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谈到“乡村振兴”时,他们在谈什么?
2019-09-18李津
本刊记者/李津
背景
当建筑大师与村(社)书记在一起,他们会谈些什么?
今年7月,德清县乡村振兴带头人能力素质提升专题研讨班二期,在同济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干部培训中心开班。班上的“学员”,是200 多位来自德清县12 个镇(街道)的乡村振兴分管领导和所有村(社)党组织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等多名国内建筑领域的大师与之面对面,共同探讨乡村振兴。
此次建筑专家与基层书记的近距离“碰撞”,内容包括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现实状况、发展趋势等。专家们结合德清实际,就如何发展乡村旅游等问题进行案例讲解和剖析,让学员们受益匪浅。课后,村(社)书记们直呼不过瘾,打开了话匣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 吴志强:
城市规划不是搞艺术创作,而是要让老百姓生活在其中,城市发展必须要尊重自然规律、满足百姓需求、提升服务功能。
乡村振兴带头人:
王方明(下渚湖街道上杨村):下一步,我村将沿着这一思路,整合一产、三产资源,一方面发挥优质水果种植优势,发展产村融合项目,打造农业综合体,另一方面充分挖掘传承本村历史文化,保护好自然风光,展现原生态的魅力,把城市人吸引到乡村来,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
张兴旺(新市镇宋市村):城市规划需因地制宜,要让城市与人有机结合。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也是一样,乡村建设也需要提前规划,各种功能区建设要安排合理,避免重复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把乡村环境打造得更干净、更有序、更安全、更文明,不仅把美丽乡村建设好,更让村民百姓乐在其中。
简丽丽(武康街道吉祥社区):新型城市社区建设中应该重视老旧小区长效管理,在条件成熟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选优配强业委会班子,把有能力、有精力、有责任心的居民,特别是党员推选进业委会,发挥业委会在小区治理中的作用;在没有条件成立业委会的院落成立相关管理小组,推行院落自治;同时,深入推进“红管家”驿站服务体系,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卫俊(钟管镇蠡山村):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势必会出现城市与农村的联动,这为我们提振了信心。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要长远谋划,在AI智能和5G时代已经来临的机遇下,思考城乡之间需求对接、资源互补、度假旅居,在乡村运营上提早谋划,共谋发展,积极引导百姓参与,共享发展成果。
浙江南方建筑设计院副院长 姜晓钢:
在中国农村,就目前而言,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和公共产品对比缺失。建立城市和乡村新型关系的前提,是乡村和城市的差别不再代表生活水平的高低和生活品质的好坏,它只是生活方式选择的不同。
乡村振兴带头人:
杨连芳(下渚湖街道和睦村):一是做好规划编制文章,乡村振兴、规划先行,结合下渚湖大景区与我村实际,我们将高标准编制本村乡村振兴具体规划。二是筑牢人文环境基础,加强人居环境治理及垃圾分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是聚焦产业发展核心,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推广发展生态循环科技农业及生态休闲旅游农业。四是完善组织人才保障,充分利用本村大学生、退休党员干部、异地创业精英等人才资源,为本村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张宏伟(新市镇孟溪村):我深刻感受到城市与乡村在基层服务能力上的差距。我村地理位置特殊,紧邻工业园区,这对我们村干部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要做好群众服务工作,高标准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切实改善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化解难点,促进企业实现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金大勇(武康街道对河口村):乡村振兴和社区美好生活是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集中体现。这几年,德清通过“三进三服务”、垃圾分类等具体举措,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交出一份靓丽的答卷。我们村干部需要凝心聚力、服务创新、团结拼搏、奋发向上,通过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沈新华(钟管镇曲溪村):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挖掘利用乡土文化不够全面、项目建设标准不高、部分项目重复建设等问题,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提高村民素质,农村年轻人需要适当培训,请专家或者老师进行指导,特别是年轻村干部更加需要加强新知识的学习。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助理,景观学系副教授,博导 董楠楠:
现今大数据、无人驾驶等新技术面临新的变革,技术迭代与知识淘汰每天都在发生;需求差异化和市场细分越来越精细化,新时代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历史时期。
乡村振兴带头人:
华陆根(下渚湖街道双桥村):推进现代农业智慧园建设,要建立农业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信息化水平,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同时,运用大数据优化本村土地、人力等资源配置,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
赵建荣(新市镇厚皋村):作为基层乡村干部更应该做好带头作用,了解科技前沿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视野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作为一名60后村干部,在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时会觉得比较吃力,但我喜欢接触新的东西,也会鞭策自己去学习新事物。今年垃圾分类推行以来,我村创新宣传方式举办“6点半课堂”,让老百姓的垃圾分类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沈红忠(武康街道千秋村):不管是物业小区还是开放式小区,都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智能防控、智能监控、智慧服务上下功夫,通过配备智能车辆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等设备,建立智慧小区,发挥“智治”的支撑作用。
房春华(钟管镇沈家墩村):人工智能是否已经在农村应用,这是我们工作关键的一环,也是检验乡村振兴的一大标准。下一步,我们将推进人工智能在村里的运用,回应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