网、教育、医疗、文化设施等。既可以实现消费的可持续增长,又能为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提供投资空间。通过出台和制定相关政策,大力引导消费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消费的品质需求、扩大消费内涵,发展新型消费增长点。提高人民的可支配收入,推广先进的消费理念,不断推动消费升级。

(二)建立新的对外贸易政策,维护国家利益

在此次贸易摩擦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思考,第一、在“美国优先”理念指引下,美国已然从“自由贸易”缔结者转变为“贸易保护”倡导者,“贸易保护”在世界贸易中是不被各国所接受。第二、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科技的进步,国内经济环境的改善,国际竞争能力提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将如何平衡,国际贸易规则将如何改变。总之,国际贸易正在发生重大改变的过程中,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采取有效的反制手段,保护国内市场、维护企业和社會公众的利益。2019年5月中国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对外国组织、个人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此制度将对基于非商业目的对中国企业造成实质性伤害的外国组织和个人采取必要的措施,彰显了中国政府在本次贸易摩擦中维护本国利益的决心。

(三)提高对美国“双向”开放程度

美国将其国内产业发展的停滞、失业率归因于贸易逆差,并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实质就是贸易逆差导致的美国利益受损。实际上,随着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美国从双方贸易中最初具有优势的一方,逐渐丧失了优势。那么从中国来讲,可以适度开放中国市场,平衡两国贸易逆差是缓解贸易争端的有效策略。

我国对美国的市场开放应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要均衡对美出口,另一方面应对美国提高进口开放程度。在适度均衡出口市场方面,德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德国在与美国的贸易争端中,非常成功的实施了双向自由贸易开放政策,使得德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均衡,从美国进口商品比例来看,德国出口商品比例一般不超过25%;国家和地区市场的结构均衡,在德国的贸易顺差中,来自美国的顺差占比不到10%,有效减少了贸易争端擦。对美国进口的开放,一方面要有限度地开放我国的市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应通过与美方的谈判,要求美方放宽对华出口限制,从而增加进口产品的种类和数量。

(四)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政府宏观把控市场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外经贸发展状况,提出了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2013年为促进各国共同繁荣,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六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中国有力支持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也帮助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从我国自身来讲在国外有效发挥产能作用,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率,也带动了东道国的就业和资源的利用水平,同时开拓了多元的国际市场,从国家层面应进一步通过强化国家战略,加大力度引导和鼓励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以自己优势产业向沿线国家投资建厂、开展贸易活动。

(五)逐步扩大金融开放程度,实行弹性人民币汇率

摈弃事实上的单一盯住制度,选择偏自由的管理浮动或者自由浮动制度,逐步扩大金融开放程度,有利于外贸企业提高其经营活力及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茂春.中美经贸争端的复杂性与长期性[J].人民论坛,2010(25).

[2]王亚飞.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3]包善良.中美贸易争端的演进过程、动因及发展趋势[J].国际关系研究,2018(4):56-76,154-155.

[4]石建勋,刘宇.中美贸易争端理论解释困境、现实悖论及认识误区[J].财经问题研究,2019(1):3-12.

[5]李文增.美国对华发动大规模贸易战的原因分析[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8,6(5):3-6,12.

[6]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EB/OL].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8-09-24/doc-ihkmwytn8336579.shtml,2018-09-24.

[7]雷达.中美贸易战的长期性和严峻程度[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3-5.

[8]姜峥睿. 合作与摩擦:中美贸易关系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7.

[9]徐建炜.自由贸易政策让美国受损[J].中国改革,2005.

(责任编辑:顾晓滨 马琳)

猜你喜欢

中美贸易摩擦应对策略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诱因与应对策略
抓住特征巧观察
中美贸易摩擦未来发展态势及我国应对措施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