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中的革命和正义
2019-09-18葛宇宁程慕青
葛宇宁 程慕青
摘 要:在马克思哲学中,革命和正义都是重要的范畴。在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两者的学理问题并未得到充分研究。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马克思哲学中,革命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包含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自然革命、观念革命等。这些革命都是通往人的解放的重要路径,政治革命要变革旧的统治秩序,赋予人民真正的权力;社会革命要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关系;自然革命要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观念革命则要打破旧观念的束缚。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革命;正义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8-0059-03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和“正义”成为新时代的两个重要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使用“革命”这一概念,如“伟大的社会革命”“自我革命”“消费革命”“新科技革命”等,这些都激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革命”含义。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公平正义”也多次被写进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之中,并提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追求”。甚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追求更高水平的“公平”和“正义”视为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我们很有必要深入发掘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本人关于革命和正义的思想和话语,以更好地哺育时代理论发展和实践推进。
一、重谈马克思哲学中的革命与正义
在马克思哲学中,革命和正义都是重要的范畴,都体现出其哲学的本质追求,那就是人的解放,都服务于人类解放事业。革命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根本途径,而正义则是人类解放的最终归宿,或者实现人类解放后的状态,即建立起“正义的王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更高正义。然而,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这两个概念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阐释。推究起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人们总是对“革命”进行狭义的理解,把革命完全等同于阶级斗争,是要以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实现新旧政权的更替。在当今的和平年代,这种革命活动不处于活跃时期。二是人们囿于旧的社会认识,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正义属于道义的范畴,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说教,过多地谈论正义,会冲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也在生前多次批判正义问题,“不屑于”討论正义。
然而这些都是站不住脚的。无论在马克思本人的学说中,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革命”这一范畴都有着更广泛的意义。比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说:“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1]在对辩证法的本质理解中,马克思也表达了这层意思,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这些对“革命”的使用,显然都超越了狭义的范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广泛的“革命”也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它是指:“在社会基本矛盾基础上的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的重大变革。”[3]
对马克思正义问题的传统理解更是靠不住的。在马克思的经典文献中,确实可以看到马克思本人对正义的批判和嘲讽,比如《资本论》中有一处,他提道:“在这里,同吉尔巴特一起说什么天然正义,这是毫无意义的。”[4]而且,在许多地方,如《哥达纲领批判》中,他也确实认为不应该从正义视角批判资本主义[5]。然而,这些并非马克思哲学的本意,他只是在说我们不要滥用“正义”的字眼,尤其是不要从资本主义的法权本身来谈论正义问题和展开对资本主义正义的批判。这其实是有原因的。其一,马克思生活的年代是无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马克思肯定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革命上,构建一套科学的理论,从历史必然性的角度来论证资本主义必然会灭亡,无产阶级革命必然会胜利。其二,从资本主义的法权本身出发,我们确实是无法批判资本主义,视角是存在问题的——资本主义法权显然是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为此,马克思对正义的视角进行了转换,提出了社会正义和历史辩证正义,主张从超越于资本主义法权制度之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资本主义正义的问题。如此一来,我们才能得到客观正确的结论,那就是:资本主义本身具有一定的正义性,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会被更高的社会正义所取代[6]。
在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共处的今天,关注马克思正义观更显得十分必要。如果单单从科学性视角来论证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显然难以完全调动起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情感,我们还需要论证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具有道义性,也即它更能促进人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今天我们不能再抱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睡大觉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在伦理上也申明自己的伦理立场。人们也许会因为共产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而相信它,但未必因为它是科学的理论而热爱它。”[7]正如诺曼·杰拉斯所言,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公开地对他们自己的伦理立场负起责任,详细说明,捍卫并完善它们。一种经过详尽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正义观根本不会是早熟的”[8]。
在谈论马克思哲学中的革命与正义的关系之前,我们还必须对马克思正义观的主要内涵或者核心指向有所揭示。在马克思哲学中,正义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很显然,如前所述,正义意味着人的解放以及人的解放的目的,是真正实现解放后的状态。因此,阐述马克思哲学中的革命和正义,我们必须着眼于发掘出革命的解放意义,或者革命对人的解放的促进性。
二、政治革命与人的解放
在马克思的学说中,革命首先体现的或者直接体现的就是政治革命,因为生活于现实世界中的人,最先感觉到的就是旧的政权的束缚。无产阶级的被统治地位,直接体现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于被统治地位,而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从而资产阶级会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来镇压无产阶级的反抗。马克思早年生活在普鲁士的旧政权统治之下,旧政权对其的迫害,多次导致其流离失所,使其深有感触。所以,马克思很早就意识到:“一般的革命——推翻现政权和破坏旧关系——是政治行为……社会主义需要这种政治行为,因为它需要消灭和破坏旧的东西。”[9]
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实现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中转移到革命阶级手中,是革命胜利、成功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3]。不难看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首要的革命就是政治革命,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然后着手对社会各方面进行改造,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改造。
我们知道,政治是和权力联系在一起的,而权力则支配着整个社会资源的分配,因此它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影响极大。在反动政治统治之下,由于国家政权掌握在反动的统治阶级手中,广大的人民群众处于无权或者少权的境地,因此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就会出现严重的不公,统治阶级拿走了大部分的社会资源,可以很好地发展自己。而广大人民群众在很多时候,连生存都成问题,更难以谈上发展。政治革命就是要打破旧的权力配置,革命阶级夺取政治权力,从而改变旧的资源分配标准,来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提供条件。
在马克思的政治革命学说中,政治革命是有一个归宿的,也就是政治革命的最终结果就是消灭政治,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最终彻底铲除私有制。没有了私有制,也就不会再有阶级的对立,没有阶级的对立,也就不再需要政党和国家政权,政治也将消失。政治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东西,它最终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退出人类的社会生活领域。
三、社会革命与人的解放
社会对正义的实现,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毕竟人生活在社会中,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正义不能在社会中实现,那么这种正义只能是抽象的正义,停留在观念之中的正义。在马克思看来,旧的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关系对人的影响非常大。在一种落后反动的社会关系下,是不可能实现所谓的真正正义的。他说:“在雇佣劳动制度的基础上要求平等的或甚至是公平的报酬,就犹如在奴隶制的基础上要求自由一样。”[10]
因此,“正义只能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事物,离开一定社会关系的存在,就谈不上正义。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正义的实现,不是靠人去顺从不合理的社会关系,而是要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关系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6]当然,改变旧的不合理的社会关系,靠的是革命,需要社会革命。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对社会革命问题做过经典表述,在他看来:“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10]这表明,在马克思看来,社会革命的主要对象就是生产关系,尤其是其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因为在马克思看来,一切社会关系都可以归结为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资料是进行社会再生产的必备条件,是进行社会财富再创造的前提,因此哪个阶级掌握着生产资料,哪个阶级就会在事实上处于统治地位,就掌握着决定人们发展的权力,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最终的社会劳动产品分配。在马克思看来,革命阶级在政治革命胜利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自己的经济基础,夺取旧的统治阶级的生产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没收了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很快又通过“三大改造”,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其原因就在于此。
四、自然革命与人的解放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分不开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离不开自然界提供的各种物质资料。自然界是人类的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来源,离开自然界,我们就无法存活下去。所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需要自然革命,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比如,人类在过去,对台风的形成和运行规律一无所知,我们就必然会被台风所“统治”,任其自发地肆虐,人类却无能为力。但当人类掌握了台风的形成和运行规律以后,我们就可以准确预报台风,从而提前进行规避其危害,以方便安排生产生活。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是自然的仆从,人类敬畏自然、恐惧自然。在传统社会下,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比较有限,很多时候,在面对自然时都显得无能为力,自然界是十分强大的对手,人类就对自然形成了畏惧和敬畏,自然界的很多事物,在人的观念中,都成了神,甚至一草一木都有了神性。第二阶段,随着现代的工业革命出现,人类的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提升,自然在人的面前再也没有了神性,它成了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人类自以为可以把自然完全掌握在股掌之中。然而,自然界很快对人類进行了报复,出现了全球生态危机。在这一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主要是一种对抗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也即人与自然的关系调适阶段,即尝试与自然进行对话,寻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
马克思很早就意识到,人对自然的革命就是学会和自然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11]也即,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就是人的身体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不断地同自然界进行能量交换。“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11]也正是因为人的解放、人的发展,和自然的关系如此紧密,在马克思那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和谐解决,也是共产主义的内涵之一。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11]。
五、观念革命与人的解放
所谓观念革命,也即观念解放,是把人从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如前所述,革命在马克思思想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实现人的整体解放、全面的解放。人不仅是社会的存在物、政治的存在物、自然的存在物,同时,人也是观念的存在物。人有思想和观念,这是人比动物高级的地方,同时,人也受观念的影响和支配。我们常说,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马克思主义首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这些都体现出思想和观念对人的重要影响。
旧观念是束缚人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羁绊。这一点,在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程中,是一个早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改革开放前,人们被教条主义所束缚,不敢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发展遇到挫折。改革开放后,我们在解放思想的指导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如今,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正昂首挺胸走进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于观念和理论的力量,马克思是十分重视的,他曾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1]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在进行革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念改造,改造自己的观念,也要改造民众的观念,把广大人民群众从旧的、剥削阶级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进行这一工作的主要途径就是宣传教育,用新的革命观念教育群眾,取代旧的观念。甚至,马克思在宣传策略上主张,要不惜“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2]。当然,这是就宣传策略而言。对于资产阶级理论家所创造的优秀思想成果,我们还是要采取“扬弃”的态度。
六、结语
应该说,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哲学中的革命资源和正义资源关注很不够,未来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在庆祝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的一生以及马克思的理论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要求我们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思想,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永远不会过时,将引领中国人民取得新的更大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5.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2.
[3]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40-141,141.
[4]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7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2.
[6]葛宇宁.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伦理特质[J].理论探索,2015(3).
[7]葛宇宁.“塔克—伍德命题”的破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正义批判[J].甘肃理论学刊,2015(5).
[8]李惠斌,李义天.马克思与正义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97.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88.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7,2-3.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1,191,185,11.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