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技术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思考

2019-09-18兰青青

学理论·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新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

兰青青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自觉运用,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成立的条件判断,人工智能并不能独立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但凭借人工智能的智能“助力”,人工智能技术可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技术支撑,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个性化、趣味化与智能化。

关键词: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思考

中图分類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8-0162-03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具有理论关怀和现实精神的学科,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选题和新的学术增长点,但对于人工智能本身是否可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这一基本认识却缺乏必要的理论探讨。因此,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本质特征,结合人工智能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对人工智能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可能性等基本问题进行审视与思考,致力于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质的新思考

(一)各抒己见的“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已有认识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建构教育主体之间双向互动的桥梁,更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质的认识各抒己见,具有代表性的论断如下。

一是“微观排列论”,以樊万清等主编的《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为典型代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网络教育方法、隐形教育方法、调节评估等方法一一排列呈现出来,这样的列举方式、排列方式为后续的方法论研究作铺垫;二是“宏观结合论”,郑艾山等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中也提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十一种方法,即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教学工作、社会实践等十一项内容分别结合起来[1],这种“结合论”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种常规提法,“结合论”并未回答触及方法本质,而是把“结合”作为一种途径或者工具;三是“抽象概括论”,郑永廷等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抽象归纳总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这种“抽象概括论”指明教育方法的共性与个性,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显而易见,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认知与探究持续推进,尝试从不同的维度阐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一初始范畴的内涵和外延。但客观地说,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质”这一核心问题正在探讨,对方法的概念界定、存在形态基本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建构。

(二)动态规律的实践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所实施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方法。方法是联系主体与客体以及各种实体的关系因素、中介因素,更是在具体实践活动中的动态因素。方法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会依据主观能动性选择方法,但无论运用何种方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方法具有辩证性,各式各样的方法相互联系在一起,且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推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方法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从现实语境看,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实践,是人类特有的社会产物。方法作为中介,本质上就是一种规律,教育主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自身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必须要自觉遵循规律。

二、人工智能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局限性

如上所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主客体在教育过程中双向互动的桥梁,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技术表征能否建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呢?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得以确立的条件

从方法概念的角度分析,一种客观规律若需选择与运用,必须充分发挥其价值性与功能性,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

一是能够指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向。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具有指向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特定的指向性,为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服务,正如培根而言“方法好似黑夜里为行人照明的灯笼”;方法是在实践活动中认知规律的体现,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逐步深化过程。然而有些方法虽然也能够指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但它并不一定是最优选择,需综合考量。因此,不能笼统地将任何方法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二是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工具。方法作为一种主体手段,是联系教育主体、客体以及环体的桥梁。有些方法虽然能够反映教育目的,但如果不能当作工具使用或者能够当作工具使用却与教育目的相违背,这些方法都不能当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使用。

三是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开展的教学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化、系统化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理论上作为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上为教育主体提供方法论指导,避免形而上学、经验化办学。有些方法既能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又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工具,却不能反映学科性质、特点及未来发展态势,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这类方法也不能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成立必须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否则不管其价值属性、功能属性与教育实践过程多么接近,都无法被看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二)人工智能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对的风险

学者们将人工智能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工智能与教育主体、教育环境以及教育载体等方面,很少有学者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且鲜有人反思人工智能建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这一理论问题。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成立的三个条件可以得出:人工智能难以独立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尽管人工智能可以指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工具并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教学方式,但人工智能无法及时应对教育主体的灵活反应做出反馈和调整,所蕴含的信息也是有待确证、总结的信息。人工智能化的课堂,正能量内容与负能量内容相互碰撞,使得教育者接收的是复杂、非明确价值性的内容。因此,人工智能承载、传递的信息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承载的信息有着质的区别。

教育者虽然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和分析教育内容,并将此纳入教学活动中,但仍不能认定人工智能具有方法属性。方法是教育实施过程的工具,促进教育主体双向互动的枢纽。人工智能依据自身先进的智能系统覆盖教育过程的全环节,并可以推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之间的信息反馈,使方法能够在实际运用中优化升级。但这也只能说明人工智能可辅助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能自然地承认人工智能可以独立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人工智能可依据设定的程序目标加工处理预设性教育内容,促进教育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增强教育过程的生动性、时效性与价值性。从这个角度看,人工智能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似乎是可行的。但人工智能的主要功能或者说优势在于内容的处理与分析,而不能依据教学实际情况变更符合实际课堂的生成性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成立的三个必备条件。因此,人工智能尽管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有着划时代的方法论意义,但其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仍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局限和现实困境,我们需审慎对之。

三、智能“助力”: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人工智能虽然难以独立地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但并不代表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无任何意义。反之,在互联网主导下的高科技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新动能。因此,高效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助力”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方法的创新,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迫切性任务。

(一)人工智能“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依据深度学习、跨界协同处理以及群体集成自主智能等特征,能够推进理论建模、硬软件的整体升级等,增强现代社会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人工智能可弥补传统教育方法的不足,并为建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技术支撑。

第一,人工智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协力的形成提供可能。基于生产力水平和技术的制约,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多立足于独立的教学单元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单元之间缺乏交流对话和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方法的适用困境。人工智能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协力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线上与线下、个体与群体、预设性与生成性等教育方法的互动贯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凭借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一对多”或者“多对一”课堂资源的优势互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协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质量。

第二,人工智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的拓展提供可能。一方面能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途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渗入教学过程,各种“慕课”“翻转课堂”等方式是当前比较热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适度采用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课程资源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能够更新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工具,利用智能化的教学系統,可为教育主体提供自主课堂,实现自主学习、自主评价等数字化教育模式。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仅丰富当前教育方法的本质,也变革传统教育模式,使之更有时代性、价值性与功能性。

第三,人工智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平台的引进提供可能。智能化教学系统能够超越传统时空限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线上和线下的良性活动;凭借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撑,可以开发集感知-思考-决策-反思为一体的教育者,营造“智慧”教育环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智慧化。以智慧化教育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彼此互动学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全过程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提升教育质量,推动传统方法的创新与转型。

第四,人工智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评估反馈提供可能。方法的评估与反馈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弱势环节,通过人工智能的跟踪技术和云端分立数据库的相互联系,不仅可以对教育方法进行全方位的联机分析,实现系统的逻辑推理,客观完整地追踪受教育者的思想变化态势;而且可以模拟智能专家将每个受教育者置于特定的教育场景中进行考察。

(二)人工智能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路径选择

在现实语境下,人工智创新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通过“引擎搜索”与“技术支撑”两个维度进行建构。

首先,通过“引擎搜索”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育方法不能搜索教学资源、动态定位各教学资源,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效能的充分展现,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人工智能具有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的“资源引擎搜索”功能,促进传统教育方式的革新,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现代化需要。一是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开发“助教机器人”,利用计算机语言处理技术和数据库资料参考,针对学生的课程进行即时的测评并且做出内容总结和结果分析;教育者与助教机器人协同工作,助教机器人完成作业的批改、知识点答疑等辅助性工作,教师负责宏观的教学设计和线下学生团队协作式的学习任务,将助教机器人的高效率简单脑力劳动与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相结合,发挥资源的最大优势。二是建构教育管理方法,以“引擎搜索”为重点的智能化管理已成为当下教育管理的新模式,通过引擎搜索受教育者的横向教育资源与纵向教育信息,人工智能在信息收集完毕后几秒钟就能完成工作,且生成的信息格式规范、准确,其生成的结果更具同质性,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其次,通过“技术支撑”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人工智能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的处理与技术的反馈,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建构灵活、高效、动态化的智能教育系统,这种智能化教育系统所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课程考核模式。传统性考核方式多以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为主,而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先进的语义识别能力和视频、音频资料的高清采集能力,学生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实现自主式、开放式以及互动式的线上测评。二是建构智能化学生反馈系统。实时监测学生动态学习情境,制定一对一教学策略,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具备较强的音频识别能力,更有超强的视频感知能力,能够依据学生表情感知情绪,若智能机器人识别到紧张、讨厌等情绪,便会及时更新相关推送内容,实现教育主体的个性化教学。三是拓展智能化教育空间,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全方位超越时空的对接。四是建构智能化教育评估系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追踪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发展态势,及时做好舆论引导和控制。

参考文献:

[1]黄家驹,郑艾山.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33.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猜你喜欢

新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的新思考
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新思考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