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部某县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2019-09-18杨毅哲
李 艳,张 丽,杨毅哲
(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西安710003)
0 引言
土壤是基本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或产地土壤生态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含有重金属的物质排放进入环境,导致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国内镉大米、镉小麦等粮食重金属污染事件的曝光,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以Cd、Ni、As和Cu等重金属污染最为突出。赵其国等[1-2]估算,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面积约为2 000万hm2,每年受污染粮食多达1 200万t,经济损失达200亿元。由土壤重金属污染造成的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重金属超标问题十分令人担忧[3]。文章所选研究区为陕西省某粮食主产县,对该区域农产品产地表层土壤Cd、Pb、Hg、As、Cr等5种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评估,为该区域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及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陕西关中盆地西端,渭河自西向东从中穿过拥有山、川、原等地形,农业用水以灌溉为主,耕作方式主要为小麦—玉米轮作,是陕西省的主要粮食生产县,土壤呈碱性,pH>7.5,土壤以褐土、棕壤、黄绵土等为主。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采集参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2012)[4],结合研究区污染源、土壤分布状况及土地利用类型特征等因素。在工矿企业周边、污灌区、大中城市郊区等3类重点区域和一般农田土壤样点布设密度分别为10 hm2和300 hm2;采用GPS定位技术及“梅花点”法采集0~20 cm表层土壤,每个样品取混合土样1 kg,共采集431个土壤样品。经自然风干,磨碎过20目及100目尼龙筛后保存备用。
1.3 样品测试分析
土壤样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分析测定,Cd、Pb、Cr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s、Hg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在样品分析测试中加入平行双样、标准质控样(GSS系列)等方式进行全程质量控制。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1.4.1 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按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4]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单项污染指数法,公式为:
式(1)中,Pi为单项重金属i的污染指数;Ci为土壤污染物实测浓度;Si为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该文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风险筛选值作为评价标准,其中Cd、Hg、Pb、As、Cr分别为0.6 mg/kg、3.4 mg/kg、170 mg/kg、25 mg/kg、250 mg/kg。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公式为:
式(2)中,P综为综合污染指数为最大单项污染指数为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级标准见表1。
1.4.2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表1 土壤重金属污染分级标准Table 1 Criteria of pollution classification of soil heave metals
此方法是瑞典科学家Hakanson提出的,是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5-8],该方法将重金属的含量与环境生态效应、毒理学等因素联合考虑,反映重金属的潜在风险程度。其公式为:
式(3)~(5)中,RI为重金属综合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单项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为Hakanson制定的标准化重金属毒性响应系数,此值反映了该种重金属的毒性水平,5种重金属的毒性系数为为单项重金属的污染系数;为土壤中重金属i的实测浓度(mg/kg);为重金属i的参比值(mg/kg)。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见表2。
表2 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划分标准Table 2 Criteria of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grade of soil heave metals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
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Cd、Hg、Pb、As、Cr 5种元素在土壤中含量均值分别为0.318 mg/kg、0.138 mg/kg、29.6 mg/kg、14.0 mg/kg、68.4 mg/kg,与关中地区背景值[12]相比较,污染累积指数表现为Cd=2.69>Pb=1.82>Hg=1.60>As=1.11>Cr=1.04,Cd、Hg、Pb、As、Cr 5种元素含量超过背景值的比例分别为96.75%、80.97%、99.77%、76.57%、51.28%。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元素在表层土壤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累积,其中Cd元素污染最为严重,其最大值是背景值的158.47倍。各元素变异系数在 15.95%~297.84%之间,表现为 Cd>Pb>Hg>Cr>As,其中 Cd和Pb变异系数分别为297.84%、102.61%,均大于100%,变异程度较大,说明离散程度较大,受外源因素干扰较大;相反As的变异系数最小,说明离散度较小,分布相对比较均匀。
表3 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统计结果Table 3 Statistical results of heave metal elements in soil
2.2 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
单项指数法评价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5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Cd>Pb>As>Hg=Cr,受到Cd轻微污染、中轻度污染及重度污染土壤样点的比例分别为3.71%、0.92%、3.71%;受到Pb轻微污染和轻度污染土壤样点的分别为1.16%、0.23%;受到As轻微污染土壤样点为0.23%;Hg、Cr均无污染。结果表明土壤中Cd累积富集最多,污染最为严重。
表4 土壤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Table 4 Evaluation results of single factor pollution index for soil heavy metal elements
2.3 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
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处于0.31~31.87之间,均值1.30,属轻度污染水平;56.38%的土壤样点处于安全水平,32.48%的土壤样点处于警戒线水平,6.96%的土壤样点受到中轻度污染,4.18%的点位受到重度污染。表明研究区域的土壤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但部分区域已经存在污染问题,应加强受污染农田土壤与农产品的协同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
表5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Table 5 Evaluation results of Nemerow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for soil heavy metal elements
2.4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研究区域RI均值为266.1,整体达到中等生态危害,38.05%样点处于轻微生态危害,52.67%样点达到中等生态危害,9.28%样点达到强及以上生态危害。5种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由强到弱依次为Cd>Hg>Pb>As>Cr,其中,Cd生态危害系数均值为165.9,潜在生态危害最大,对研究区域生态风险贡献最大,90.1%样点达到中等或强以上生态危害;Hg生态危害系数均值为76.44,潜在生态危害次之,80.97%样点达到中等或强以上生态危害;Pb生态危害系数均值为10.32,最大值为177.6,1.86%样点达到中等或强以上生态危害;所有样点As、Cr危害系数均小于40,均属于轻微生态危害,对研究区域生态风险贡献较小。
表6 土壤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Table 6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of soil heavy metal elements
3 结论与讨论
(1)研究区农产品产地土壤中Cd、Pb、Hg、As和Cr 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值分别为0.318 mg/kg、29.6 mg/kg、0.138 mg/kg、14.0 mg/kg、68.4 mg/kg,污染累积指数表现为Cd>Pb>Hg>As>Cr特征。表明各元素在表层土壤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累积,并且局部区域重金属含量很高。当地应加强污染源监管,严格控制Cd、Hg、Pb 3种元素的人类活动引入,以避免累积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2)研究区表层土壤中Cd累积富集最多,污染最为严重,受到Cd污染土壤样点的比例为8.35%;5种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处于0.31~31.87之间,均值1.30,属轻度污染水平。88.86%的土壤样点处于安全或警戒线水平,6.96%的土壤样点处于中轻度污染,4.18%的土壤样点处于重度污染。鉴于该研究区部分土壤重金属已经达到重度污染程度,应加强土壤与农产品的协同监测,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调整种植结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3)研究区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整体表现为中等生态危害,其中38.05%样点处于轻微生态危害,52.67%样点达到中等生态危害,9.28%样点达到强及以上生态危害。潜在生态危害由强到弱依次为Cd>Hg>Pb>As>Cr,其中Cd潜在生态危害最大,对研究区域生态风险贡献最大。当地应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建立动态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潜在风险及污染变化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