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9-09-18吴海燕
吴海燕
摘 要:现存的高校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需要高等学校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关键词: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F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8-0084-02
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模式历经几个阶段探索式的发展,已初步建立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基本模式。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各界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种种要求需要高校克服现存的问题,创新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历史嬗变
从投入机制的历史沿革来看,我国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模式经历了这样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这一阶段受我国整体经济制度的影响,高等学校的几乎全部的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为:“统收统支、分级包干”。
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之后到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这一阶段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国家的高等教育经费的拨款模式为,中央财政下达计划,其中,部属院校的办学经费由中央划拨,地方院校的办学经费由地方财政划拨。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这一阶段也是当今正在发展和形成的阶段。1997年财政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其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在2012年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同印发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最新修订版,明确要求了高等学校应设立总会计师,并对总会计师职权和责任进行了描述。现今,高校财务组织结构大部分采用职能制,即设立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总体财务工作。财务部门一般设立会计核算科、出纳科、收费管理科等,具体科室由各校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有些规模较大的高校还设立了二级财务核算机构。
二、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当中广泛使用的财务管理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统一领导下的集中财务管理,一种是分级财务管理。
(一)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的形式上实行的是以财务部门(财务处、财务科)为中心的单级财务管理模式。一般的高校都会设立一个部门(如财务处),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全部由财务处实行单一级别的管理方式。但是在一些大的学校,由于学校的二级院系较多,就有可能存在二级院系、学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間的关系很难达到协调一致的情况。
(二)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现存问题
1.领导体制不完善
责任主体不明确。当出现投资失误或资金流失, 经济责任难以落实。二级院系部门主管基本上只是享受资金权利,而无实质义务,且对资金的使用无有效的绩效评价。总会计师的职权职责定位笼统,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立总会计师,设置了总会计师的高校也往往流于形式。
2.运行机制不科学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财务管理还以传统的“报账”管理为核心。财务事项也是多注重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对于事后控制不够关注,大多数高校没有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即使建立了绩效评价体系也无明确的要求,或未和项目责任人的考核结果相结合,这些都是下一步高校财政管理需要改进的。
3.队伍建设不重视
高校财政管理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仍然还未得到高校领导应有的重视,很长时间以来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的财务体系。高校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积极性,跟不上我国高校改革的步伐。
4.高校财务管理职能与其他部门职能交叉边界不清
高校现在的职权管理划分较细,这也造成了部门之间职权交叉,职责不明。现今高校与资源相关的部门主要有财务部门、人事部门、后勤基建部门、资产设备管理部门和图书馆、网络中心等方面,这些部门各自独立,且由不同的领导分管,信息处理系统也各自独立运行。这样的管理体系存在业务管理机构重叠、职权边界不清、资源管理分散,难以统筹,浪费人力等弊端。
三、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与创新思路
(一)新时代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1.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组织保障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了权责更为明确、管理更为活跃、机制更为灵活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项目控制,绩效考评”的更能适应社会经济环境,适应市场需要的规范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从2019年1月1日起,高等学校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从前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废止。新政府会计制度实行采用权责发生制来弥补收付实现制的不足。近年来,高校收入呈现来源渠道多,支出用途也较从前多样化,同时教育界越来越强调教育成本核算,考虑教育投入的成本效益。权责发生制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权责发生制考虑了收入与支出的配比,指出了收入与支出的内部联系。但是高等学校作为事业单位中的重要一员,其属性并不完全等同于企业,会计核算基础必须适应高校的特点,因此不能完全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高校会计核算基础。按照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高校通过预算凭证执行收付实现制,两种制度相结合,更好地反映出高等教育的实际支出及成本。
2.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制度保障
(1)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在预算管理中,首先要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将预算指标的重要性提上日程。其次要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对于重要的项目且金额巨大的,其项目经费支出,必须由分管领导审批,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同时应严格按照预算内容项目执行,严禁超范围执行,或改变预算用途。
(2)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本校可操作和可实施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可以建立如下一系列制度,重点关注资产验收制度、资产保存制度、资产使用及维修维护制度、资产出让及出租管理制度、资产报废报批制度等等。
统一固定资产的分类,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应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分类统一。推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选择适合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确定应依据实际情况谨慎确定,为下一步高等学校成本核算打好基础。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综合管理数据平台”,将各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信息数据进行对接,尤其是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数据与财务部门的数据进行对接,借助办公自动化,实现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动态、明晰。
3.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强化
高校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强化的重要性,内部审计无论是在高等学校内部管理还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将内部审计制度化、常态化、定量化。同时,学校应定期研究、部署关于校内重大事项、高风险事项的审查。内部审计结束后,还应重视审计结果的分析。
高校内部审计一般认为主要是财务收支审计,包括审计学费;关于预算执行和决算分析;预算内、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专项教育资金的籌措、拨付、使用和管理;固定资产的使用、保存和管理;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管理;高校对外投资及对校办企业投资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资金的风险与效益,其中设备及图书采购、学生生活消耗用品、教学实验消耗品采购管理、基建维修工程、办班经费这五大领域常常是容易成为高校事故的多发区,因此,内部审计应重点关注这些领域。
4.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财务评价
尝试建立一套高校财务评价体系,设置相应的量化指标,并在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采用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和评价高校办学资金的使用效益、反映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及学校真实财力情况;通过该财务评价体系,找出不同地区同类型高校以及同一地区不同类型高校之间存在的差距,找到产生差距的原因,对原因进行分析,对缩小与同类高校之间的差距找到解决办法,为高校领导的决策提供一定借鉴,并对高校财务运行中存在的风险提前引起注意。
(二)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
1.建立高校新的管理体制
第一,破除垄断,让民办高校、国有高校、外资高校等多种办学形式开展竞争,促进高校办学市场发展。国家应提供保障,让不同类型的高校享有同等的办学权力。
第二,突出高校法人地位,削弱政府管理。高等学校应既有法人意识,首先高校应具有自主经营,自谋发展的意识。其次政府应削弱对高校的管理,突出高校发展中的自主地位。高校要获得发展,应顺应市场需求,提高办学质量,高校只有具有自主经营权才能有能力和动力谋求自我发展。
2.建立高校新的组织结构模式
第一,参考企业组织结构,建立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直线制是由上到下统一指挥、按层级递进关系分级管理的一种形式。职能制主要是按照职能进行管理、专业化管理。直线制和职能制组织模式单独使用一种都存在其缺陷,但结合起来使用优劣互补,发挥各自的最大优势。
第二,高校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建设必须把集权和分权结合起来。一般说来,高校校长及其领导机构对学校重大问题具有决策权,对学校的发展方向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可持续性的顶层设计,而高等学校的各院系和部门具有依据上级领导的指挥,对本部门的各项事务和经费进行管理,高等学校应是集权和分权相统一的一个结合体。因此,在设计组织机构时如何使上下级各司其职,又能将集权和分权有机结合起来,应是重点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钱玉竺.云时代高校财务管理研究[J]. 榆林学院学报,2017 (4).
[2]张红伟. 新时代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山西农经,2018(4).
[3]闫坤,张鹏. 以经济规律特性认识我国新时代发展特征[J].财贸经济,2017(12).
[4]许薇娜.高校财务管理优化研究[D]. 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6.
[5]王洛.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4.
[6]李晴.沈阳A 学院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D]. 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